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金光閃閃的離別(2 / 2)

微風吹來,吹得李真的衣襟飄了起來,這件青色的粗布衣服是李真在那個小鎮上買的,稍稍有些顯大,不過李真自己已經很滿意了。

他緩緩從懷裏的內兜裏,掏出一張折疊的十分整齊的牛皮紙,輕輕的打開,露出一幅圖畫,那是一幅地圖,是由李真親手繪製的,也是他用八年的時間學習曆史和地理的最大成果。

地圖上用朱砂所標的一個紅色箭頭的位置,就是他的目的地所在,鐵蟒山。

而據李真了解,這鐵蟒山離現在自己所站的無名小山,並不算近,還有好一番的距離,而南疆卻是山地居多,這一路必然會翻山越嶺,所以行程必然會更加的遙遠一些。

而且山路難走,多盤山小路,七拐八拐的更是得延緩李真的行程,所以李真必須仔細的研究一下路線,把路上所能麵臨的食宿問題都考慮在內,給自己製定一個計劃,畢竟自己包袱裏的錢並不算多,而且李真還對修真界的事不算了解,所以以後的生計問題就不得不考慮了。

經過一番的考量之後,李真決定,走野路,所謂走野路,也就是以在野外山林之間趕路的方式為主,山林之間必然會有很多野獸野果,可以用來充饑止渴,以李真目前的身手,那應該不難,再有,現在的天氣已經不是很冷了,而且這南疆也比北疆要溫暖一些,在野外露宿幾個晚上,應該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怕下雨,聽說這南疆雨水充足,若是遇上連夜雨,那就真的是個問題了,李真可不想自己一整夜被雨水淋成個落湯雞,不過這也難不倒李真,別忘了,他可是穿越者,他相信自己應該製作一個簡易的帳篷出來,不過那些材料問題,得到下一個村鎮才能解決。

最後,這個決定,其實李真還有一個其他的考量,那就是,若是自己真的這麼走的話,隻要自己不迷路的話,自己的行程就會加快一些的,雖然自己也不用著急,但是吃到肚子裏才是自己的不是?早一點到達鐵蟒山,他就能早一點得到那個傳承,而且他也是對那個傳承充滿了期待,很想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傳承。

據李真了解,那個所謂的鐵蟒山,可不算小,在一些古籍上有所記載,據說有萬刃高峰之稱,而且鐵蟒山還是一個地區的名稱,傳聞這個地區曾經盛產一種喚作鐵蟒的蟒蛇,鐵蟒山也是因此而得名。

傳說這種蟒蛇每一條有碗口粗細,有六七丈長,身上的鱗片呈現金屬顏色,所以被稱為鐵蟒,據古籍上的記載所言,“鐵蟒,又稱鐵鱗蛇,身長六七丈,粗如碾盤,鱗片色如鋼鐵,力大無窮,張口能吞象,其肉和卵可食,蛇皮可入琴鼓”。

鐵蟒也是憑著它的“張口能吞象”這個稱謂而被人們所知的,雖然這裏麵可能有點誇張的成分,但也由此可見鐵蟒的巨大,另外鐵蟒真正廣為流傳的原因則還是這句話“其肉和卵可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鐵蟒的蛇肉和蛇卵能吃,而且據李真所知,鐵蟒的蛇肉十分鮮美,曾廣為流傳,有很多人都想去鐵蟒山嚐一嚐鐵蟒蛇羹,但是鐵蟒天生力大無窮,凶猛異常,所以經常有人還沒嚐到蛇肉,卻反而葬身蛇腹,但是還是止不住人們對那鮮美蛇肉的熱情。

所以鐵蟒山的鐵蟒蛇羹,也就逐漸在東洲名聲大了起來,連帶著鐵蟒山地區也是聞名於世,在一些古籍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至於別的大洲有沒有聽說過鐵蟒山的,李真就不知道了。

但是由於多年的大肆捕殺,鐵蟒的數量一度急速減少,據說現在的鐵蟒山一代已經很難再發現那種肉質鮮美絕倫的鐵蟒了,所以人們對鐵蟒山的熱情也就慢慢的冷了下來,鐵蟒山的風光曆經了短短三十年就逐漸沒落,隻留下了鐵蟒山這個名字的一個地區,在訴說著那裏曾經的煊赫風光。

當然並不是說現在的鐵蟒山一點名氣也沒有,現在的鐵蟒山一代依舊是很有名氣的,鐵蟒蛇羹依然有很多人慕名去品嚐,隻不過那些蛇羹卻不是真正的鐵蟒的蛇肉做成的,鐵蟒山也不就那一個品種的蛇,所以當地的人依然在賣鐵蟒蛇羹,隻不過是仗著曾經鐵蟒的名氣在謀取生計而已。

現在鐵蟒山一代所出產的蛇羹,都被稱作是鐵蟒蛇羹,但是卻沒有一家用的是真的鐵蟒蛇肉,而慕名前去的人也知道他們所吃到的蛇肉不是鐵蟒的蛇肉,隻不過是在品嚐蛇羹的時候,想象一下真正的鐵蟒蛇羹的美味而已。

雖然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