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電視節目經營策劃(1 / 3)

本章要點

經濟領域裏的生產經營活動,是由資金、設備材料、勞動技術三個要素構成的。如何合理的組織和調配電視節目的生產要素,以少的投入獲取多的收益,是電視節目經營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在節目製作生產前,既要牢固地樹立“成本警覺”,注意成本控製,使成本不要超出限額計劃;又要考慮節目播出中廣告的來源、多少和價位的高低,電視廣告的策劃手段及其廣告創收的基本方法,實現以節目養節目繼而實現高額的收益。同時考慮節目進入經營市場後,如何尋求經營的機會,通過電視節目經營途徑,策劃經營的策略、方案、步驟、方法等一係列的市場經營的技術性操作。第一節電視節目投資成本

成本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全部費用,它由生產資料和勞動的投入兩部分組成的。即由物化勞動(生產資料)和活勞動(投入的必要工時)的價值所構成。生產任何一種產品,不管是物質產品,還是知識產品,總要消耗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即物化勞動和活勞動。這就是說,任何一種產品都有成本問題。一、電視節目成本

電視產品分為物質產品和知識產品,而知識產品多以節目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電視節目走入市場經濟之後,經濟杠杆迫使電視從業人員必須樹立成本意識,明確成本的構成及其含義。(一)為什麼要考慮電視節目的成本?

電視節目走入市場經濟之後,有兩個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是社會效益,一個是經濟效益。要考慮經濟效益,成本是其中的核心,這是因為:

1電視節目成本是電視節目製作單位根據當前的實力和將來的收益,進行經濟決策、考慮要不要上馬(製作)的重要依據。

2電視節目成本是電視台進行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衡量經營水平的重要指標;

3電視節目成本是確定電視產品價格的主要依據;

4電視節目成本是考核電視產業經濟效益的公正天平。(二)電視節目成本是由哪些因素構成的?

電視節目成本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由於計量或者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方法不同,於是,出現了不同的分類:

1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係,成本可分為:

①車間成本;

②企業成本(工廠成本);

③全部成本。

2按成本與產量增減的關係,成本可分為:

①固定成本;

②變動成本。

3按成本的概念及其應用情況,成本可分為:

①理論成本;(目前,人們對於理論成本的認識是一致的,是沒有疑義的。但是,在成本的範圍上,認識並不一致。有人認為:成本不限於C+V這兩個部分,還應包括屬於M部分的一部分開支,比如利息也應列入成本。)

②應用成本。

4按成本範圍來劃分,成本可分為:

①全部成本;

②部分成本。

5按成本的核算程序,成本可分為:

①直接成本;

②間接成本。

上述計量方法,雖有不同,但其中有共同的因素,這就是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有投入,包括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麵。

對於成本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分類的目的在於研究本部門的產品成本,以便製訂出正確的成本管理方案。(三)怎樣認識電視節目的成本

目前,人們對於物質產品成本,不僅有充分的認識,而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成本管理辦法。

對於電視節目的成本,人們的認識並不一致。有人認為,電視節目根本無成本,無需研究。有人認為,電視節目是知識產品,也應計算成本。但是,在成本含括的範圍上認識卻不一致。

鑒於這種認識,要搞好電視節目成本管理,目前的主要任務是要樹立牢固的成本意識,即“成本警覺”。

在西方國家,所謂成本意識主要是指:

1注意控製成本,使成本不超出限額;

2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經常保持成本的最低水平;

3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數。

如果成本發生較大波動,管理部門應及時地向決策者提出警覺信號,以引起決策者的注意。西方國家“成本意識”的重點是注意如何降低產品成本。這是在產品成本觀念已經形成、實際成本活動已經展開的情況下產生的成本意識。

現在,我國電視產業部門所強調的成本意識,同西方國家的成本意識不同,它主要是指:

1樹立電視產品也應計算成本的觀念;

2科學地確立成本範圍和成本計算方法;

3科學地控製成本。控製成本,必須建立在產品成本觀念、產品成本範圍都十分明確的基礎上。否則,控製成本就無從談起。二、電視節目成本的範圍和構成

電視節目成本包括的範圍,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發達地區已經界定得十分清楚。我國大陸有關電視節目成本的構成範圍和實際操作也日趨成熟。下麵介紹美國、中國台灣以及我國大陸對電視節目成本範圍的界定和控製方法,以供我們研究電視節目成本時參考。(一)美國電視節目成本範圍

1美國電視故事片的成本範圍:

1)劇本創作過程費用

A劇本原稿稿酬

B劇本複印本費用

C劇本複印本郵費

D劇本草擬的故事草圖費用

2)主創人員所需費用

A監製人員費用

B製片人費用(每天單價×天數)

C導演酬金(每天單價×天數)

