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分擔的世界是苦的,沒有分擔的世界是冷的,沒有分擔的世界更是悲慘的。——真愛的世界哪能是這樣的呢?想想看,當愛人不堪重負的時候,而你卻袖手旁觀,愛又在哪裏呢?分擔重擔,分擔憂傷,分擔苦楚,這樣才是真愛。
看看秋天的大雁吧,它們長途跋涉向南方飛行,那麼遠的距離,它們如何堅持下來的呢?這就是大雁的V字隊形理論。它們用叫聲相互鼓勵,輪流做領頭雁,雁群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會主動分擔責任。當有一個大雁受了傷,隊伍中會有兩個大雁保護和陪伴它。正是這種相互分享力量、相互承擔責任的精神,支持著它們飛完全程。
同樣的,如果我們在學習中,在生活上也能夠像野雁一樣分享彼此的力量,分擔彼此的壓力,彼此借力共同完成艱難的長途跋涉,那麼我們也一定能夠完成更偉大的目標。
北方有個小村莊,村口住著兩戶人家,一家,夫婦倆都很健康;而另一家,男人是雙目失明,女人是下肢癱瘓。很多人都以為,夫婦倆都很健康的那一家一定過得幸福快樂,殘疾的那一家肯定過得窮苦艱難。但事實恰恰相反,健康的夫妻總是吵架,家庭氣氛非常緊張。而殘疾的那家人一天到晚總是開開心心,臉上始終閃爍著幸福笑容。於是,健康的那家人很納悶,就去問殘疾的那家人,為什麼我們什麼都有了,卻不快樂,而你們家過得這麼艱難,卻能過的這麼開心呢?女人說,我為什麼不高興呢?我不能走路,但他願意做我的雙腿,讓我跟其他人一樣看到這美麗的世界;男人說,我雖然看不到東西,但是願意做我的雙眼,讓我知道這個世界色彩斑斕。
健康夫妻終於明白了,他們一直都在按照自己想法生活,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所以,他們總是相互埋怨,不斷爭吵。其實,在他們健康的外表下,隱藏著我們的看不到的殘疾。
人生的路很長,隻有學會分擔,我們才能走得更遠。當我們知道自己所愛的人痛苦的時候,我們隻要坐到他旁邊,看著他、傾聽著他的訴說、感受著他的苦楚與他有心靈溝通和交流,這樣,就可以給他帶來些許的安慰。在一行禪師看來,真愛中的分擔形式是多樣的。他說:“一人慈悲的話、行動或念頭,就可以減緩另一個人的痛苦,帶給他喜悅。言語可以帶來安慰和自信,摧毀疑慮,幫助他人避免犯錯,或是打開解脫的大門。”
分擔是真愛的核心,是慈悲的體現。拿什麼愛我們的父母,子女,朋友,情人?很簡單,為他們分擔就可以了。人生的路要走很長,也很艱難,隻要我們學會分擔,就可以走得更好更遠。
先愛別人,才有人愛自己
索達吉堪布說:“愛是陽光,讓心靈的鮮花開放;愛是雨露,滋潤仇恨的心靈;愛是和煦的微風,吹去心頭的陰影。”
世界是互動的。我們給世界多少愛,世界就會回報我們多少愛。當接受別人愛的同時,不要忘記給別人關愛。愛給人的收獲遠遠大於恨帶來的暫時滿足,重要的是改變世界前先試著改變自己。一個人少愛,得不到愛,是因為他沒有一顆愛別人的心,因為愛是相互的,你付出多少愛,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愛。
有一個年輕人,由於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誤解和挫折,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跟他作對,感受不到人間的愛。在不可擺脫的抑鬱中,他度日如年,精神幾乎要崩潰。
有一天,他登上了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山。當他看到其他人都悠閑地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又想起了自己多年不幸的遭遇,他內心的煩惱像洪水般洶湧而至,他忍不住對著對麵的大山大聲喊道:“我討厭你們!我討厭你們!我討厭你們!”
沒想到,空蕩幽深的山穀不停地傳來比他的聲音大百倍的回聲:“我討厭你們!我討厭你們!我討厭你們!”旁邊正在旅遊的人也也向他投來了疑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