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些遊戲,激發孩子弄清楚答案的欲望。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裏麵的科學道理。要讓孩子知道:白色的太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在鏡子、水和肥皂泡表麵折射下,白光又被分解成色彩斑斕的七色光了。
·配色
顏色不僅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是變化多端的,玩顏色的樂趣與收獲在於嚐試和發現,不是單方麵地接受,不是索然無味地按方配製,而是孩子主體積極地參與。
在生活中,大人可以購買三種顏色的顏料包括紅(曙紅)、黃(檸黃)、藍(湖藍)。這三種顏色是任何顏色都不能調配出來的,稱為三原色,三種原色可調配出任何一種顏色。
然後,大人以同伴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玩顏色:取3個白色透明的杯子把紅色、黃色、藍色分別放在杯中用水調好,然後分別在紅色中加入黃色;在黃色中加入藍色;在藍色中加入紅色,用棍攪拌勻,三個杯子中水的顏色會逐漸變成三種不同顏色橙色、綠色、紫色,這三個顏色叫間色。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了解三原色。
當然,除了這種基本的配色遊戲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三種顏料配出更多的色彩,但須指出的是家長參與是引導,而不是要急於追求玩顏色的結果。不要把現成的配方傳授給孩子,要鼓勵孩子試驗,不怕失敗,積極嚐試。例如,怎樣配出橙色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用什麼色配就行了,而是要引起孩子試驗的熱情,家長可以給孩子出問題,如“我要配一杯橙汁,該用什麼顏色調和呢?”然後和孩子一起做試驗,這樣試一試,那樣試一試,當橙色出現時,孩於會很高興的,孩孩的收獲絕不隻單是一個配方,而是可貴的探索精神。
當配色完成後,家長可以指導孩子給配成功的飲料寫上名稱和配方,陳列一段時間,讓孩子獲得成功的愉悅。
·塗顏色
讓孩子通過給圖形塗顏色,來培養孩子繪畫興趣和對美的表現力。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塗色基礎,那麼,下麵就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來玩塗色遊戲吧。
方法:家長先找幅輪廓清晰的圖(如下圖),讓孩子用白紙描下,然後請孩子給圖塗上美麗的顏色,可以用彩色水筆、蠟筆、彩色鉛筆、水彩等。讓孩子自由地塗色,要求孩子沿輪廓按一定方向塗,或者橫塗,或者豎塗,筆道要一致,一筆挨一筆有次序地塗,均勻、整齊、不出輪廓,不能亂畫圈。也可讓孩子用白紙把同一張圖描繪幾張,用不同顏色搭配,自己塗色,然後比較哪種配色最美麗,最合理。
·用顏色名稱造句
用顏色名稱造句,可以讓孩子對事物有一個更形象的認識。同時也增強對色彩的使用能力.學會用顏色形容事物。
訓練孩子用顏色造句的遊戲,家長可以這樣進行:首先,拿出彩色蠟筆和大紙。家長先拿出紅色蠟筆,讓孩子說出紅色可以畫什麼。這時家長可先替孩子畫出輪廓,讓孩子塗上顏色,並講出完整的話如花是紅色的,紅紅的蘋果,火紅的太陽,紅格子衣服,等等。
其次,家長也可利用彩色的故事書,讓孩子找出書中哪種東西是紅色的,再根據圖的內容完整地說出句子。如果孩子已經認識一些字塊,鼓勵孩子用字塊擺出用顏色造的句子。同理也可利用上述方法讓孩子用其他顏色的名稱學造句。
繪畫
視覺空間智能強勢的人都喜歡繪畫,這是此類智能強勢的人的特有表現。孩子從小就喜歡塗塗畫畫,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家長應該給孩子創設一個繪畫空間,激勵孩子產生繪畫的衝動。家長還要為此提供適當的鼓勵,例如關注、欣賞、讚許、珍藏孩子的繪畫作品等,讓孩子有成就感,孩子的繪畫熱情就會長盛不衰。
·欣賞繪畫
如今家長們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美術教育,忙著給孩子報各種繪畫輔導班,給孩子購買各種昂貴的美術用具,甚至把輔導孩子作畫作為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卻很少看見有家長帶孩子去欣賞美術作品。
其實,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美術教育誤區,藝術的靈魂產生於美感,有了豐富而深刻的美感,才有可能作好畫。而缺乏美感的人,即使掌握了一些技巧,也隻能畫出一些沒有深意,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圖畫,所以美術教育的重頭戲是欣賞。
對於家長來說,掌握一些引導孩子欣賞繪畫的技巧很有必要的。
首先,家長要確定讓孩子欣賞繪畫的範圍和對象,當然,首推還是大師們的名畫。因為大師們的作品是藝術的精華,是美的源泉,是藝術教育的寶貴財富。孩子在欣賞名畫的過程中會“呼吸”到高品位的藝術氣息,陶冶情操,豐富藝術細胞,並且用他們特有的“內在的眼睛”看到了更多,令大人都自愧不如。
當然,名畫欣賞不是唯一的,也應該欣賞各種美術作品,尤其是兒童畫作品和民間藝術作品。兒童的欣賞是需要指導的,切忌說教,更不要以對和錯來規範孩子,也不必拘泥於原作的初衷,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是孩子心靈與欣賞對象的溝通。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寓教於樂,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幅圖畫,讓他欣賞圖畫,找出圖畫中隱藏的圖案,找出圖畫中不同的形狀……這樣的練習可以培育孩子敏銳的觀察力,注意到事物中細微不同的地方,辨識許多相同與不同的形狀、圖案,從而激發他們的視覺空間智能。
