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讓孩子成為藝術家(3 / 3)

其實比賽是假、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是真,因此,在遊戲的過程中父母要作配合,適時地給孩子暗示、提醒和啟發,讓他嚐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設想遊戲

培養孩子想像力的方法很多,家長可以因地製宜,選擇多種方法激勵孩子多去想,在這裏,我們要給家長們介紹一個設想的遊戲,閑暇時,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玩玩。

比如家長可以做一個過河設想比賽。可以將孩子和家裏的其他人,或讓孩子請幾個小朋友一起來參加。將所有人員分成若幹個小組進行對抗賽。比賽時,每一個小組站好隊按順序進行發言。說出過河的方法必須具體,熟知的隻報方法名稱,創新的要稍微加以解釋。如利用接近聯想,把樹放倒搭獨木橋走過去。利用逆向思維往相反方向走,繞地球一周過河。從地上到天上,乘坐飛機、熱氣球過河。從水麵上到水麵下,潛水過河,從河底爬過去。從河床上到河床下,挖一條地下隧道過河。還可以利用側向思維架橋。築壩、抽水、挖隧道等。還有撐杆跳,采高蹺等。

按順序輪流發言,要流暢,不許停頓。若停頓或說不出來,比賽終止,哪一小組說出過河方法最多,即為優勝。

家長要經常給孩子進行這樣的設想遊戲訓練,這不僅可以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而且還可以訓練創新思維能力,豈不是一舉兩得。

空間智能遊戲

視覺空間智能優勢的人喜歡玩考驗空間智能的遊戲,例如方位遊戲、迷宮遊戲、塔建遊戲、棋盤遊戲,等等。這些遊戲既激發了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同時又能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找位置

讓孩子掌握—排或一行物體中位置的名稱,這不僅可以鞏固孩子對物品的認識,增強其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而且還可以訓練他們對空間方位有一個最初的認識。

那麼家長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方位訓練呢?

首先,可以以孩子自己為中心,對其進行訓練。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特點是從自我出發的,其心理特點也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從讓他們辨別自己身體的方位開始對其進行訓練比較合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指出自己的頭在上麵,腳在下麵,嘴在鼻子下麵,眼睛在鼻子的上麵……以後,由自己出發,再辨別周圍事物的方位,如走在馬路上,讓孩子說出誰是右行的,誰是左行的……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利用生活的空間來訓練孩子辨別空間方位的能力。比如家長引導孩子觀察居室,讓孩子看房間裏有什麼?哪些在上麵?哪些在下麵?孩子有了初步的概念後,可以進行遊戲。遊戲時可以問孩子說:我們去看看家裏哪些東西在上麵,哪些東西在下麵?花瓶放在哪裏?桌子在哪裏?椅子在哪裏?枕頭被子在哪裏?等等。孩子說對了,家長給予表揚鼓勵,說得不對給予指正。

另外,和孩子做一些找位置的遊戲,也可以很好地訓練孩子辨別方位的能力。

例如:家長可以拿幾個玩具小動物擺成橫隊讓孩子仔細觀察,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位置。從左往右數,誰排第一,第二,第三……從右往左數,誰排第一,第二,第三……

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隨意拿走一個,再讓孩子看,什麼動物不見了?它原來在什麼位置,排在第幾位的?它的前麵是誰?後麵是誰?

然後再讓孩子閉上眼睛,隨意增加一個小動物在隊伍中,問孩子增加了什麼動物?在什麼位置上?哪些動物的順序改變了。

把兩個動物的位置交換一下,問什麼動物的位置變了?

如果沒有玩具小動物,家長也可用圖片進行此遊戲。

·闖迷宮

玩闖迷宮遊戲,是訓練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的常用方法。迷宮遊戲的魔力來自於它的“迷”,在迷陣中轉來轉去,越走越好奇,為此,要仔細觀察,還要靈活善辨,甚至要看三走一,不然就會誤入“死胡同”。這是對觀察力的考驗,對運籌能力的考驗,是發展視覺空間智能的絕好手段。

平常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旅遊景點玩闖迷宮的遊戲,也可以在家庭中用一些物品搭建一座迷宮,讓孩子左闖。或者給孩子買一些迷宮遊戲的遊戲書和迷宮遊戲軟件,這樣做同樣可以訓練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

不過,在此須提出的是,迷宮遊戲的難易程度有很大的差別,為孩子提供迷宮遊戲材科,最好是係列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開始不難進入,積極性就起來了,然後逐漸難起來,總有挑戰性,總有吸引力,空間智能能力也就隨之步步提高。