D演員酬金

a主演酬金(人數×每天單價×天數)

b配角酬金(人數×每天單價×天數)

c臨時演員(一次性酬金和人數×每天單價×天數)

3)製作班子費用

A製片經理酬金(每天單價×天數)

B副導演酬金(每天單價×天數)

C攝影師酬金(每天單價×天數)

D助理攝影師酬金(每天單價×天數)

E錄音(每天單價×天數)

F照明(每天單價×天數)

G場務(每天單價×天數)

H製片助理(每天單價×天數)

I場記(每天單價×天數)

J化妝(每天單價×天數)

K發型(每天單價×天數)

L道具(每天單價×天數)

M美術(每天單價×天數)

N采景人(每天單價×天數)

O照相師(靜照)(每天單價×天數)

P製片秘書(每天單價×天數)

Q調研員(每天單價×天數)

R津貼及福利(工資的0.20%)

4)外景地開支

A場地費(筆,一次性付清)

B零用現金(單價×天數)

C器材/道具貨運(筆,一次性付清)

D其他開支/許可證(筆,一次性付清)

E車輛

a選演員小車租金(單價×天數)

b旅行車租金(單價×天數)

c交通補助

5)攝製組夥食費用(標準×人數×天數)

6)現場器材費用

A攝影機設備(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B鏡頭箱(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C攝影機(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D話機(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E錄音設備(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F燈具(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G場務器材(每件單價×數量×折舊率×天數)

H車輛(租賃或購買)

I飛機(租賃或購買)

J道具(租賃或購買)

K服裝(租賃或購買)

L化妝用品(購買)

M布景(購置或租賃金)

N特殊裝置(租賃或購買)

O其他器材(租賃或購買)

7)配音費用

A對白配音(標準×小時×人數)

B作曲(筆)

C錄音棚(單價×數量)

D錄音帶(標準×小時×人數)

E抄譜員(標準×小時×人數)

F演奏員(標準×小時×人數)

G樂器(租金或購買)

8)字幕費用

9)剪輯和最後修飾費用(後期製作費用)

10)辦公室費用

A辦公室租金

B電話費

C航運費

D通訊員酬金

E複印費

F郵資

G辦公用品

H會計費用

I庫存費

11)法律費

12)保險金

13)應急費

14)完成保證金

15)其他

2美國電視紀錄片的成本範圍:

腳本費用

主創人員費用

製作人員費用

差旅和場地費用

攝像及現場器材費用

錄像帶費用

解說錄音費用

音響及音樂費用

字幕卡片費用

電視編輯費用

辦公室費用

保險金

應急費

其他(二)我國台灣電視節目成本的分攤程序和控製方法1我國台灣電視節目成本分類及範圍

①錄製成本

錄製成本是指節目籌劃、編劇、排演、攝影、錄像以及節目播放狀態上的費用。主要包括:

人力成本——編劇、演員、主持人酬金;

材料成本——排練費、外景費以及美工、行政、事務、攝影場地設備折舊、修護、能源等費用。

②播映成本

播映成本是指節目透過副控(現場節目)、主控、微波、中繼站、發射台(現在通過通訊衛星、地麵接收站)將畫麵呈現在觀眾眼前所支出的一切費用〔工程費用〕。

③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董事會、經理部以及行政、財務、安全、業務部門等有關單位所支出的一切費用(管理業務費用)。錄製成本和播映成本又稱“時間成本”。2各類費用分攤程序和方法

電視節目成本的各個部分,應以適當比例分攤。其分攤程序是:

其一,服務費用分攤(分配):

①管理費用—以製作生產部門當月播出時數比例進行分攤;

②業務費用—以製作生產部門當月廣告收入淨額比例分攤;

③工程費用中的錄製費用—以製作生產部門當月使用攝影場地大小及價值比例分攤;

④播映,費用—以製作生產部門當月各類節目播映時段(如特、甲、乙、丙級時間)及各時段廣告售價比例分攤。

其二,製作生產費用分攤:

此項費用包括各製作生產部門本身的間接費用以及管理、業務、工程費用等。這類費用以下列方式分攤到各類單元節目中:

①美工費用;

②節目獎金;

③基本演員費用以及節目使用演員多少加權分攤;

④劇本費用:按連續劇及劇集全月播出次數加權平均分攤;

⑤樂隊費用:以樂隊服務各類節目時間分攤;

⑥字幕費用:以節目每分鍾字幕費常數及時間長短分攤;

⑦工程錄製費:以節目錄像、現場或轉播所耗時間多寡分攤;

⑧其他間接費用:以各節目播映時段廣告售價分攤;