·模仿繪畫
孩子過了塗鴉期,就應該讓他有意識地繪畫了。這期間,讓孩子模仿繪畫對於訓練他們的繪畫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家長可以積極地為孩子創設這一條件。
首先,家長可以幫孩子找一些有意義且孩子感興趣的圖片讓他們臨摹,隻要他們能把圖片臨摹下來,我們就要對孩子加以表揚和鼓勵。
但不能讓孩子一味的臨摹,因為在孩子臨摹圖片時,會禁錮孩子的頭腦,是創造的大忌,所以當孩子在臨摹的過程中掌握了一些繪畫的技巧後,家長們就應該更深層次的讓孩子在臨摹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了。
這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圍繞臨摹的畫題,提供多種多樣內容的範畫,供孩子欣賞,引起他們作畫的興趣,任孩子自主選擇模仿的內容,任他在模仿的基礎上自由發揮,讓孩子推陳出新。
此外,家長也可引導孩子圍繞畫題,提供一些模仿的元素,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構思組合這些元素。例如,畫簡筆畫可以提供各種姿態的簡筆人物,選用一些表現在自己的畫麵中,可以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
但無論什麼樣的模仿繪畫,創意占首要位置,家長要用創造教育的觀念引導孩子去模仿,模仿才有利於創造,才可能使孩於在臨摹的過程中受益,才能在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培養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複雜物體簡筆畫
簡筆畫是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複雜事物的外形特征,要畫得“簡”,畫得像。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很抽象的繪畫方式,需要有充分的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這樣的繪畫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畫興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速記能力、概括能力、想像能力,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怎樣教孩子畫簡筆畫呢?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家長要教會孩子概括事物的基本形狀。基本形狀就是大輪廓,它是根據事物的外形特征決定的。要使複雜的形象簡單,首先要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概括事物的基本形狀,再在基本形狀上進行加工。
如畫小鴨子,家長可拿出範畫讓孩子觀察,啟發孩子說出小鴨子的腦袋是什麼形狀?身體又是什麼形狀?家長還可以把小鴨子的外形用四句順口溜來概括:“腦袋滴溜圓,身體像小船,頸上嘴巴扁,眼睛是半圓。”可讓孩子邊說順口溜邊畫小鴨子。
其次,家長要教孩子抓住事物的變化。由於事物所處的方位和運動狀態不是固定不動的,所以基本形狀也不是固定的。例如,側麵的小豬和正麵的小豬二者的基本形狀就有所不同,止麵的小豬身子應畫成圓形的,側麵的小豬身子是橢圓形的。
在教孩子畫事物簡筆畫時,一定要把這三點結合起來,才能使孩子把事物簡筆畫畫好。
·粘貼圖畫
采用粘貼的方式來進行繪畫,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
家長可以在帶孩子出外郊遊時,搜集一些樹葉、昆蟲、貝殼等能粘貼的自然物品;也可收集一些漂亮的掛曆紙或其他碎紙片等;也可用卷筆刀削下的木屑,等等。找好可以供孩子做粘貼畫的材料,在家長和孩子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先在桌麵上用手拚成各種圖案,然後準備一張紙,用糨糊將拚成的圖案貼到紙上,一張美麗的粘貼畫就做成了。
·特殊作畫方式
作畫,除了用筆、水彩等工具外,還有一些很特殊的作畫方式,如撕紙作畫、刮蠟作畫……同樣,這些作畫方式,一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
下麵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幾種特殊的作畫方式。
撕紙作畫: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張帶有某種圖形的紙,比如帶有一頭小豬的紙,家長指導孩子沿著“豬”的邊緣撕,最終把這紙撕成“豬”的形狀。等孩子熟悉了撕紙作畫的技巧,就可以引導孩子在心裏構思某種事物的形象,然後用紙撕出來。如果想讓這種遊戲的結果更形象一些,家長可以讓孩子把撕出的“畫”帖在畫本上,井塗上鮮豔的顏色。這時孩子會對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不僅滿足了孩子對於快樂的需要,還發展了手的精細動作能力。
刮蠟作畫:這種做法比較抽象:先用蠟筆在紙上塗色,要把整張紙都塗滿,塗均勻,可以塗一種顏色,也可以塗多種顏色。然後,用刮刀或尺子在塗蠟的紙上刮出線條,按作畫的構思刮出造型,如人、房子、樹……這樣作出的畫,因為有濃重的底色襯托,所以圖畫中的線條更清晰,畫麵很豐富,並且塗改也非常方便,若刮出的線條不滿意,用蠟筆塗抹就蓋住了,又可以重新作畫。
