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去趟水玩可不可以?”女兒的眼睛依然望著窗外問。
“不要去吧,水太深,不小心會讓玻璃劃破腳。"我一邊說一邊忙著手裏的事情。
“媽媽,你看小朋友們都在外麵玩呢,一點事也沒有,還是讓我去吧。"隔了好一會兒,女兒再一次請求我。
我歎了一口氣,走到她跟前,打算再一次說服她,不經意抬頭往窗外瞥了一眼,隻見幾個小孩子趟著水跑來跑去,褲子濕了半截也不在乎,玩得興趣盎然。突然我心頭一動,女兒一定是很想和他們一起去冒這個險,她心裏一定十分羨慕他們的自由,而此時女兒隻有作為局外人躲在高高的樓上觀賞的份兒!一刹那間,我改變了主意,說,“你一定想去,就換了短褲,穿上塑料涼鞋,免得劃傷了腳,怎麼樣?”
本來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女兒大喜過望地喊道:“真的呀?!’’她讓我蹲下,使勁在我臉上親了一口。一陣手忙腳亂之後,女兒便象一陣旋風似地衝下樓去。
我從窗口看見她加入到了小朋友的行列中,快樂得手舞足蹈,跟著他們一會兒朝東,一會兒朝西,水濺得她滿身,她卻大呼小叫,玩得不亦樂乎。
一會兒,她興高采烈地回來了,滿身泥水卻遮不住那份快樂:“真開心呀!”那神情猶如探險凱旋而歸的勇士。
晚上睡覺前,女兒從枕頭下摸出一張畫,遞到我麵前:“媽媽,送給你。"接著,她捧起我的臉響響地親了一下,然後鑽進被窩,心滿意足地閉上眼睛,小臉燦爛如花。我展開畫,是一個梳著長辮的小女孩子踮著小腳丫親吻著她的媽媽,我的心裏暖暖的,鼻子酸酸的,眼睛濕濕的。撫摸著女兒的頭,無限感慨,女兒穿著千千淨淨的衣服,居住在冷熱均衡的高樓裏,遠離風雨和泥土,遠離大自然,而恨不得為孩子安排妥一生的我們,卻並不知道他們真正想要什麼。我慶幸自己滿足了女兒這個小小的願望,因為隨著女兒日新月異的成長,這願望將會不再,而來自女兒內心的喜悅,不正是她送我的最好的禮物?鬆江實驗小學張天逸同學家長
※※※※※※※※※
女兒是陽光下盛開的花朵
我女兒今年十四歲,讀初一。她勤奮好學,不甘落後,敢於麵對前進道路上碰到的困難。記得小學一年級舉行踢毽子比賽,初賽時她的成績很不理想,但她沒有選擇退出,而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堅持苦練,終於迎頭趕上,在決賽中獲得年級第三名;二年級舉行跳繩比賽,那時胖乎乎的她對跳繩視如畏途,但是為了迎接比賽,她每天堅持鍛煉,早晨起床後、課間休息時、晚上睡覺前,總能見到她在練習跳繩的身姿。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比賽中她獲得了年級第二名。至今兩張獎狀仍掛在她的床頭。每當遇到困難,她都會站在獎狀前,汲取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小學升初中時,按照地域分配,他應劃入江灣中學,而老師宣布:敢於一試的同學,可以參加鍾山中學的美術特長班考試。她從來沒有專門學過美術,但她卻勇敢地報了名。開考的這一天,我看到數百名與她同齡參加考試的學生,都拿著各類學習美術的證書。我猶豫了,對她能否脫穎而出產生了懷疑,但她信心十足地表示:我能行!果然,最後她以優異的成績被鍾山美術特長班錄取。女兒進入中學後,與小學相比,學習成績有所退步,我注意利用各種形式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如電視上轉播足球比賽,我就通過激烈的場上競爭.教育她要有曼徹斯特聯隊永爭第一的意識,不要像申花隊那樣上上下下確定不了自己的方位,更不能有固步自封、滿足現狀的思想。現在她學習的自覺性大大提高。
我女兒思想活躍,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她英文打字快速如飛,電腦操作得心應手。但在她成長的道路上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尤其是未成年人,由於涉世不深,容易不加選擇地接受或模仿本不該屬於他們年齡範疇的行為與行動,比如影視作品中一些品位不高、內容粗俗、格調低下的武打、言情片,對未成年人就具有極大的影響和誘惑力,其中所謂的英雄好漢、酷哥靚妹,成為他們攀比、崇拜的偶像。她一度也對酷哥靚妹式的人物有過憧憬、幻想和模仿。麵對這些情況,我不是暴跳如雷、謾罵責打,而是與她積極溝通。通過談心、交朋友,鼓勵她積極向上,分清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什麼是香的,什麼是臭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並有意識地采取應對措施。
我先後為她購買了《100名人排行榜》、《探索未知世界·破譯未解之謎》和《安徒生童話集》等書籍,讓她從世界名人成長史中,找出正確的人生軌跡,從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神奇故事中,激發她認真學習文化知識,樹立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從世界名著中,讓她汲取充分的精神養料。