·搭積木

積木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們分開來是非常簡單的,然而搭建起來,則能千變萬化,因而它永遠是新鮮的,永遠是創意的,永遠也是孩子們情有獨鍾的!家長們可根據積木這一優秀的特點,多創設讓孩子玩積木的機會,這也是激發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的良好舉措。

在孩子搭積木時,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比如引導孩子搭個房子,搭座橋等。使各種物品在孩子的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當孩子用積木把這些事物搭建出來後,這就展現了孩子的抽象思維過程,對孩子認識事物是很有利的。

待孩子有了一定的搭建能力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搭一個幼兒園或學校,鼓勵孩子說出學校內有哪些建築物,有哪些人等,在這樣的工作過程中來幫助孩子回憶他們看到的東西,幫助他建立探索的能力。

在搭積木的過程中,不但能複習、鞏固孩子學過的知識,而且可以多向孩子提問,引導他正確回答問題,還可幫助孩子在搭建的環境中學習求助、提問,如:“媽媽,你搭的是什麼?”、“媽媽,你看我搭的像什麼?”、“我搭得好不好?”,等等。

.下棋

下棋是一種富有趣味性、科學性的腦力活動,要求人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否則一著不慎便滿盤皆輸。這對於開發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有很好的作用。家長應多跟孩子玩一些棋類遊戲。

棋類遊戲眾多,我們不過多地介紹各種棋類遊戲的玩法和技巧,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能力,還有孩子的要求來選擇不同的棋類遊戲。

在這裏我們隻介紹針對孩子的特點,家長指導孩子下棋時可采用的一些訓導方法。

實踐。實踐是提高孩子棋藝的最主要的方法。家長要多創設讓孩子臨場對弈的經驗,這樣才能使孩子獲得更多的經驗教訓,學會各種技巧,提升對局麵的判斷力,提高技藝水平。

複盤。下完一局棋後,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全盤棋的得失、勝負的關鍵所在。

觀摩。讓孩子看看其他高手的棋路,每步棋都要開動腦筋猜想該怎麼對弈,將自己的設想與高手的實際弈法對照,多分析,從中必會有所收獲。

另外,下棋時,一定要教育和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隻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悟出棋局中的奧秘,提高棋藝水平。如果孩子下棋時東張西望,注意力分散,或者不加思考,隨便亂走,這樣就達不到提高棋藝的效果,並且不可能有效地訓練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合理引導,真正達到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的目的。

·影子遊戲

影子遊戲也是一種訓練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的有效方法。物體在陽光下照射出的影子,會隨著材質、位置、時間等情況的不同而不同,通過這些千變萬化的影子,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影子。基於此,當家長的有必要帶孩子玩玩影子遊戲,這對於發展孩子們的視覺空間智能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平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在陽光下或燈光下找各種影子,教孩子踩大人的影子,大人可不斷變換方位,鍛煉孩子跑的動作和靈活反應。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影子。如樹,房子,運動器具等。

為了讓孩子更多的了解影子在光下的變化,家長可引導孩子在太陽底下做各種姿勢(也可供給孩子一些簡單道具,如帽子、頭飾、玩具槍、鼓等),引導孩子觀察地上影子的變化。

在晴朗的天空下,帶領孩子在不同的時間到場地上去觀察物體的影子,並作記號,引導孩子比較同一物體在不同時間出現影子的方位、大小的不同變化。

供給孩子透明與不透明材料的製品,讓孩子自由地在陽光下玩弄,並啟發他們觀察各種材料的影子有什麼不同,哪種材料製品的影子暗?

在燈光下,用手做各種類似動物形體的影子給孩子看,指導孩子一起學著做。鼓勵孩子夜晚在家裏燈光下,用手試做各種影子,並按燈光下的影子展開聯想,編一段故事來,這樣可增強孩子的想像能力。

通過這種種不同的影子遊戲,我們可以使孩子獲得更多的樂趣和知識,並且可促進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

但在此須提醒的是,讓孩子玩影子遊戲,要注意安全,提醒孩子注意周圍的環境,避免磕碰絆倒的危險,以保證安全。

創造

視覺空間智能強勢的人,其創造力都比較強。那麼,什麼是創造?教育家劉佛年先生指出:“……創造,我想隻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就可以稱得上創造……少年也可以創造,當然,那是低級的……沒有低級的創造習慣,也就不可能發展高級的創造。”所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為的就是發展他們的高級創造力,也是為了激發他們的視覺空間智能。

