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讓音樂伴隨孩子成長(3 / 3)

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選擇適當的歌曲教學素材,實在不是簡單的學問。首先,必須考慮孩子的喜好、能力和程度,將所選出的歌曲讓孩子聽一遍,觀察他的反應以後,再加以節選。

就歌唱技巧而言,年幼的孩子不具備什麼唱歌技巧,他們往往誤以為大聲小聲就是代表高低音的區別,所以,家長在訓練孩子歌唱時,應避免太過於強調音準和音樂技巧。

教孩子唱歌,或讓孩子自己歌唱,都應在輕鬆自的環境下進行,而不是接受任何嚴肅正式的教學和評判。所以,引導孩子如何仔細聆聽自己說話與歌唱的聲音,才應是最先考慮的重點。隻要經過多次練習,孩子自然就能掌握控製歌唱的技巧了。

·學習演奏

要想讓孩子比較係統地學習音樂,就應該讓孩子學習一種樂器演奏。因為學習一種樂器,就如同進了音樂學校一樣,孩子在這裏學到的,將不是單一的某一方麵的音樂知識,而是要學到構成音樂藝術的所有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樂思維所應用的詞彙、語言和語法等音樂知識。並且可全麵提高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學習一種或幾種樂器,比如學習鋼琴演奏。

鋼琴的練習和演奏都是一種“生動的動態係統”,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與敏感,在這生動的動態係統中持久地鍛煉,必然對人的生理、心理和思維的健康成長產生有益的影響。其次,演奏鋼琴需要相對熟練的技術技巧,掌握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科學的、恒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氣,所以,鋼琴學習對於培養堅強的意誌、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踏實、嚴謹、科學的作風,都有良好的作用。

讓孩子學習鋼琴,家長還要了解,不是你買了琴,請了老師就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細節問題耍注意。首先,家長要為孩子請一位有經驗的真正內行的音樂教師,其次家長要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扮演好角色,不應該過多地代替孩子學習,也不應該對孩子急於求成而對孩子施壓過分,當然,更不能完全不管不問,家長應該起一個助教的作用,將孩子引導到樂器演奏上去,讓樂器演奏成為孩子的興趣,真正的融人到孩子的生活中去,真正的幫助孩子演奏好樂器,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

創造音樂

讓孩子創造音樂,不僅能使孩子們享受到音樂創作的樂趣,而且也能增進孩子對音樂本身的理解。

·製造簡單樂器

如果孩子有機會自己製作樂器,把生活中一些不起眼兒的或廢棄的生活用品變成一個好聽又好玩的樂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手工製作能力,而且也能使他們更有機會發掘聲音的奧秘。

對於任何年齡的人來說,製作樂器與使用樂器,是真正能夠感到滿足與快樂的活動。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利用日常用品製作簡易的樂器,如鍋蓋、砂紙、咖啡瓶、釘子、箱子、竹筒、皮帶等材料,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樂器材料。最好能一起與孩子合作,創造一款具有個人色彩“獨一無二”的樂器。

在製作樂器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困難需要解決,反複思考不但有助於孩子學習的進步,而且能延展親子之間的情感。所以家長應該很好的培養孩子的這個動手能力,這對於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也有一定的幫助。

·生活中的演奏

創造音樂是孩子對音樂了解程度的一種回饋,生話中處處是音樂,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提供一些條件讓孩子來演奏自己的音樂。

例如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用以敲擊的打擊棒,像湯勺、刷子、尺子、筷子等,指導孩子敲擊桌麵,產生類似打擊樂的演奏;也可給孩子提供幾個金屬製衣架,指導孩子用繩子係起來,再將它們有間隔地拴在一起,會產生風鈴的效果;並且家長也可讓孩子用鉛筆或者筷子在銼刀板或其他粗糙表麵上來回刮動,或將兩張砂紙相互摩擦,產生一種摩擦樂器的演奏。

當然,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能創造更多的器樂演奏方式,這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音樂智能訓練,所以家長應用心的做好這件事,提供更多的讓孩子在生活中演奏的機會。

·即興曲

即興表演對於孩子來說,同樣也是一種對音樂了解程度的回饋,孩子隻有在對音樂有了一定的了解後,才可能產生這種即興表演的舉動,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提供這種即興表演的機會。

在生活中家長應該給孩子大量地聽音樂,然後給孩子機會對各種音樂做自由哼唱式的練習。

並且家長也可用任意即興的曲調發問,孩子在回答時也可以用任意曲調,即使是近似旋律的說話也應允許。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同音反複發問,讓孩子用同音回答,如:

去上學

小寶貝,穿好衣,去上學。

媽媽我穿好了

小寶貝,穿好衣,去上學。

爸爸我穿好了。

誰想去上學?我想去上學?

