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解讀
訓練部屬的能力,不能僅僅靠按部就班的課堂培訓,也不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慢慢積累,而是應不拘一格,提高實踐的難度和意外“事件”出現的頻率,以提高員工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人才成長的速度。
◎ 兩個和尚
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裏,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河,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河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
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因此就沒太在意。
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一個星期過去了,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看望他,看看能否幫上什麼忙。”
等他看到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星期沒喝水的樣子。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星期沒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朋友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了。”
故事解讀
自己的公司無論現在賺多少錢,都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長或者技術核心。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獨特堅實的實力。
◎ 人性激勵法
生產部經理耷拉著腦袋來找總經理,他唉聲歎氣地說:“我們的產量和別的廠家簡直沒法比,員工們連他們分內的任務都完不成,要不要采用開除手段或者加薪獎勵?”
總經理沉吟片刻說:“沒有不好的員工,隻有不好的領導,說好話和說狠話是同樣不起什麼作用的,我去看看。”
總經理來到廠房,當時上白班的要下班了,夜班就要開始。總經理徑直上前問出來的工人:“你們今天完成了幾件產品?”
“12件。”員工不安地回答。
總經理沒有說話,在門口用紅色粉筆寫下了一個“12”,描得粗粗的,赫然醒目,什麼都沒有說就走了。夜班工人們正好看到了,心裏想:不就是12件嗎?
第二天,白班工人看見門上有個大大的“14”,他們也不甘示弱,下班的時候,把他們的生產數量“16”寫在門上。部門經理來了,看到門上的數字,欣慰地笑了。因為他明顯地感受到了彌漫在廠房裏的工作熱情。不久,工廠的產量一再連創新高。
故事解讀
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員工的,你還需要“迎合”人性的需求,為員工創造健康、積極的工作氛圍,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工作的樂趣和活力。
◎ 求生的欲望
古希臘有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哲學家在當時是很崇高的職業,因此很多年輕人來找蘇格拉底學習。
一個年輕人來了,想要學習哲學。蘇格拉底一言不發,帶著他來到一條河邊,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裏。年輕人起先以為蘇格拉底在跟他開玩笑,並不在意。結果蘇格拉底也跳到水裏,並且拚命地把他往水底按。這下子,年輕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拚盡全力將蘇格拉底掙脫開,爬到岸上。
年輕人不解地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這樣做,蘇格拉底回答說:“我隻想告訴你,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絕處求生那麼大的決心,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
故事解讀
管理者的工作不是教員工去如何做好他的本職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激發他的鬥誌,調動他的積極性。隻有員工的工作熱情得到很好的激勵,他才會所向披靡,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