·一物多用

一般來說,物品都有專項用途。比如,說到筆就是寫字用的,說到碗就是吃飯用的,其實,物品的專項用途是人為特定的,並不限製物品的其他用法。例如在畫圖時,調色板找不見,那麼取來一隻碗,將顏料倒進碗裏進行調色,那麼這碗就不是吃飯用的,而是“調色碗”了。

為了讓孩子對事物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使孩子在用物方麵更加靈活,富有創造力,我們有必要訓練孩子一物多用的能力。這樣的訓練方法,主要靠大人的引導,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

例如家長舉起一張紙,問孩子:“這紙有什麼用?說得越多越好。”孩子的第一回答一般是:“寫字。”而且會總是圍繞著寫字想下去,擺脫不了思維定勢的局限。怎樣能讓孩子的思維發散起來呢?這時家長可以用問題和舉例來突破孩子的思維局限,如家長可以這樣問:“還可以做什麼用?要說不一樣的。”“如果不是寫字,還會做什麼別的用途?”當孩子答不出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舉例啟發:“我現在想把沙子裝進瓶子裏,可是瓶口太小,我又沒有漏鬥,就把紙折一下,把沙子一點點倒在紙上,然後,通過紙把沙子裝進了瓶子裏,那麼這時紙還有什麼作用?”孩子一定會說“漏鬥”的作用,孩子答對了,家長要表揚孩子。

家長在和孩子玩此項遊戲時,一定要開辟新思路,使孩子意識到還有其他路可走。並且還可以讓孩子用做的方式進行一物多用的訓練,如用紙蓋東西、包東西、擦拭物體……這些活動是讓孩子對物品的用途進行多方麵的設想,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其他很多物品都可以做這個活動,例如:

肥皂——洗衣服、潤滑劑、吹泡泡……

報紙——看報、包東西、擦玻璃、墊著坐……

毛巾——冼臉、抹布、包東西……

·改造玩具

玩具是孩子的最愛,他們總喜歡追求新的、好的玩具,很多家長往往要投人大量的資金來滿足孩子的欲望。在這裏我們提出一種新方法——“改造玩具”,讓孩子通過對自己的玩具進行改造,來滿足他們對新玩具的渴求。這種做法,可以活化孩子的頭腦,激發了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為培養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提供了良好措施。

家長可以用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作為話題,設計一個有激發性的開端。例如就孩子喜愛的娃娃提出話題:“學校的老師打來電話,說同學們給他提意見了,現在學校裏的娃娃有很多讓他們不滿意的地方,老師要征求大家的意見,把學校裏的娃娃改造得更好更先進,請同學們幫他想一想辦法,怎麼樣?”由此引起孩子動腦筋的積極性。

先進行“缺點列舉”:“現在的娃娃有什麼讓人不夠滿意的呢?”和孩子一起來議論,如娃娃的眼睛不會動,娃娃不會發出聲音,娃娃不會跳舞,娃娃不會走路……在列舉缺點的基礎上,列舉改造的希望,如娃娃會眨眼睛,娃娃有多套服裝和假發,娃娃會說英語,娃娃會跳舞……

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娃娃,讓他自己進行設計改造,比如讓孩子自己縫製一條小裙子,把娃娃穿的花裙子換掉。也可買一個小音樂器裝在娃娃的“肚子”裏,讓娃娃成為會唱歌的娃娃……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提供給孩子一些廢棄物品,讓他自己設計創造,將這些廢棄物做成可以玩的玩具。

·折紙扇

讓孩子學習製作一些有用的東西,對於培養孩子的製作興趣與能力有著很好的作用,而且,在製作的過程中,通過思維想像可以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

可以讓孩子製作的東西很多,但在這裏,我們隻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供家長和孩子們參考。

“在夏天,如果停電了,電風扇不能煽風了怎麼辦?你見過哪幾種扇子?什麼形狀,用什麼做的?”“我們用紙來折扇子吧。”家長要激起孩子製作扇子的興趣。

然後,家長給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製作材料,如較厚的長方形白紙、細線、糨糊、小竹片及彩色畫筆等。

家長拿出長方形白紙,用正反方向來回反複折邊的方法,折成窄長條形,將中間用線捆住,再任選一麵粘住邊,就成半圓形折扇。將另一麵的兩邊,各自粘在竹片上,合攏竹片就成為圓形的折扇。