指紋作畫:這種作畫方式是利用人自身的特征來作畫。指紋是人的特殊記號,當孩子第一次印出自己的指紋時,會驚奇地叫起來。家長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用他自己的指紋輪廓將圖添畫出來,例如畫指紋小雞,一個小指指紋是雞頭,一個大拇指指紋是雞身,然後用筆添畫上雞嘴、雞腳,一隻別致的小雞就躍然紙上。要指點孩子學著運用自己的指紋作畫,根據需要運用指頭、指肚、指側,就能做出豐富多彩的指紋畫。“指紋作畫”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內省智能,並且還能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
其他特殊的作畫方法還有很多,在此不再進行過多的介紹,家長可以在生活中自己實踐摸索。但無論采用哪種作畫方式,都要建立在孩子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訓練,否則訓練不會出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培養的目的。
想像
視覺空間智能優勢的人富於想像,不受邏輯的局限,思維很活躍。成人的世界是處處講究合理的,於是家長就用合理去規範孩子,千方百計把孩子從美妙的想像天地中拉出來,想像的翅膀因此而折斷,長此以往,孩子的思想雖然是趨於合理了,卻難以騰飛了。為了避免這種失敗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麵影響,當家長的應該摒棄這一錯誤的教育方式,鼓勵孩子“胡思亂想”,並且還要創設一些想像的空間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視覺空間智能的目的。
·故事書外的遊戲
讓孩子在聽完故事後,根據故事的原有情節,再改編成其他的故事,這對於孩子來說,不僅陶冶了情操,帶來了童真的歡樂,還促使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激發了視覺空間智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孩子訂閱大量的兒童刊物,每每茶餘飯後,給孩子多讀—些兒童刊物上的故事,當孩子不再滿足於隻聽書本上的故事時,家長們就可以請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們,或讓孩子和家裏的其他大人一—起來扮演故事裏的角色,然後,引導孩子們編出與原故事不同的故事。
比如,在孩子們編的故事外的故事裏,白雪公主的媽媽沒有去世,隻是到了一個遙遠的地方;醜小鴨變成天鵝以後結交了一個英俊的天鵝王子,他們一起幸福地生活著;《小紅帽》裏的大灰狼是由聰明的小紅帽把它騙到了河裏淹死的;拇指姑娘也沒有受那麼多的苦難,而是直接跟著燕子飛到了溫暖的南方,遇到了花中的小王子,然後又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而且在春暖花開的日子,她和王子一起飛回曾經養育她的婦人身旁,給她送去了很珍貴的禮物……
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在童話的王國裏自如地徜徉,這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性情,也增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且還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真是一舉多得。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與孩子配合演戲,比如將星期天的家務變作一種輕鬆的遊戲。媽媽可以讓孩子幫忙洗菜,然後,對孩子說:“熊媽媽告訴小熊,水開得太大會浪費而且洗不淨菜的,小熊請你將水開得小一點,冼得幹淨一點,待會兒熊媽媽就會表揚你能幹了。”一般孩子聽到這兒後,總會很高興的與家人一起配合演故事。當孩子洗完菜後,家人要用柔和的語氣對孩子說:“啊,我的‘小熊’真能幹。”然後“小熊”又開始幫媽媽幹其他的事情,並且“小熊”做得會非常的賣力,家長也要盡心盡力地配合著孩子演好這個故事。
如果家長經常能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做故事外的遊戲,那麼,這不僅會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而且,孩子還會漸漸明白許多道理,學會與人為善,學會做家務,更學會了體諒家長,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並且在遊戲中,孩子們還可以自己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這些往往比家長一味枯燥的說教好得多。
給孩子提供想像的空間,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吧,然後,我們會慢慢發現,孩子們越來越可愛,他們把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精彩。故事書外的遊戲,功不可沒。
·續編故事
續編故事是提供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孩子根據故事開頭的線索,運用想像展開故事情節,編成—個完整的故事。
在這個遊戲中,大人可以先把故事的開頭講給孩子聽,然後,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編下去的熱情。大人和孩子一起編講是最有情趣的,當然,孩子是主角,大人是配角。在故事講完後,還可以開展編後的活動,大人引導孩子把編講的故事記錄下來,把編講的故事畫成故事畫,是很有意義的。
為此,提供以下編故事的話題:
他們又吵起來了
假如你看見小弟弟和小妹妹在吵架,可千萬別感到奇怪,因為他們經常吵架,有一回是為了爭吃的,有一回是為了搶皮球……瞧,又吵起來了,你快去勸他們吧……
提示:這次他們為什麼吵架呢?該怎樣勸他們?結果怎麼樣呢?
