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學會處理同學關係是成長的必修課(3 / 3)

七月六日,我們全家跟著旅遊團登上了飛往海南的航班,眼看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女兒既興奮又擔心。看著女兒忐忑不安的樣子,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口香糖,讓女兒吃,並告訴她:“飛機起飛時會出現頭痛、耳漲的感覺,你不能哭,你要學會堅強。"女兒聽了我的話使勁地點點頭,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飛機在跑道上快速地行駛,昂起頭,離開跑道,衝向天空,一時間我也覺得有點頭暈,心裏難受。再看看身旁的女兒,她皺著眉、臉煞白,眼眶裏含著淚花,但能看出,她咬著牙忍住沒有讓淚流出來。我拍了拍她的肩,翹起大拇指說:“好樣的。"當飛機的高度升到一萬米時,飛機開始平衡飛翔。由於天氣晴朗,陸地上景象十分清晰,我指著窗外,對女兒說:“喬喬,你看,從空中看陸地的景色多美啊!”她站起來,看著機窗外的大片雲朵和陸地上的蜿蜒山脈,興奮得幾乎驚叫起來:“爸爸,從飛機上往下看,大山怎麼那麼小啊!’

飛機降落在海南的海口機場,汽車從海口到三亞近三個多小時,在車上,我發覺女兒暈車比暈機更厲害,看到她痛苦的神情,我心疼極了,但又希望乘這次海南之旅讓她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更要讓她學會堅強。

一路上,我思緒萬千,不知不覺到達了三亞的亞龍灣。亞龍灣是海南著名的海濱浴場。海灘上遊客們穿著種種顏色的泳裝,有的躺在沙灘上,有的互相追逐、嘻鬧著,有的在遊泳,有的登著衝浪板在衝浪……整個沙灘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誰知女兒看到這麼大的天然“遊泳池”和這麼高的海浪,死活不肯下水。

我跟她媽媽做了許多思想工作,她勉強下了水,但海水比她想像要涼得多,剛下海孩子就吵著要上岸,看著她哆哆嗦嗦的樣子,我跟女兒說:“懦弱的人、膽小的人、不堅強的人才會退縮,今天你在大海麵前投降了,將來你長大了也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希望我的女兒不是這樣的人,否則爸爸媽媽會很失望的。”聽了這番話,女兒終於下海了,我在她身旁盡心盡職地做著“業餘教練’’。遊得正盡興,迎麵一股海浪打來,嗆得女兒眼淚鼻涕一起流出來,我用信賴的目光注視著她。她的淚花又一次在眼眶裏褪盡,奮力地拍打著海水。半天下來,女兒也遊得還真有點模樣,我心中暗暗地高興,我們的女兒不但學會了遊泳,更學會了堅強。

通過這次海南之旅,不僅使我們的女兒增長了見識,學會了本領,更使女兒懂得了堅強,這是這次旅遊最大的收獲。

鬆江實驗小學 吳亦喬同學家長

※※※※※※※※※

養成勤儉節約

的好習慣

一般情況下,雙休日我們一家到超市去購物時,孩子總是購物的主力,浪費金錢的現象經常出現。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與孩子進行了交流,對他如何使用金錢作了規定:每月給他五十元零用錢,上超市購物,他想要買的東西都要算到他的零用錢上去。這樣一來,效果挺好,現在上超市,他不再見什麼好的就要什麼了,他也會先看看價錢,算算自己的零用錢還有多少、夠不夠。當然,有時他也耍一些小聰明,把他想要的一些價錢較貴的東西,想辦法讓我們付款,以省下他的零用錢。對這種現象,我們覺得合理的也就默認,他也竊喜,自以為得計。這樣孩子零用錢的支出不僅得到了有效的控製,還初步學會了怎樣合理的使用零用錢。現在,他的零用錢每月還有了節餘,以便隨時添加一些學習用品。