並且在製作前,家長也可讓孩子自由的在白紙上作畫,如風景、裝飾、人物、花卉等都可以。等孩子兩麵都畫好後再進行折疊,這樣會使扇子更美觀,更加激起孩子的興趣。

·橡皮泥

橡皮泥顏色鮮豔,質地柔軟、細膩,可塑性強,無汙染。利用橡皮彩泥可以真實、有趣地表現生活中的事物,如蔬菜、菜肴、鉛筆、電話等。通過揉、捏、團、搓、接等塑型動作,讓孩子感知材料的性能,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提高孩子的立體造型能力。千變萬化的橡皮泥,就像是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樣,可以讓孩子的童年因此而五彩繽紛!

家長可以利用橡皮泥這個最具開發孩子創造力潛能的遊戲來對孩子進行訓練。

給孩子買一桶橡皮泥,當孩子剛開始玩的時候,隻會簡單地搓個圓或者粗細不等的長條,這在大人眼裏,真是差勁、平淡得不得了,而在孩子的眼裏卻是別有一番風景。當孩子三下五除二就搓了一個長條:一頭粗,一頭細時,你問孩子你做的是什麼?孩子肯定會愉快的告訴你,“這是胡蘿卜!”你別說,經過孩於的點撥,你肯定會恍然大悟,那麼給孩子一點兒掌聲吧,激勵他更好的創作。

等孩於長大點兒了,或是會一些玩橡皮泥的技巧了,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完成一些難度高的橡皮泥作品了,比如用橡皮泥擰一根麻花、花卷;將橡皮泥盤一盤卷一卷,作成小蛇和小蝸牛……這不光使孩子的手工製作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使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開,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當孩子更大些時,家長盡可以放手讓孩子自由的發揮、大膽的創造。讓孩子自己動腦筋用橡皮泥創造更難的物品。孩了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就會更積極地去創造,從而培養他的發散性思維。

為了更好的激發孩子利用橡皮泥創作的興趣,家長也可以在孩子玩橡皮泥的過程中,與孩子進行一些互動遊戲,比如孩子在家玩時,爸爸媽媽就可以對孩子說:“我要吃漢堡、我要吃薯條”。等孩子做好了這些食品時,爸爸媽媽可以向孩子買,並且可以“討價還價”,吃過了薯條吃雞翅,吃過了雞翅吃豬排……孩子的橡皮泥在你的幫助下已經變化多端了。

通過玩橡皮泥,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還能夠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真可謂一舉多得。

·學剪紙

讓孩子學習剪紙,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通過思維想像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並且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手工製作能力,培養孩子的耐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做有心人,有目的地經常讓孩子欣賞周圍各種漂亮的紙花、窗花等,使孩子產生好奇心,激發他們剪紙的欲望。

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他們來進行剪紙。開始時可先練習剪短直線,然後學剪曲線。例如用一張正方形紙,先教孩子用剪短直線的方法去掉四角,再逐漸將角修改成橢圓形。要提醒孩子沿紙的邊沿剪,不要剪長直線。這種方法掌握了,就可剪蘋果等東西。

當孩子學會剪簡單的圖形後,家長就可教他剪較複雜的圖形。如教孩子沿輪廓線剪,提醒孩子不可剪到線外麵。另外也可讓孩子自己在紙上畫喜歡的小動物,然後再剪下來。

如果家長在剪紙方麵有~定的技藝,那麼,就請你繼續教孩子剪下去,教孩子折疊剪,如剪窗花、紙花、拉花等。

如果家長自己也是剪紙的門外漢,那麼,就請你及時的學習這方麵的技藝,跟上教孩子的需要吧。或是你鼓勵孩子自己去拜師學藝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剪紙的技藝,而且還能增強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小結

本章智能培養工具箱中從:創設視覺空間智能學習的環境、圖形、色彩、繪畫、想像、空間智能遊戲、創造這幾方麵為家長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培養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的策略。尤其是圖形、色彩、繪畫、想像,這些都是藝術的常見表現形式,為大家提供這些方麵的策略其用意很明顯,就是通過對孩子進行藝術訓練來達到激發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的目的,讓孩子在藝術方麵有很好的發展。

雖然不一定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藝術家,但發掘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對於輔助孩子其他方麵的學習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生話中去,對孩子成長為一位成功人士有著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