針對她喜歡網上聊天的實際,我也曾經想過堵的辦法,但細細思考後認為,堵是消極的被動舉措,對網絡不該籠統地加以排斥,而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為此,我對孩子網上聊天,首先規定時間,即必須在認真完成作業的基礎上,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其上網漫遊;其次我參與其中和孩子一起在網海中享受電腦世界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既可以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又可以防止網絡交友帶來的弊端。
我還積極和班主任老師溝通,及時掌握孩子思想變化情況,適時采取防範措施,變被動式製止為主動式預防。
我的孩子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就如陽光照耀下盛開的花朵。
鍾山初級中學 李澤媛同學家長
※※※※※※※※※
父母像離孩子 最近的枕頭
我們每天工作之餘,最關心的是孩子學習情況和思想情況,到了晚上,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我們也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有時還把一些妙句摘錄下來和孩子共同欣賞、探討,讓他能夠多了解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當孩子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時,我會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記得有一次孩子在做奧數題時,嚷著對我說:“不做了,太難了。”我笑著先讓他靜一下心,給他講了古人範仲淹少年時刻苦學習,最後成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的故事,讓他明白如果一件事碰到困難,就要放棄,就不會有成功,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難,困難就會被你趕走,成為一個勝利者。最後他又信心十足地拿起了筆認真解題。
在平時,我們不僅關心他的學習成績,而且更支持他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學電腦、打籃球、講故事比賽等,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如同枕頭,離孩子最近,如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那是悲哀的。
盧灣第三中心小學過嶽敏同學家長
※※※※※※※※※
“溝通’’是孩子成長的金鑰匙
我兒子今年三年級,是個精力充沛,興趣廣泛的孩子,我們對他的要求是:每天完成作業後外加三十分鍾左右課外學習時間,星期六半天戶外活動,星期日半天課外輔導班,其餘均為自由支配時間。
孩子好奇心很強,經常會向我們提出一些問題,所以我們建議他業餘時間多看少兒大百科全書、少兒讀物。有選擇的看.些具有知識性的電視節目。隻要我們有時間就會與他共同學習與探討,這是我們全家最開心的時刻。由於工作原因,我幾乎每天都與計算機打交道,無形中影響了孩子,他經常會圍著我問這問那,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每當這時我總是有問必答。現在他在班裏已經成為計算機小專家了,今年他輕鬆地通過=了上海市中小學信息科技學業水平等級考試(一級)。
平時我們不需要催促他做作業,他知道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安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時間就抓得非常緊,不但保證了學習,而且使他的知識麵更寬,興趣更加廣泛,自己感覺學習時思路開闊,心情輕鬆,學習成績有了進一步提高,同時也使他懂得了如何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3
