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管理學導論(5)(2 / 3)

2.內容的可幹擾性。

任何管理信息,隻有被利用才能實現其有用性,而利用的前提是感知信息的存在,認識信息的價值,並將其傳送給適當的管理部門和人員。管理信息內容的客觀性在被感知、認識和傳送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幹擾,這種幹擾可能來自其他信息的存在。

任何客觀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存在於與其他事物的普遍聯係之中,反映客觀事物的信息亦然。不論是在企業外部的經營環境中,還是在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中,都存在著大量的事、物和人,不斷產生大量的信息。人們在感知其中某些信息的價值時,必然會受到同時存在或出現的其他信息的幹擾。比如,在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某種產品需求量下降的信息,可能被簡單地認為是購買力普遍下降的一般結果,而實質可能是在這種下降的背後隱藏著消費偏好轉移的深層因素。

其他信息的存在不是人們認識信息的唯一幹擾源。信息的內容在傳遞過程中可能還會受到人們的態度和能力的扭曲,因為人們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認識去發現信息和傳遞信息。對於那些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人們通常能敏銳地觀察到其存在,並在傳遞過程中強調甚至誇大其重要性;而對那些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則可能漠視其存在,或在傳播過程中降低其重要性。因此,原始信息的許多內容在傳播過程中可能逐漸減弱,直至湮滅,而原來並不存在的另一些內容,則會因傳遞或接受者的需要而不斷加入,從而使信息失去其客觀性,管理者最終使用的可能是在傳播過程中已經失真的信息。

3.形式和內容的更替性。

作為反映客觀事物的符號,管理信息的內容和形式是隨著客觀世界本身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的。企業經營活動及其相關要素始終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動態過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經營及其環境會不斷呈現出新的狀態,如市場供求的數量和價格水平、消費者的購買能力、競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企業內部的資金擁有情況、原料庫存或生產進度等等,所有這些都在不斷變化,從而不斷生成並傳送出大量新的信息。

信息數量的累積,內容和形式的不斷更替,對企業及時、正確地發現和利用信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四)管理信息係統

1.現代化管理係統必須具有信息係統的功能。

管理實踐表明,要提高整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須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識別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對數據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和檢索,對信息的傳遞加以計劃,將數據轉化為信息,並將這些信息及時、準確、適當和經濟地提供給組織的各級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這是一項艱巨、浩繁的任務,僅靠人工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已不能滿足組織對信息的需求。計算機網絡管理信息係統的建立,為完成這一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2.計算機是處理信息,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建立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管理信息係統,是企業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徑。管理信息係統的定義最早是由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的著名教授Glodon B.Davis於1985年提出的。“它是利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手工作業、分析、計劃、控製和決策模型以及數據庫的機器係統。它能提供信息支持或組織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這個定義全麵地說明了管理信息係統的目標、功能和組成,管理信息係統的功能從一般的數據處理走向決策支持。國內的管理信息係統一詞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學者給管理信息係統下了一個定義,管理信息係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送、儲存、加工、維護和使用的係統。管理信息係統能實測企業的各種運行情況,利用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從企業全局出發輔助企業進行決策,利用信息控製企業行為,幫助企業實現規劃目標”。這個定義強調了管理信息係統的功能和性質,強調了計算機隻是管理信息係統的一種工具。它說明管理信息係統不隻是一個技術係統,而是把人包括在內的人機係統,因而它是一個管理係統、社會係統,具有開放性、隨機性、動態性以及曆史局限性等特點。

管理信息係統是一門新科學,到目前為止這門學科還很不完善。它引用其他科學的概念,形成一個綜合的、多元的學科。這些基本學科主要包括管理學、係統學、運籌學、統計學以及計算機科學。在這些學科的基礎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從而形成一個縱橫交織的係統。有人通俗地簡化描述管理信息係統的三要素:係統的觀點、數學的方法以及計算機的應用,是管理信息係統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