上學期,他表姐家買了一台電腦,他也想要,便問我們一台電腦要多少錢,當他知道要好幾千後,就有點猶豫。我們就鼓勵他說,可以考慮,且不用你的零用錢,他聽了很高興。

我們說:“不過有個條件,期末考試語、數、英三門成績,至少要有一門滿分。”

他想了一下說:“要是試卷難、沒人考滿分怎麼辦?”我們又提出,三I、]總分要全班第一。他答應了,也暗暗地努力了,雖然沒有一門得滿分,但三門總分是全班第一,我們也不食言,暑期裏買了台電腦作為對他的獎勵。

鬆江實驗小學 鬱超頡同學家長

※※※※※※※※※

讓孩子有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

女兒從小就喜歡音樂舞蹈,為了發掘她的這一天賦,家裏讓她盡早學習鋼琴。於是她從四歲起就走上了艱辛的學藝之路。

由於我們沒有經驗,女兒被高標準的要求搞得對鋼琴興趣全無,多次向我們提出放棄鋼琴。剛開始,為了糾正她有知難而退、三心二意的不良習慣沒有馬上答應她,提醒她學習任何一樣知識都要有付出,且要有恒心。但當堅持了一年後,她仍想放棄,且常常對我們采用拖延戰術,變得相當被動,在她的意識裏,學琴似乎是為了我們。為此,我們請教了周邊的同事和朋友,大部分人都認為隻有嚴格的要求,艱苦的磨練,孩子才可能真正成才;也有部分人認為,孩子應該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要給孩子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家長應著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地去幹,千方百計地去學。我們也反思了自己學習和工作的經曆,認為大部分是由興趣決定。因此,我們就不再勉強,同意了她的想法,將學琴空出的時間用於看她喜歡的小說、故事,愛看的芭蕾、畫展,學跳她喜歡的舞蹈,看書、學跳舞已成為她業餘時間的兩個頭等大事,書看完了就提醒我們帶她上書店買書,見我們得空就嚷嚷著教我們學跳她所學的舞蹈。當看著自己的孩子心情變得愉快起來,學習知識有了勁頭,我們那一顆緊揪的心也漸漸舒展。

學校每年舉辦一次“外語節”活動。我們家都認為這是一項有意義、有趣味的活動。每當這一活動到來時,我們在孩子的帶動下集體行動,頻繁地上書店購買與活動有關的書籍,上網查詢有關的知識,一起交流個人所獲得的有關信息,探討小報製作的內容和會標、吉祥物的設計方案等等。通過參與這一活動,增加了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時間;讓孩子在無意間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國家的人文、曆史、地理知識,逐漸地學會了查閱資料、獲取知識的方法,體會設計及製作過程的艱辛及取得成功後的幸福感。經曆三年的活動,女兒已有一個夢想,她常常會對我們提起將來她要成為一名設計師。我們將記取學鋼琴失敗的教訓,精心嗬護這棵“理想”的小樹苗,不再過量“施肥”,更不能拔苗助長,讓她自己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快樂地茁壯成長。

福山外國語小學 穀依芩同學家長

※※※※※※※※※

了解孩子,順勢培養

自兒子讀書以來,我也和成千上萬的家長一樣,花了大量的心思抓兒子的學習,試圖讓兒子出入頭地。為此,在外麵替他報了作文班、奧數班、外語班等等,使之雙休日也忙於趕場子上課。終於有一天,一向膽小的兒子再也忍不住了,仰著頭,以征求的口吻問我:“媽媽,除了我喜歡的奧數班之外,我能不能不上其它的班?”他的理由是沒興趣,聽不進,浪費時間。當時我又氣又急,因為兒子的作文水平老是提不高,不加強學習怎麼行?兒子的乞求又令我一籌莫展。