孩子與家長的交流,是打開他心靈窗戶的最好方法:,孩子三歲人幼兒園起就是離開父母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要想在這個陽光和陰影並存、鮮花與陷阱同在的世界裏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必須切實了解孩子方方麵麵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為他提供有效的幫助,所以讓孩子養成與父母交流的習慣格外重要。我們每天從幼兒園接他回來,都要與他聊一聊,如:一天在幼兒園裏做了什麼事情?老師教了什麼?三頓飯都吃了些什麼?在與他交流中我們不但可以走人他的內心世界,而且還增強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種交流習慣一直保留至今。現在他會主動找我們交流,從放學到吃晚飯這段時間裏,我們總是校內校外,海闊天空地談個不停。在需要點撥的時候,就點撥他幾句,這種平等交流的方式、寬鬆的氣氛,使他非常願意向我們打開心靈的窗戶,使我們能夠及時地掌握他的思想動態。在孩子受挫折的時候,這種交流就更顯出了它的作用。
孩子是三年級上學期從天津實驗小學轉入福山路小學的。新的環境給他帶來一些麻煩,如語言障礙、教材的差異、與同學的交往等,使他一度情緒低落.曾幾次哭著告訴我們他想重回天津上學。他說同學經常說上海話,他聽不懂;數學比天津學得淺,他沒有興趣,可英語又比天津學得多,感到吃力;一時間找不到好朋友,況且有些同學非常調皮,經常打擾他。所有這些使他感到很不適應。他把這些情況及時的與我們進行了交流,我們與他共同分析,並一起製定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首先,我們為他買了學說上海話的錄音磁帶,讓他熟悉上海話的特點;數學為他報了奧數班,使他重新激發了學數學的興趣,而且有利於提高他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他積極主動的與同學進行交流,如參加同學生日聚會等。同時我們也與班主任老師進行了溝通,老師很重視,作了很多工作,使他很快的度過了不適應期。
福山外國語小學項 陽同學家長
※※※※※※※※※
暢通親子 溝通的渠道
我們的孩子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不善於交際,又非常固執,易鑽牛角尖,因此老是顯得心事重重,多愁善感,遇到困難與問題往往難以自拔。
麵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我們開始也覺得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處人手。在長期的投石探路中,我們懂得了,心理素質的改變決非一朝一夕的努力,也不是碰到一個問題就事論事地加以引導就能解決的;我們逐步發現與孩子多交流,共同敞開心扉,有助於增強信任,有助於互相取長補短。父母首先要與孩子交朋友,並且成為知心朋友。我們在工作中、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困難,甚至是失誤(孩子能理解的),也敢於在孩子麵前袒露,聽聽孩子的分析、想法,讓孩子給予指正。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分析能力,又增加知識,更使孩子增強了解社會的能力!同時,我們的坦誠也使孩子與我們之間關係更和洽,溝通更方便。孩子也會將心裏話向父母傾訴,那怕犯了錯誤,受了批評,服氣的或不服氣的,甚至受了冤枉,孩子都會一五一十地向我們訴說。
我們家每天晚飯後的一段時間,是家庭互相交流的時間。此時,我們三人都暢所欲言,對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孩子此時是最活躍的,她會把一天中自己碰到了哪些事,又處理了哪些事,有哪些想不通的和有疑問的事,有哪些高興的和煩惱的事,統統都會講出來。我們就根據事情的大小、輕重,分別給予肯定、指點或批評。這樣,我們可以每天都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心理動態如何,加以有的放矢的引導,甚至以我們的經驗作實例分析,將孩子的心理逐步向健康方麵調整。
經過長期共同的努力,我們發現孩子的心理狀況大有好轉,孤獨怪癖的性格逐漸合群隨和,幫助其他同學調整心態。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學心情非常不好,傷心地大哭,許多同學勸說均無效,孩子就主動拉她到外麵談心,並帶她到學校心理谘詢室尋求幫助,在心理老師的共同幫助下,這位同學破涕為笑。當我們聞知此事後,首先肯定孩子這件事處理得好,並因勢利導,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給她講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使她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通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了孩子的變化,更堅定了我們持之以恒的信心。
鍾山初級中學 石小曉同學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