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編後記(1 / 1)

2006年底,中國工程院組織了一項重大谘詢研究課題——“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研究”,由該項目組辦公室主辦、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RCSTEP)承辦的《工程教育研究動態》則應運而生。《動態》每月編發一期,作為內部資料呈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成員,以及有關部委、專家學者和領導參考,至2007年底共編發了13期。

本書將這些動態集中編印在一起,取名《國際工程教育前沿與進展2007》,希望供給更多的工程教育工作者和工程教育利益相關者研究參考。

我國尚處於工業化中期,如何繼續提高綜合國力以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根本途徑仍然在於培養與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工程人才。當前,我國工程教育無論在戰略、體製和製度等宏觀層麵,抑或在師資、課程、教學等微觀領域,都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值得工業界、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共同探討和研究。了解信息,掌握動向,啟發思路,借鑒經驗,將是本書希望和應能達到的目的。

從全球範圍來看,工程教育在工業發達國家一貫受到高度重視,被他們視之為國家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基礎。他們現在正掀起新的一輪研究和改革創新高潮,表現在工程科技人才戰略已成為國家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重中之重,工程教育改革實踐社區蓬勃發展,工程教育研究機構紛紛建立,國際性工程教育學術研討會頻繁舉行,學術期刊品種增多而論文質量明顯提升,創立工程教育學科、開辦工程教育學院(係)始見端倪。這些前沿進展為我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也讓我們看到中國工程教育未來發展的廣闊天地。

參加本書工作的有本中心學術秘書李文,博士生和碩士生呂萌、邱秧瓊、姚威、朱學彥、李曉強、陳艾華、周楊、楊峰、鄭錦宜、林貞丹、唐奇良、蔡嵐、沈潤、姚連營、孟樓君、董銳、孫潞、呂丹楓、楊曉惠等,在此謹致謝意。

感謝《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雜誌社對本書的支持,本書收錄了其“國際高等工程教育擷英”欄目中2007年的部分內容。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為該欄目提供了豐富資料。該欄目意在參與中國工程教育的國際化進程,為我國關心、從事工程教育的讀者和作者提供相關的國外信息,其宗旨與《動態》不謀而合。

再次感謝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和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大力支持!感謝各位同仁的齊心合作!

孔寒冰

2008年4月於求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