媽媽哭了
明明的媽媽可愛笑了,明明很喜歡媽媽的笑臉。可是,星期六的晚上,明明從美術班回去時,卻發現媽媽哭了,這可是明明長這麼大頭一次見媽媽哭呀!他好著急呀,趕緊去勸媽媽了……
提示:明明勸媽媽,找到媽媽哭的原因了嗎?明明是怎樣勸媽媽的?結果怎樣?
夏天想見雪的娃娃
夏天,天氣真熱呀,歡歡生在悶熱的房子裏,看著外麵火辣辣的太陽,煩躁極了,他想,要是現在能讓天空飄起雪花該多好呀!可是怎麼可能呢?忽然,他想起了魔術師,魔術師一定有神奇的魔力,去請他幫幫我,一定能行,歡歡就興衝衝地去找魔術師了……
提示:魔術師實現歡歡的願望了嗎?天空如果真的在夏天下起了雪,會發生什麼事呢?
·空想遊戲
憑空想象,可以使思想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自由地馳騁。在這種空想遊戲中,許多創造發明由此萌生。所以家長要經常和孩子玩一玩空想遊戲,這是很有意思的,並且還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
但創造不能隻停留於空想中,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力爭空想的實現。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在閑暇的時間給孩子提出一個空想的話題,這個話題是孩子熟悉的又感興趣的,而且還是要解決問題的,例如“水果總動員”。
遊戲開始時,家長先列舉需要:王奶奶生病了,家裏沒有一個人,可是現在王奶奶口渴了想吃水果,水果被王奶奶的老伴早上出門時洗好了放在不遠處的小桌子上,王奶奶起不了床,這可怎麼辦呢?
提出空想:那些水果們看到王奶奶可憐的樣子,會怎麼想呢?他們的思想鬥爭是不是很激烈?說得越神越好,說得越多越好。
提出可行的辦法:根據提出的空想,一條一條的設想可行的辦法,這部分內容,大人可給孩子提供信息,幫著出主意。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運用更多的話題來光激發孩子進行空想,比如從“如果”出發,其樂無窮。話題舉例:
如果我是一棵樹……
如果我看見了加菲貓……
如果大海幹涸……
如果我是外星人……
如果我是奧特曼…-
·創想遊戲
創想遊戲在激發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方麵也是很有意義的。這可以讓孩子在想像中創造出更多,更有意義的事物來。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運用多種道具,多種話題來激發孩子創想。
比如,家長可拿彩色硬卡紙剪一個圓形和一個長方條,還可以剪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方形,任意形狀若幹。然後,家長和孩子先猜拳,決定遊戲的先後次序。先取一個圓形和長方條作為道具,想像出一種東西,並且演示出來,要讓大家覺得很形象,才算成功。
比如爸爸想的是硯台和筆,於是爸爸就表演拿起長方形的“筆”在圓形的“硯台”裏飽蘸墨汁的動作;媽媽想的是大餅和油條,媽媽就要做一個吃大餅和油條的動作,當然,媽媽也可以說:“好孩子,媽媽給你買了油條和油餅,你快趁熱吃吧。”這時要鼓勵孩子配合媽媽演戲;孩子拿長方條頂在圓片下,說:“這是小陽傘!”那麼家長要對孩子的表演進行認可,並給予鼓勵。
三人循環進行解說和演示,每次時間不能超過或停頓五秒鍾,也不能重複已講過的東西,否則就算失誤,但孩子可以不受時間的限製,隻要能創想出來就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