正在這時候,我突然發現每天熱衷於看電視的兒子喜歡模仿節目主持人說話,而且是學得那樣專注,那樣逼真。我想:既然他如此來勁,不如讓他去上故事班。果然兒子非常高興。於是我便讓他他在少年官的孟老師那裏學講故事。從此一有空,他便會對著鏡子,像模像樣有聲有色地練上一段。上學期在學校大隊部的推薦下,他在區少年宮獲得“故事大王”比賽兒童組的特等獎;於今年八月份參加了廣西南寧全國“故事大王”比賽,又獲三等獎。通過比賽,兒子長了見識,鍛煉了膽子,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認識到:一個好故事便是一篇好文章。每講一個好故事,必須讀好這篇文章。對故事中的文學體裁、好詞好句的積累也極大地幫助了他的寫作。我深感到讓兒子講故事,這步真是走對了。

彙集在南寧的幾百名參賽選手,都是全國各省、市選拔出來的講故事高手,他們中許多孩子不僅是故事講得好,唱歌、跳舞、繪畫、書法等方麵都有所長。無論是才藝、學習成績還是行為規範,都顯得非常出色。由此可見,根據孩子的特長,投其所好,全方位的培養下一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偏向一方麵都會造成“營養不均’’,最終得不償失;反之,著力於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看似減少了學習時間,其實是使學習在有限的時間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效率。

盧灣第三中心小學王嘉豪同學家長

※※※※※※※※※

生活中的“營養”

上學了,這對涉足人生沒幾天的女兒來說,她的“營養”還須通過讀書、讀人、讀生活而獲得。

讀人,則讓她不僅僅隻讀父母的言行,更要讓她懂得去讀老師、讀同學乃至讀社會。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讀書,書能使她成長。我們引導她用細致而又明晰的眼光去讀凡人生活中的一切。讓她去體驗凡人的歡樂和不滿,孤單和慰藉,成功與失敗。讓她明白,在困難和挫折麵前,可以叫喊、流淚、甚至可以發抖,但決不能逃避。隻有從步履的蹣跚中,才能使女兒學會走她自己的路,並能平穩而堅定地前進。

走進她的小天地,可以看見她的書架上擺放著《唐詩宋詞一百首》、《中華美德五千年》、《中小學生百科全書》、《小學生百科詞典》、《作文大全》等書籍。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會為魯迅的代表作《阿Q正傳》而托腮沉思,會為盲童作家袁靚的不屈和自己的不足而感慨;會不停地追問為什麼蛹能變成色彩斑斕的蝴蝶,而人卻不會……終於,她學會評點自己和周圍的人了,同時也明白了人不能永遠睡在搖籃裏。

教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父母的主要責任之一。學會生活自理的涵蓋麵是很廣的。撥鬧鍾按時起床,疊被鋪床整理房間,熱牛奶買早點,洗衣褲鞋襪,服飾的挑選與搭配,乘公交車路線的選擇,還包括時間如何統籌安排等等。好在目前生活類的書報雜誌隨手可得,教孩子學會生活自理的辦法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一位朋友曾經向我介紹了自己教孩子學會自理的辦法:每個月給上中學的兒子四百元錢,交學費、買衣服、買學習用品、零花、吃中飯等等均由孩子自理。孩子很樂意有這樣的自主權,今年下來,孩子生活得有滋有味,學習成績也相當不錯。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自理能力,但像這位家長那樣,藏起一半愛,放手讓孩子自理,是值得每一位家長仿效的。

女兒每段生活的銜接是自然的,沒有精心設計,更沒有故意拔高。從“牙牙學語”到“讓我們蕩起雙槳”,書籍源源地為她輸送著養料。

止園路小學餘茜同學家長

※※※※※※※※※

“追星”的女兒

女兒升入初一後,和許多孩子一樣加入了“追星”的行列,整天關心的是明星的演唱會、服裝、發型,想的是喜歡哪個明星,議論的是誰的“偶像?’是誰

看著女兒那股狂熱的追星勁兒,我們心裏非常著急,“管、卡、壓”不再是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法寶’’,往往會“治標不治本”,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我和孩子的父親經過認真的商量,覺得隻有因勢利導,才能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好“追星”的問題。

