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水村(2 / 2)

柳儒生非常豪氣大方,偶從村外沽酒切肉回來,必邀請村人到他家小酌一番,平日寫些書稿,也常常教授村裏的小孩讀書識字。

然而,柳儒生的妻卻是個心胸狹隘之人,每有鄰裏到儒生家吃喝闊談,她臉上立馬布滿陰雲,似若變天。進出之間,將門摔得山響,常在酒席沒撤之時,提起掃帚在一旁打掃起來,弄得大夥吃酒也沒了興致。

其間,村人漸漸了解到,原來柳鴻儒曾為仕宦,不滿官道,心如死灰,漸有厭世之意,願尋深山老林,潛心著書悟道去。到得祖籍白水寨來,見此地毫無世俗之氣、官場傾軋,而民風淳樸,其樂融融,心神爽覺,於是在此重新安家。

柳鴻儒的原配夫人原是極賢惠的,奈何中年喪妻。現有的妻子卻是小妾扶正,妻妾均未有所出。這小孩兒是於路上拾得,遍尋不見其主家,正好給儒生當作螟蛉之子,撫養起來,取名叫做雲飛,以慰柳儒生向往心似白雲、意如流水的神仙風采。當然這些都是柳鴻儒半虛半實地跟村人說出來的,因為他知道,真要說這孩子雲裏飄飛下來的,他們肯定不信,反而會覺得他在騙人。他們並不知道儒生在路上拾得的過程,任誰聽了也不會相信的。

儒生的兒子非常聰明,又為人親和,村裏人們也都喜歡。因他開智較早,四五歲已經跟村裏長他三四歲的小孩一起在讀書,一起進山砍柴,一起下河遊泳,更兼天生就有其它過人之處。

常常是別人家孩子學七八天也學不會的,他學幾遍就會了。剛開始村裏人以為是柳鴻儒偏私,私下裏專門教授他兒子。後來人們故意編撰些村歌俚語考那群孩子,結果還在證明出柳雲飛的理解跟記住東西的速度確實是遠強於其他小孩。

村人們為此歡呼不已,柳雲飛以後肯定又能出去光宗耀祖,為村裏爭光,是值得高興的事兒。

這裏民風淳樸,大家的高興是出自真心,發於心底的,毫無嫉妒之情。故而,村民們對待柳雲飛也非常和善。柳鴻儒對他也一如己出,關懷有加。

唯獨柳妻對其視如仇寇,冰冷相對,稍有差池動輒詈罵,好在柳雲飛老實聽話,也不淘氣,在她麵前心驚膽戰、低眉順眼。

村人暗自慶幸,幸好柳妻未有所出,否則這小孩的日子更怕是更加難熬。柳雲飛剛到五六歲上,每天幫做家務,上山打柴。雖說村裏人可不比城鎮,小孩到一定年紀就得自己做事情,但柳雲飛所做的活兒都是其他家的小孩至少到十歲上才做的。

這讓村人看了心痛不已,雖說柳雲飛開智較早,但是身體氣力,身材大小卻是跟其他同齡小孩無差別。柳鴻儒又基本是個忌內之人,故而,雖然他痛愛柳雲飛,但遇到他不在家時,柳雲飛少不得挨棍子。

柳雲飛稍懂事時,開始不解,別人家母親,可沒如此對待孩子的。於是每次被打,都有一種萬分委屈的感覺,而柳妻卻非常享受這種感覺。她就是要讓柳雲飛委屈,就是要讓柳雲飛恐懼,哪天如果不打一番,手就癢癢。

直到後來柳雲飛無意中聽別人說其自己不過是劉鴻儒夫婦的撿來養子,他方才醒悟,於是後來再次被打被罵也坦然受之。

柳妻再次在用棍棒打柳雲飛的時候,從他眼中看到那麼一絲輕蔑之意來。這讓她心裏非常憋屈,非常不爽,有種挫敗的感覺,於是更加勃然大怒起來,一直下手不停,直到打斷了三根木棒,打得她筋疲力盡為止。

...............

柳鴻儒在村裏呆了不足八年,古來總是儒體多衰,一病之下,藥石無救,嗚呼哀哉了。妻子卻未守節,不過半年功夫,已經改嫁他方,隻留得小孩兒一人,在村中吃百家飯過活。然而,過不多久,這孩子也從村裏消失了。

一開始,村裏還不斷派出人手去四下找尋,但一段時間之後,依然一無所獲,於是也漸漸淡忘了。多年時間下來,柳氏一家已經慢慢淡出村人的生活與記憶,如果不是經過村尾的時候,見到那棟竹屋,恐怕人們已經記不起曾經有一戶柳家在此地住過。

白水村就如同這流淌的白水河,清淡,自然,寧靜。人們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時耕種,閑時撈魚,過著無憂無慮,安定平淡的生活。

白河浪花依舊無日無夜,永不休止地拍打著河岸,向人們訴說著它的古老滄桑與寧靜。歲月的長河與人間的悲喜,不能在它身上留下什麼烙印。人們依舊幸福,快了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