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儀和鳳翔營照原路繞道回了京城,此時曾韶軍已經出發,韓亮尾隨,在曲陽以南和郭懿軍對峙。
已經駐紮在北坑的雍軍也往南移動,準備一開打就南下支持、打曾韶的側翼並擋住可能前來的韓亮。
郭懿和曾韶兩軍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也都沒有出戰,但此時渤海軍已經大破張實軍,把張實逼得往南逃跑,到曲陽和郭懿會合。
冀州已經完全由清城朝廷掌握。
張實的威脅消失後,沮襄放心向西移動,對宇文進展開南北夾擊。
連日的雨天讓薊軍順利消滅了作亂多年的靖匪,拔起了麒麟劍的宇文進來不及打回薊國稱帝,就死於亂軍之中。
最後傳到清城的消息還包括,戰鬥中唯一放晴的一天,讓沮襄軍驚訝地發現宇文進也已經改良了戰雷、並放到投石炮上使用;這也使得沮襄本人成為一年來薊國陣亡的第十二位將軍,而率領薊軍在有國作戰的任務,就落到剛升職的湛盧將軍段平身上。
邵軍不知所蹤,但林鳳儀可以猜到,邵軍一定逃到了徐美的部隊去,並且也教他們使用戰雷。
林鳳儀隱隱覺得,這不但是有國的內戰、有雍之間的戰爭;而且也是她和邵軍在二十一世紀的鬥爭,延伸到了古代來。
邵軍的確是到了徐美的陣中。
元帥徐美當然聽說了雲鎮大地震和南堤破口的事情,雍軍自己並且在第二個事件中扛起苦主的角色;所以,徐美不但把邵軍聘為軍師,並且上奏朝廷,準備在北坑多留一會兒,多打造一些戰雷來進攻清城。
同一時間,渤海軍和薊軍則大量開采大運山的硝石,除了兩軍使用外,渤海軍並把有國分得的份額源源不絕地往京師運送。
雍軍另外在封縣與淶河西岸集結,逼使韓亮軍不得不向西回防。
曾韶軍帶著早先湯記交貨的投石炮及兩百顆圓石,開始進攻曲陽城;但尚未攻下,徐美大軍就抵達曲陽救援,曾韶不得不撤退。
而清城朝廷這邊,則在林鳳儀的指導下,加強城牆的防禦工事,並在野外挖掘戰壕、加蓋掩體;起先,兵士們都不了解為什麼打仗之前要先躲在地下,而且要射箭時也難以目測距離;但林鳳儀在兵士麵前試爆了幾顆戰雷以後,很快兵士都提高了配合度。
清城的街道也布滿了水管,引入躍龍溪的水以後,挖了幾個湖來蓄水,然後抽到水管中,在城牆上麵,另外做了數十個鐵板加固的儲水槽。
總共三十具新打造好的投石炮,配合挖掘好的戰壕和埋設的水管,在霄裏湖窪地的南端組成了城外防線。
以渤海軍輸送過來的硝石,製成三百來顆戰雷。
鳳翔營歸負責戊衛京師的楊汝範調度。
雖然不是很了解女子的戰鬥力,但為了表示對林鳳儀的尊重,楊汝範還讓鳳翔營協助防守北麵的城牆。
京城的防衛重點就是北邊,大部份的防禦工事都在這裏;這是雍軍和曲陽軍要來的方向。
至於林鳳儀和王爺,雖然結婚了,兩人卻難得獨自平靜地相處。
林鳳儀一直指導各處搭建防禦工事,或看看投石炮的戰雷製作。
已經有很多士兵炸傷了自己,或是根本不會爆炸;林鳳儀必須反複地教,包括和石灰、硫磺等不同材質的混合攪拌。
還有導火索的材料與長度,都必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