女兒“追”得特別厲害的是歌星,有時甚至做作業也要聽歌,而且老諷刺我們愛聽民歌、古典音樂是“老土”。我找了個機會,向女兒介紹了一些自己愛聽的歌曲,女兒開始不以為然,後來,我趁她休息時,放一些名曲如《高山流水》、《秋日的私語》、《梅花三弄》、《聖母頌》等,漸漸的孩子覺得這些曲子別有一番風味,聽了一遍還想聽,而且能讓人得到鬆弛。在這個基礎上,我又選擇了音樂片《音樂之聲》和女兒一起欣賞,片中動聽的音樂,人物之間美好的情感交流都讓她感動不已,家庭女教師憑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音樂為媒體,成功地和幾個孩子交上朋友的故事,讓女兒再次感受到美好音樂的巨大魅力。從那以後,女兒“追星”的熱情明顯減弱。一次學校開“六·一”慶祝會,她回家興奮地告訴我:“學校裏有個老師唱《我愛你塞北的雪》好聽極了。”我高興地笑了,因為以前我也放過這首歌,那時女兒聽後曾笑我像個“老人”,沒有時代氣息。女兒也是個文學迷,特別喜歡看散文,如何讓孩子把音樂欣賞和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我找了由蘇軾的詞《水調歌頭》譜成的歌和她一起欣賞,女兒邊聽邊點頭。在一個睛朗的夜晚,我一邊放巴赫的《聖母頌》,一邊用低低柔柔的聲音為孩子朗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雖然音樂是西文的,散文是東方的,曲子歌頌的是聖母,散文描述的是父親,但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那優美的旋律,真誠的感情是人類共同讚美的。月光透過紗窗,照在女兒恬靜的臉上,我不由得心裏一動,多麼動人的畫麵,多麼乖巧的女兒!在我的鼓勵下,女兒挑選了一首小夜曲,屋子裏回蕩著薩克斯柔美抒緩的樂曲,女兒用甜美的嗓音朗讀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時,看著她那全身心投入的樣子,我知道我們再也不用為女兒“追星”而煩惱了……

鍾山初級中學 朱亦潔同學家長

※※※※※※※※※

第一次登台獨奏

九月七日,周末晚上。

小區花園裏擠滿了人。

高台上懸掛著“迎中秋納涼晚會”的橫幅。

我早早帶著譜架,夾著琴譜,坐在調音台旁,因為今晚女兒要登台表演小提琴獨奏。我出門時女兒正纏著媽媽給她化妝,看著籌備晚會的居委會幹部忙碌,想著女兒待會兒上台的樣子,我的心裏真高興。不一會兒,背著小提琴的女兒和她媽媽便擠了進來。

“真熱鬧呀!”女兒瞪著眼睛左右張望,樣子認真得有些誇張。

“怎麼樣,應該沒問題吧?”我問,一邊拿出弓上鬆香。

“啊,今天風挺大的。’’女兒沒有回答我。她抱住她媽媽的手臂說:“我原來想拉兩首的,一首是B小調協奏曲,還有就是我最喜歡的貝多芬的《歡樂頌》,可是這個我還從來沒有拉過……”

“我們不是講好了,就拉一首B小調就行了?”媽媽微笑著說。

“可是,可是我真的很緊張口也。"女兒轉悠了半天,終於說出心裏話了,“真的有這麼多人啊。

“演出之前,誰不緊張?連那些小提琴大師也緊張的。"我告訴她。

“真的?”

“真的。’

“我就是怕拉不好嘛。

“就像在家裏練習一樣。”

“可是家裏沒有這麼多人。

“你就當沒有這麼多人。’1

“可是真有這麼多人呀!’’