⑨工程播映費用:以各節目播映時段廣告售價分攤。

以上①~⑧項屬錄製間接成本,⑨項屬播映間接成本。

依據上述程序的全部成本,即“直接成本、錄製間接成本、播映間接成本”三項,前兩項屬製作成本,應與節目製作收入對應比較;後一種屬播映成本,應與節目時間收入對應比較。每個月終,財務部門應依據上述各項成本編製單元節目收入與成本比較表,供決策部門參考。3成本控製方法

其一,實績控製法。

實績控製法是指用某一業務的實際效績加以衡量,從而決定該項業務是否繼續維持或予以擴張或緊縮。

運用這種方法控製成本,必須對電視台的各項業務活動,按其職能和責任進行詳細劃分,並對各項業務活動的狀況進行認真記錄,然後對記錄進行認真核對後,決定業務活動是維持、擴張,還是緊縮或取消。

其二,預算控製法。

預算控製法:又稱預算控製製度,是財務成本管理常用的方法,其實施要點是:

將各項業務活動的未來成本,利用科學的估計方法,先編製預算(計劃),作為各項業務活動成本或費用支付的準繩,交各個職能部門執行;

然後,定期(一個月、一個季度)將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進行比較,以衡量預算執行情況,並將比較情況向主管部彙報,以便采取對策,實現控製成本的目的。

其三,標準控製法。

標準控製法係采用成本標準控製實際成本發生的一種方法。標準成本確定以後,即成為電視台各項業務活動的目標,成為衡量電視台經營活動的一種尺度,用這一尺度控製成本,既能降低成本,又有利於電視台的經營管理,是電視台經營管理的一種有效方法。

標準成本控製法的基本要點是:①標準成本是指節目或勞務在“合理有效生產情況下”所應有的“合理而經濟的成本額”。②預計成本額,指的是“最低可能成本”,即是一種“較易達到的成本”。

實行標準成本控製法所講的標準成本並非是“理想成本”,而是一種現實標準成本,是可以實現的。(三)我國內地電視節目成本構成

由於我國內地對“媒介經營管理”研究起步較晚,對其成本的研究還比較滯後。因此,這裏講述的“我國內地電視節目成本範圍”,僅僅是根據多年來對電視節目成本的研究而概括出來的理論性成本。1我國內地電視節目成本分類

根據電視產業活動的特點和一般運行規律,我國內地電視節目成本應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製作生產成本

節目製作人員費用:策劃和主創人員、製作班子(製片主任、副導演、攝影、錄音、照明、場務、演員等)、辦公室人員的酬金以及為節目製作服務的勞務開支。即人力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節目製作物資費用:錄製器材、聲視材料以及場地費、道具費等和器材的保管、運送等費用,即材料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②播放成本

編播人員、主持人、指導人以及各層次的調控人員和其他輔助人員的酬金;

播放器材費用;

傳輸成本,即工程成本(主控設備、微波設備、中轉站設備、發射設備、通訊衛星和地麵接收設備等)。

③銷售成本

經銷人員以及輔助人員的酬金;

經銷活動所用設備和設施的折舊費用;

流通費用(節目買賣上的費用即公關費用、簿記上的費用、管理費用以及保管、包裝、運輸等方麵的費用)。

從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電視節目成本主要包括:

人力成本—直接人力成本和間接人力成本;

生產器材成本—直接生產器材成本和間接器材成本;

銷售成本—直接銷售成本和間接銷售成本。2電視節目成本的計算方法

①單項成本計算法

即一個獨立的節目的生產製作、播出和銷售所需要耗費的人力資料和物質資料所需要的費用總和。

②定額成本計算法

即在某一產品的成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用此成本定額去衡量實際成本,必須從中找出差距,修改或改變原來的成本定額。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可以控製(限製)各經營部門的經營活動,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點或最佳點。實行定額成本計算方法,要求對成本定額必須有科學地界定,使執行者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達到的成本,在這方麵,同台灣電視台的標準成本有相似之處。

③成本概率預測法

概率又稱“或然率”,表明某一事件可能發生的數量。人們通過把相同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概率就是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個量。把必然發生的事件的概率規定為1,並把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概率規定為0,而一般隨機事件是介於0與1之間的一個數,概率值越大,就表示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大。成本概率預測就是在成本預測工作中,運用概率的量來分析和評價成本預測資料的準確程度。由於電視節目成本構成的複雜性,運用成本概率預測,可以準確地把握每一成本要素的變動將會給總成本所帶來的影響,以便有效地實現成本控製。

④成本歸集計算法

即對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進行分類歸集,進而得出各個對象的成本總額。電視產品的生產過程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又是一個相互聯係的過程,采用成本歸集法計算成本,可以比較準確地計算各個節目的成本。同時,也有利於準確地掌握總成本。比如節目生產過程,可以歸集各類節目製作生產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根據節目製作所需要的總體時間,計算出各類設備轉移到節目中的費用,進而把握節目生產的全部物化勞動的成本,即材料成本。對於成本要素的其他部分(直接人工要素和製作費用)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⑤成本係數計算法

