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差別,土要在於人與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組合。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較好地處理當今世界麵臨的諸多問題。如果我們能調動起人類的所有潛能,人們就不僅僅是更有能力或對自己更有信心,而會更積極、更投入地為整個團體甚至整個社會的利益工作。
自多元智能的理念提出,學術界就對多元智能與傳統智能的關係進行了大最的研究,結果表明:IQ—智商,這種傳統的智力測驗有很大的失誤。因為IQ的提出,在當時是由於經典的智力測驗——斯坦福—比奈測驗的產生是為了能將真正心智有缺陷的兒童與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學業不良兒童區分開來,因此,在編製智力測驗時,以學校裏的學業內容為基礎,測量孩子的判斷、理解和推理的能力,這就形成了傳統IQ測驗的特點,同時也導致了智力測驗能良好地預測孩子在學校中的學業成就,卻不能很好地預測孩子就業後的整體人生成就的問題。
EQ一情商,被包含在多元智能裏。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年代,國際化與團隊合作可說是未來的大趨勢;因此從小培養成熟的EQ,對於孩子未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EQ的培養並不是教條式的課程,而是需要透過遊戲、實際操作、演練,才能培養輪流、等待、分享、傾聽,和成就感等EQ精神。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情商被包含在了人際關係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之中。
CQ一創造力,同樣被包含在多元智能裏。全美第二大圖書供應商“亞馬遜書店”的創始人傑夫·貝佐司,就是因為一個與科技結合的創新想法,而使在網絡上閑逛的讀者買得欲罷不能;而全世界最富有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則是一個大學沒有畢業的高中生。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沒錯!就是CQ-創造力。由於人的左、右腦分別掌管著不同的領域:左腦主掌理論,掌管著順序、分析、數學、語言、邏輯、事實等思考,是著重於示範化及合理化的;而右腦主掌感性,掌管音樂、繪畫、感情、想像力、創造力等感受,是充滿著原創性與想像力的。所以說CQ就包含在多元智能裏。
承認孩子多元智能的存在,就應該以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孩子,才能發揮研究性學習優勢,讓孩子展示自己的長處。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我們先來看一個有趣的例子:
人們常常用美國的兩個家族為例,來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兩個家族都是維持了8代以上的大家庭。第一個家族的祖先是著名哲學家愛德華,他不僅自己德高望重,深受人們敬仰,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子孫。在他的8代子孫中,有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20多位議員,l位副總統。而第二個家族的祖先是臭名昭著的酒鬼和賭徒,名叫珠克,他自己是一個萬人不齒的惡棍,在他的“熏陶”下,8代子孫中“湧現”出了300多名乞丐,7個殺人犯,60多個盜竊犯。
從這兩個對比鮮明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後代的影響多麼重要,多麼深遠,這尤其要引起當代父母的警覺。
孩子從一降生開始,就處於家庭教育的環境之中。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他們的言語、行為、思想等也是一種對子女的有目的教育。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白日嬉戲、夜數星月,樁樁件件,都包含著父母望子成才的心願,體現著引導孩子興趣誌向的努力。孩子的成才方向,往往在兒童期,甚至更早期就被父母塑成雛形。不僅如此,孩子未來的道德、行為、思想,甚至性格,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所以,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本書我們將依據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簡稱MI理論)的指導,創設培養各項智能的方法策略,讓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長、天賦,合理地選擇這些方法策略,有效地對孩子加以指導和培養。當孩子有機會利用他們的智力進行學習時,他們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甚至生理等各方麵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