感恩寄語
人們常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為自己不努力找借口。其實,生活的路就在腳下,看你有沒有勇氣邁 出第一步。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積極的態度能夠掃除世間的一切障礙。
膽小的羅斯福
美國總統羅斯福小時候是一個脆弱膽小的學生,在學校課堂裏總顯露出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氣一樣。回答起問題來,也是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由於牙齒的暴露,使他沒有一個好的麵孔。
沒有一個人能比羅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體上的種種缺陷。他決定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礙而獲得成功。他沒有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而喪失勇氣。
在演講的時候,他知道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雖然他的演講中並沒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從不因自己的聲音或姿態而感到沮喪。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嚴的姿態,然而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卻成為當時最有魅力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麵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在充分、全麵地認識自己後,不懈地努力,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感恩寄語
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仍有成功的機會。隻要勇敢地去麵對這些缺陷,不在乎別人的諷刺和嘲笑,權當這是在為自己鼓掌,在為自己打氣。有時你坦然麵對自身的缺陷,甚至可以把它轉化為發展自己的契機。
無臂畫家
有一天法國名畫家紀雷參加一個宴會,宴會上有個身材短小的人來到他麵前,請求收他為徒。
紀雷朝那人看了一眼,發現他是個缺了兩隻手臂的殘廢人,就婉轉地拒絕了他,並說:“我想你畫畫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個人並不在意,立刻說:“不,我雖然沒有手,但是還有兩隻腳。”說著,便請主人拿來紙和筆,坐在地上,就用腳指頭夾著筆畫了起來。他雖然是用腳趾畫畫,但是畫得很好,足見是下過一番苦功的。在場的客人,包括紀雷在內,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紀雷很高興,馬上便收他為徒弟。
這個矮個子自從拜紀雷為師之後,更加用心學習,沒幾年的工夫便名揚天下,他就是有名的無臂畫家杜茲納。
感恩寄語
沒有手竟然能成為畫家,豈不是很不可思議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有排除萬難的毅力和恒心,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你就能創造奇跡。
從殘疾到權威
羅伯特·巴拉尼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父母都是猶太人。他家庭不太寬裕,從小又患有結核病,由於長期得不到根治,最終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很痛苦。但懂事的巴拉尼,盡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取得一個健康人的成就。”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麼,隻是以淚洗麵。
巴拉尼從此狠下一條心,埋頭苦讀。父母交替著每天接送他到學校,數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
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於巴拉尼工作很努力,在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 象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經過三年努力,於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誌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繼續深入鑽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以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了巴拉尼。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間,他的科研碩果累累,先後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 兩本著作。由於他的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症。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