“你以前不是也表演過舞蹈嘛。”

“這次是我一個人!”她非常強調這一點,“上次,那是老師帶著我們,而且是小朋友一起跳的。’’

“沒關係。我們連譜子也帶來了,看著譜拉,別看下麵的人。"

就這樣來來去去地說服與被說服。

過一會兒,女兒不再吱聲了,從我手上拿過弓來自己擦起鬆香。再過一分兒,晚會開始了。她又擠到前麵去了。

輪到女兒時,我早就轉到台下,給她拍照留念。她專注地看著琴譜,有板有眼地拉著,燈光之下,很是堅定。

聽到幾個老太太議論這個小女孩小提琴拉得好,我虛榮地更高興了。女兒走下台前,沒有忘記鞠躬,沒有忘記說謝謝大家。我和妻子已經等在那裏了。

“拉得挺好的吧?”女兒有些得意,完成任務的人多半這樣,“我一開始有點緊張,後來不緊張了。"

“錯了兩個音。”我告訴她。

“你講的,表演時,錯了就錯了,別停下來。

她已經在看老太太們表演健身舞蹈。“以後繼續努力——!”她回過頭來,大聲回答。

那天,我去社區裏的小超市買煙。經營超市的是一對夫婦,他們的女兒與我們女兒一般大。幼兒園時,兩個孩子同班。我一走進超市,男的就問:“劉安迪學習怎麼樣?”我說還可以。他立即感歎說他的孩子丕行。我問為什麼。“英語,是英語課跟不上。”我聽了有一些詫異。才六歲,才一年級,才入學十幾天,就說跟不上,未免判斷得太早。

這樣想著,女兒登台表演小提琴獨奏的那一幕從我心田劃過。

學習是一點一點地進步的,孩子都會有無數個第一次經曆。做父母的,得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千萬別太著急。

鬆江實驗小學劉安迪同學家長

※※※※※※※※※

孩子第一次當小隊長

我的孩子從未當過班幹部,每當她回家告訴我他們班又新選班幹部時,總會露出一絲遺憾,我也總會猜到八九成,所以總安慰她:不要灰心,以後會有機會,媽媽相信你。

年年重選,我年年都這樣說。漸漸地,連我也失去了信心。

那天,我去學校接女兒,下課的鈴聲剛響過,女兒就第一個衝出教室。她一邊跑一邊背書包,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奔到我身邊,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從口袋裏拿出一張方方的牌子。

我仔細一看,上麵還有紅杠杠!這不是我和女兒夢寐以求的嗎?我又驚又喜,沒想到期盼了那麼久,終於等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在孩子的臉上吻了一下。這個突如其來的驚喜真是讓我樂壞了。於是,我給了孩子最高的嘉獎:巧克力餅幹加一杯光明酸牛奶——這是女兒的最愛。女兒捧著“獎品”,高興極了。

在回家的路上,女兒沉默了好一會。忽然,她告訴我,他們班上一共有四個小隊長。

我誇獎道:“孩子,你是四分之一,你真棒!

過了一會,女兒輕輕地又說:“他們班有七個中隊長。"

我知道,女兒心中一定有一些想法。但我仍然鼓勵她說:“孩子,你通過努力,當上了小隊長,媽媽相信你絕對有能力、有機會更上一級。

女兒自信地說:“對!’

望著女兒燦爛的笑容,我不禁感慨萬千一

作為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才是最佳方式昵?太嚴肅了,會使孩子失去自由發展的空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太寬鬆了,則會使孩子去做一些無聊的甚至有害於社會的事。舉個例子,給了孩子過多的零花錢,孩子便會想去遊戲機房。所以,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對於孩子的發展與將來都是至關重要的。

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對於家長來說隻是說法上的不同,但對於孩子,卻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每一個家長都從“孩子”這個角色轉化而來,想想過去,再想象將來,作為家長又該為孩子的成長作出什麼呢?

“媽媽,你在想什麼?’

“孩子,媽媽小時候可從沒當過隊長。今天,我的女兒當上了小隊長,媽媽在想,如果我是小隊長,我該怎麼辦?”

“媽媽,你說呢?”

