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整天為貧窮而煩惱,其實人生的快樂不是由貧富決定的。假如天生貧窮,不妨就此放棄對金錢的追逐,減小欲望,讓心靈獲得解放,這樣,即使沒有很多金錢,也同樣獲得很自在的生活。
沒有貪念,才不會招魔
麵對名利之風漸盛的社會,麵對物質壓迫精神的現狀,做到視名利如糞土,視物質為贅物,在簡單、樸素中體驗心靈的豐盈、充實,並將自己始終置身於一種平和、自由的境界。
生活中的陷阱太多了,金錢、名譽、地位、美女、機遇……其實,所有的陷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抓住人心中最脆弱的那根弦,使人像中了魔似的不能脫身,毫不猶豫地掉進陷阱裏。
從前,無果禪師為了專心參禪,在深山裏一住就是20年,這20年來一直有一對母女細心地照料著他。
然而,這20年,他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認為自己無法在那裏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尋師問道,解除多年來心中的疑惑。
臨行前,他向這對母女辭別時,她們對無果禪師說:“禪師,您再多留幾日吧。路上要風餐露宿,容我們為您做件衣服再上路也不遲呀。”母女的好意讓禪師無法推辭,於是隻好點頭答應了。
母女二人回家後,馬上著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她們又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作為路費,禪師心中無比感激,他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饋贈,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一大早就走。
到了晚上,無果禪師坐禪養息,半夜裏突然出現了一個童子,後麵還跟著許多人在吹拉彈奏。他們扛著一朵很大的蓮花,來到無果禪師麵前說:“禪師,請上蓮花台!這就是您要去的地方。”
無果禪師心裏嘀咕:“我的修行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這種境況來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吧!”於是他沒有理會,童子又說:“禪師,請您坐上來吧,機會就隻有這一次,錯過了就再也不會有了哦。”抵不住童子的糾纏,無奈之下,無果禪師就把自己的佛塵插在蓮花台上。童子與諸樂人便高興地離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無果禪師正要動身時,那母女二人來到他家,手裏拿了一把佛塵,問道:“禪師,這可是您的物品?昨晚怎麼會從我家母馬的肚子裏生了出來?”
無果禪師聽後十分吃驚,說道:“如果不是我的定力深厚,今天已經是你們家的馬兒了。”於是將馬蹄銀還給了母女二人,作別而去!
蓮花台就是一個陷阱,還好無果禪師識破它是個魔境,否則就被投入母馬的肚子裏麵,成為一隻小馬了。
可見,掉進陷阱的人,十個當中有十個是因為貪戀不該屬於自己的那份東西,被當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所誘惑,結果總是得不償失的。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何控製好自己的欲望,不僅關係到腳下的人生,更關係到我們每日的心情。生命屬於個人,每個人有權設計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所有的心願,隻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都應該受到尊重。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過程中,一切物質及肉體都是不可靠的奴仆,想讓自己的人生得以升華,就必須放下這些本性之外的東西,而追求生活本身淳樸,這樣才能活得愜意。
人毀於欲,福於寡
隻有懂得克製自己的人,才能冷靜從容地控製局勢,不急躁、有次序地前進,進而取得成功。
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而顯現出本能的貪欲。如想消除貪欲之心,免去貪欲之害,必須做到克製、忍耐。“人毀於欲,福於寡。”生活中,隻有學會忍耐,以律己之心克製自己,常思貪欲之害,才能抵製欲望的侵擾,心胸坦蕩地走好人生之路。
從前,波羅脂國有兩個比丘。
一天,他們聽說佛陀在合衛國大開法筵,演說妙法,兩人便相約一同前往聽佛陀開示法要。
兩人收拾了簡單的行囊,便向舍衛國出發了。烈日下,兩人揮汗如雨地低頭疾行,走著走著,覺得口幹舌燥,但一路上卻沒有半點水源,兩人隻得耐著口渴,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