誰想唱支歌?我想唱支歌?

另外,平常也可給孩子一些樂器,比如電子琴。雖然孩子可能還不會演奏,但往往他們打開琴蓋後,就開始在琴上亂彈起來,特別認真,特別陶醉。從高音到低音,再從低音到高音,從黑鍵到白鍵,再從白鍵到黑鍵,每次彈的都不一樣,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表現,不能稱之為“亂彈琴”,應該看成是一種即興表演,盡管孩子的音樂經驗有限,很難聽出“即興曲”的旋律和節奏,但這樣的創造萌芽是不能被抹殺的。家長可以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彈奏的機會,讓孩子自由發揮,享受創作音樂的樂趣,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

·改編與填詞

對歌曲進行填詞和改編,可以使孩子輕鬆地從中學會許多東西,獲得許多快樂。家長應該多做一些這方麵的嚐試,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和善於創造的習慣,以此來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

平常,家長可以先從熟悉的歌曲開始改編,比如:《小燕子》

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

改編後(小青蛙,穿碧衣)

年年春天來這裏,

改編後(年年冬天不見你)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

改編後(我問青蛙為什麼!)

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

改編後(青蛙說:“冬天我要冬眠呢!”) 如果是要自己填詞,家長也應讓孩子從簡單的歌曲做起,比如:

奶奶樂嗬嗬

奶奶整天家裏坐,

一天到晚太寂寞。

小孫孫,知道了,

上山捉隻綠蟈蟈。

綠蟈蟈,放籠裏,

“蟈蟈蟈蟈”唱著歌,

好奶奶,聽見了,

咧著嘴巴樂嗬嗬。

提示:這首兒歌裏麵帶有下劃線的都是讓孩子填的詞,家長在訓練孩子時,可以先指導孩子這首兒歌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意境,讓孩子嚐試填寫每一句歌詞後的三個字後會表達出一個什麼樣的意境,會不會破壞音樂的意境,接著讓孩子唱一唱、彈—彈,如果比較流暢就可以接受。

·小小作曲家

當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的音樂技巧後,家長就可以來培養他們創作音樂的能力了。這對於激發孩子的音樂智能來說是很一種有效的方式。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用有限的樂音來作曲。比如讓孩子連續複習幾首熟悉的僅由do,re,mi三個音構成的歌曲,再教會孩子用唱名來唱這些曲調,最後給孩子一個簡單的詞:“好媽媽、好媽媽,我是多麼喜歡你。”讓孩子用do,re,mi三個音為這首詞編個曲調。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說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食物、生活用品的名字等,讓孩子用7個音符為這些名字作曲,然後,指導孩子用樂器(如電子琴)將自己作的曲子彈下來,細細品味,不合適的可以讓孩子反複修改,隻要朗朗上口,就可以接受了。最後,家長再指導孩子將這些名字的前後加形容詞、動詞、地點等等擴充成一句話,讓孩子把七個音符變換組合各種音調,不同的曲子就作出來了。

小結

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音樂,但是多數的孩子還是喜愛節奏和旋律,並喜歡聆聽或參加音樂活動的。所以建議家長們好好的學習本章所提供的音樂培養策略,並且將這些策略運用到培養孩子音樂智能的教育中去,當家長真正將這些音樂策略納入到孩子的學習中時,最終會出現一個額外的好處:即使是些先前並不愛好音樂的孩子,也會在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技巧方麵獲得發展,而對於那些音樂智能強勢的孩子來說,這些音樂訓練策略,不僅僅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效果明顯的學習、生活輔助手段,這對於孩子將來在音樂領域是否有造詣有著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