“回家,我和你一起商量商量吧。"

“行!”

帶著一份同樣愉悅的心情,我和女兒踏上了回家的路。

崇明縣港東小學 陸鳳鳳同學家長

※※※※※※※※※

致孩子的一封信怡雯:

還記得今年豐富多彩的暑假嗎?你告訴我,我家將成為“假日小隊活動基地”時,媽媽的心裏又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我能為你們的假日小隊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所;擔心的是,假日小隊活動用具實在緊缺,桌子、椅子、小黑板等什麼都沒有。當時媽媽真覺得有些為難。我看到你失望的眼神一閃而過,你自言自語地說:“是呀,哪來那麼多的東西?”. 此時此刻,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毫不猶豫地對你說:“讓我來幫你!”我們一起從爺爺家搬來一些桌子,又從鄰居家借來一些椅子。雖然幹得滿頭大汗,但是,我和你都笑容滿麵。

經過我們的努力,“暑假共同學習樂園”在我們的手中誕生了,那天“暑假共同學習樂園”如期開園,我和你們一群快樂的小天使一起,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學習樂園裏閱讀報刊、雜誌,玩遊戲、講故事……不知不覺中,我和你們一樣,都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媽媽突然覺得又回到了孩提時代,找回了那份久違的快樂。

媽媽還清楚的記得,那一次假日小隊活動日,天下著傾盆大雨,你擔心小隊員不能準時參加活動,你不時張望著窗外。我心有所悟,自告奮勇作了一次“臨時接送員”。雖然,那一次,我被淋得像隻落湯雞,但我的心裏卻是熱乎乎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家舉辦的假日小隊活動一次又一次獲得了成功,你的臉上也一次又一次露出了笑容,其實看到這一切,媽媽的心裏比你更高興。

媽媽深知,當今世界,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隻有和你一起,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不落後於時代。媽媽有信心這麼去做。聽說,你們的假日小隊被評為“十佳假日小隊”了,媽媽真為你們高興。

孩子,雙休日是你最快樂的日子。去菜園種蔬菜,是你參與學校提出的“學習型家庭創建”以後最喜歡做的事。記得那一次,你為達到“達標指標”中的“學會一件種植本領”的要求,自告奮勇要種黃瓜。我大力支持,雖然我知道,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來到菜園,你看到菜園裏長滿了雜草,不知所措,我拿來了鋤頭,當你的幫手。隻見你小心翼翼的搬來秧苗,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坑,你一邊種一邊說:“媽媽,你知道,黃瓜不僅味道鮮美,清涼解毒,而且還可以做美容品呢。”我看著你栽下的秧苗,不由得笑了。我說:秧苗緊緊地擠在一起,怎麼長呀。要有一定的間距,才能得薊充足的陽光,秧苗才能茁壯成長。你領悟了,認認真真按要求種完了一棚黃瓜。說心裏話,今年的黃瓜的滋味與去年的一樣,但我卻覺得特別鮮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此致敬禮‘!

