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的金額、數百平方米的店麵、一個個鴻海的忠誠員工,這是郭台銘要奔向大陸渠道的萬匹野馬。
“Terry(郭台銘英文名)對員工承諾,第一階段的16萬是無償的。”萬馬奔騰計劃負責人、富士康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轉述郭台銘對員工的萬般支持,也深知如果失敗的話,這16萬元是收不回來的。尤其不需要擔保品,顯見郭台銘對員工的信任度很高,不怕他們會卷款逃走。
的確,重要的是成功率!但一萬家店,通通都能成功嗎?
萬馬奔騰原定在2010年年底前,要在全大陸開出200家門店,但截至10月底卻隻有39家開張,零星分布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河南、山東,顯見郭台銘的遠大願景,還要再多等一會兒。
鴻海內部也傳出,目前開出的萬馬奔騰門店,有的甚至一天隻有幾百元人民幣營業額,頂多賣幾個鼠標,連一部手機、一台電腦都賣不出去,讓很多鴻海高管都為胡國輝捏了一把冷汗。
“今明兩年最辛苦。”胡國輝也不禁透露出心底話。
萬馬的第一階段,從超過90萬名集團員工中,選出了50人作為種子部隊,但更值得深究的是,他們擁有的是工廠內的技術能力,並不足以了解通路複雜事宜。
事實上,曾經有一位大陸渠道公司總經理,當麵問過郭台銘這個問題,他直言說:“我們公司也派了很多年輕的業務到二、三線城市當店長,但大部分都失敗了,富士康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郭台銘一時間被問得語塞。
因為,訓練出一個渠道人才,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達到的。以庫存來說,一個門店中要準備多少部手機、多少台打印機、多少台電腦,都隨著采購季節、商圈人潮、整體市場經濟狀況而不停轉變,沒辦法一時通過教科書教會。
尤其這些萬馬小店長,每天必須站在收銀台前、產品陳列架前十幾小時,還一直要講話,清楚介紹迥異科技產品的優劣點。他們還要了解現金流、財務報表、人際關係管理,這與他們過去坐在流水線上,一天要舉起3000次手臂相比,雖然都是辛苦,但性質迥然不同。
另外,這些已經上手的資深員工,想要到萬馬來創業,必須先向原來單位提出申請。對於原單位的主管來說,如果好手都流失了,必然會增加麻煩,甚至會降低生產良品率!所以他們常會好說歹說,叫手底下員工不要去當白老鼠,至少原單位的工作比較穩定,沒有那麼多風險。
胡國輝承認,50位種子部隊成員中,約有1/3的人選擇退訓。他們回到原單位的原因,一是不適應,二是他們還沒有辦法找到好的地點開店。
的確,渠道最重視的,就是“位置”!舉例來說,一條街上可能有陽麵、陰麵,陽麵熱鬧、陰麵少有人跡,對於這些剛剛走出工廠的員工來說,還有不熟悉渠道事業的富士康來說,還有許多學分要補修。
最令鴻海內部擔心的是,如果萬馬奔騰的各個小店開業後,一定有部分店麵會賺不到錢,陷入虧損。這些員工如果回來向郭台銘哭訴,甚至鬧上媒體,要求鴻海彌平損失,恐怕郭台銘要花更多的金錢去擺平他們。
的確,如果郭台銘不正視這些問題,萬馬奔騰可能會變成小馬亂竄!
郭台銘要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可能隻是一個約略數字而已。畢竟如果先頭情勢不好,以他的聰明才智,以及對金錢的高度敏感,恐怕也不會再把大把白花花的銀子,丟進無底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