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烏日古木勒:《史詩藝人的生活史研究——對哈薩克族民間藝人卡孜姆的訪談》,載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37.潘定智:《民間文藝與民俗環境——貴州民間文藝生態研究》,載於《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38.邢野:《有關內蒙古地方戲二人台的田野調查》,載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39.曹宏凱:《從地域文化看天津曲藝說唱觀眾》,載於《藝術百家》,2008年第4期。
40.傅謹:《新中國戲劇史:1949~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
41.馮爾康、常建華:《清人社會生活》,沈陽出版社,2003年版。
42.喬健等:《樂戶:田野調查與曆史追蹤》,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3.喬健:《底邊社會——一個對中國社會研究的新概念》,載於《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44.王笛:《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5.陳平原、王德威主編:《北京: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6.烏日古木勒:《史詩藝人的生活史研究——對哈薩克族民間藝人卡孜姆的訪談》,載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47.鍾敬文主編:《民間文學論叢》,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
48.鍾敬文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學的新時代》,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49.《鍾敬文文集·民俗學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0.周榮德:《中國社會的階層流動:一個社區中士紳身份的研究》,學林出版社,2000年版。
51.林達·約翰遜主編:《帝國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翟克:《中國農村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1933年版。
53.行龍:《人口問題與近代社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4.馬劄亞爾:《中國農村經濟研究》,上海神州國光社,1930年版。
55.周穀城:《中國社會史論》上冊,齊魯書社,1988年版。
56.李文海等《中國近代十大災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7.《清代黃河流域洪澇檔案史料》,中華書局,1993年版。
58.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中華書局,2000年版。
59.河北省地名辦公室:《河北政區沿革誌》,1985年版。
6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總八十輯——天津舊地漫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1.《元史》卷一,四《刑法誌》。
62.《清世宗實錄》卷63,雍正五年十一月庚辰條。
63.劉廷璣:《在園雜誌》卷4。
64.黃仁宇:《中國大曆史》,三聯書店,1997年版。
65.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1979年10月30日,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