即選擇一個定型的產品作為“標準產品”,並把它的成本確定其係數為1,然後將其產品成本與“標準產品”的成本相比較,確定各自的係數。係數可以是技術係數,也可以按定額成本、定額耗用量或售價比例確定係數,可以將各種產品的實際產量折算為標準產品產量。根據各種產品的標準產品產量的比例,即可計算出該類產品中各種產品的成本。

對於未完成的電視節目應按已完成的程度折算為完成品的約當數,然後再折算為標準產品的產量。

係數法的計算程序是:

A月終計算類內全部產品折合為標準產品產量:

約當標準產品總量=標準產品的產量+∑(其他產品×係數)

B求出標準產品的單位成本:

標準產品單位成本=某類產品實際總成本/某類標準產品總產量

C計算各種完成產品成本:

類內某種產品總成本=該種產品折合標準產品產量×標準產品單位成本

D計算各種再產品成本:

某種產品的再產品成本=該種再產品折合成完成產品產量×該種產品折合成標準產品係數×標準產品單位成本。

關於電視節目成本的計算方法不限於這五種類型,還有其他計算方法,各電視台以及其他電視經濟實體在計算成本時,運用哪一種方法,根據本單位的情況和對成本的要求目標而確定,不要強求用一種方法。但是,目的應該是一致的,都是為實現少投入多產出,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電視產品成本的控製方法

成本控製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也是常用的控製方法有:

其一,目標成本控製法

也就是把產品生產的奮鬥目標,作為成本控製的總準繩去控製成本。這種成本控製方法,既有利於科學地實現成本要素的最佳配合,又有利於發現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發生差異的原因,以便采用措施,及時糾正。

目標成本控製的具體做法是:

A把總目標成本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然後落實到各個成本中心;

B各個成本中心再把下達的目標成本分解為更小的目標成本,並分交給各個責任單位或部門;

C各級責任成本中心要隨時將積累的成本資料與目標成本進行比較,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為降低成本和為製定新的目標成本創造條件。

其二,責任成本控製法

也就是根據責任製的原則把成本指針管理與經濟責任結合起來的一種控製成本的方法。它根據部門內部已確定的責任層次,建立成本中心,明確各中心的成本責任和權限,然後根據成本是否可控的原則,將成本指針和定額成本(標準成本)分解到各成本責任中心,並作為評價、考核各成本責任中心實績的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製度,定期對成本中心進行檢查;經常分析實際成本與成本控製標準之間的差異,並找出原因。

其三,未來成本控製法

即預算成本控製法。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狀況,預計在今後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量。對材料、人工的需求量,以及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在此基礎上確定未來成本,並以此成本為目標,運用事前控製、事中控製和事後控製的方法,實現對成本的控製。

其四,相對成本控製法

即根據產銷量、成本和收入三者間的關係來實現對成本的控製。根據這種控製方法,可以明白生產部門究竟有多少產銷量,收入與成本才能實現平衡,而不會虧損;同時也可以明白,產銷量達到多少時,盈利最高,從而規定自己的經營目標。用這種成本控製方法,可以科學地確定廣播電視節目的最佳產銷量,才不會出現虧損現象。

其五,標準成本控製法

即用製定的標準成本來控製實際成本的一種控製成本的方法(此方法是台灣電視台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標準成本有:

A曆史標準成本,即用過去已實現的實際成本為標準來確定成本。

B基本標準成本,即選擇某一年度的實際成本為標準成本,用以衡量以後各年度的成本高低。

C理想標準成本,即根據理論上的生產能力、生產要素的理想價格所確定的理想的產品成本。

D正常標準成本,即根據正常的生產能力、正常的設備運轉、正常的勞動生產率、正常的材料供應、正常的材料價格以及正常的經營條件所能達到的產品成本。

E預期標準成本,即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最可能發生的各種生產消耗量、預計價格和預計經營能力等條件下製定的成本。

成本控製的方法還有很多,目前人們常用的成本控製多是這五種方法。

標準成本控製,一般采用正常標準成本為宜。三、電視節目成本經營(一)成本經營

經營和管理的內涵是不相同的。管理是指控製、管轄、處理、協調、組織等;經營是指經理、運籌、籌劃、治理等。因此,成本經營與成本管理是有區別的。

從習慣的角度分析,成本經營管理也叫成本管理,但是,在實質上二者是不一樣的。

成本管理指的是成本的行政管理,側重於財政和成本立法、製度方麵。比如:製定成本管理製度、建立成本管理機構、明確成本管理職責、規定成本開支範圍、開展成本檢查、實行成本監督等,都屬於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