媽媽

二00二年九月十一日

崇明縣港東小學 陳怡雯學生家長

※※※※※※※※※

後 記

張麗芳

由於我在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長期從事家庭教育研究指導工作,使我有機會接觸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家庭的家長與學生。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發現有不少家長和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覺:父母愛說的,孩子不愛聽;孩子想聽的,父母又不講,甚至個別父母和孩子逐漸走向對立。為什麼在孩子幼兒期,親子之間可以無話不談,如今卻難以溝通?為什麼不少家庭親子之間交談的話題除了分數還是分數?家庭的困惑、父母的需求、孩子的渴求理解,這就是我們急待研究的課題。父母與孩子說什麼?怎麼說?已成為親子溝通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在家中,我也是一個母親。記得從孩子呱呱落地那天起,我覺得就有說不完的話要對孩子講。自己的過去,孩子的未來,對孩子的期望,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講的過程,其實就是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向孩子學習的過程;是溝通分享的過程,也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更是共同成長的過程。今天,孩子已從牙牙學語的嬰幼兒走向成年而獨立於社會,孩子是沐浴著父母的陽光長大的,是在吸吮著發自父母肺腑之言的甘露中懂事的。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曾經說過的話在我們的記憶中雖已逐漸淡忘,但在孩子的舉手投足之中,一言一行之中卻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曾經想:當年,如果能把自己對孩子說過的話記錄下來,今天再來品嚐一下風風雨雨、酸甜苦辣中孩子成長的故事,同時與其他家長一起分享其中的溫馨、美好和難忘的記憶,這都是非常有情趣、有意義的事。然而,這一切畢竟已經過去,隻能留下深深的遺憾。鑒於以上兩個原因,使我萌發了要編寫一套讓孩子走進家長的“心靈”、同時讓家長走進孩子的“心靈”,使兩代人能互相溝通、互相了解、互相理解的叢書。這就是去年出版發行的《孩子有話要說》和今天跟大家見麵的《父母有話要說》。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太陽底下最溫暖的母愛,不管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不管父母親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他們可以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也可以是攀登科學高峰的科學家;可以是腰纏萬貫的大款,也可以是勤勞儉樸的工人、農民,但每當他們下班走進家門,麵對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社會角色就是父母。他們的孩子,也許是德智體美全麵均衡發展的優秀學生,也許是在父母眼中調皮搗蛋的“淘氣鬼”,但父母每天總會有很多話要對孩子說。可以這麼說,從孩子呱呱落地起,父母的話陪伴著他走進幼兒園,走進小學,走進中學,一直走進大學,走上社會,走向燦爛的人生。

《父母有話要說》這本書精選了二百多篇文稿,眾多家長用他們手中的筆,把他們與孩子溝通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這裏有分享學習成果的快樂,也有恨,鐵不成鋼的焦慮,有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懷舊,更有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這本書首先是寫給孩子們看的,讓孩子們讀懂父母這本“書”,隻有這樣才可能了解父母,理解父母,體諒父母。不管是誰,都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煩惱,共同的喜悅,雖然未必都是教育家,但都有可以讓大家共同分享的經驗,也有值得反省的教訓。家長們讀了這本書以後一定可以從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家庭教育中獲得長足的進步。

當前,學習型家庭的創建已成為千家萬戶共同追求的目標。家長早學習一日,孩子早成才一天。隻有父母帶頭學習,才能為孩子學習走向成功打造健康的家庭文化“基因”。父母對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知識追求的興趣與動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家庭溫馨和幸福,讓我們每位家長都帶頭學習,與孩子共同學習、互相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感謝你對我主編的《父母有話要說》這本書感興趣。我想:每當你翻開這本書,每章每節的字裏行間一定會引發你的共鳴和啟迪,在家庭中,全家坐在一起,共同交流讀書體會,你一定會感受到這本書帶給你家庭的不僅是溫馨和關愛,而是讓你的孩子會真正聽懂你們的話,而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父母有話要說》這本書之所以能與廣大學生、家長見麵,是《學校、社區推進創建學習型家庭理論與實踐研究》總課題組集體勞動的成果,其中特別要感謝總課題組顧問、教科院黨委書記季國強老師在整個編輯過程中給予的精心指導、熱情鼓勵,並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為本書作序;感謝教科院普教所所長胡興宏老師、吳增強老師、胡育老師給予真摯的關心和幫助;感謝張聲遠、沈寶成兩位先生花費大量心血對每篇文章進行認真修改,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感謝各區縣家庭教育教研員真誠合作;感謝廣大校長、教師在征文過程中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感謝古吳軒出版社的編輯和美編全力支持,以極快的速度使本書得以出版;感謝廣大家長積極參與、認真寫稿。對所有的關心我、幫助我、支持我、鼓勵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父母有話要說/張麗芳 主編.

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2003.4

ISBN 7-80574-742-3

字數:189530

定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