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了一臉興奮,把墨尺塞進懷裏,仿佛手中真的有了法寶一般,得意非常。長大之後,才漸漸明白,當初被道長耍了一記,這哪是什麼寶貝,就是一把普通的墨尺,虧我還拿著雞毛當令箭。話雖這樣說,道長這般做,還是有深意的。我當時年幼,膽子難免弱小,拿著一個虛無的寶貝,可作輔心之用。長大後,也就不需什麼寶貝了。現在一些人,花大價錢買金佛,掛在胸前,求菩薩保佑,也不怕被人搶了。反而一些人家,祖上流傳下來的簡單東西,銀幣,書簽之類的,一直藏著,偶爾拿出來看看,心中踏實。一些東西,不是錢買來的,是先人精神,血汗的積累,拿在身上,既能靜心,又能煉誌。
我揣著那把墨尺,跟著爺爺來到黃潘家,黃潘早在那等著了。隨後我們上了一輛麵包車,走出城鎮,踏上鄉路。當時鄉村公路少,鋪著石子,不少坑窪,車也顛簸。路邊是一望無際的風景,魚池,水稻,反正蔥翠欲滴。開了四十分鍾左右,車輛拐彎,穿過一個村莊,開了三裏路,就停了下來,來到一棟木房麵前。這棟房子,遠離居戶,最近的一家農戶,也離著百米左右。木房高二層,四周長滿雜草,大門破舊腐朽,由一把鎖鎖著。長期的風吹雨打,鎖已經鏽跡斑斑了。
“這就是我老家。”黃潘對爺爺說道。爺爺把四周打量一番,點了點頭。我抬頭一看,二樓木窗已經破了,朽木掛在那裏,風一吹動,發出“吱吱”的響聲。透過窗子,裏麵的殘布隨風擺動,既是荒蕪,又是陰寒。沒過多久,一個老農扛著鐵鍬從小路經過,走了幾步,又轉了回來,瞪大眼睛,看著黃潘:“你...你是黃潘吧。”黃潘點了點頭,問道:“您是?”
“我你都忘啦。小七呀,小時候一起偷高粱的那個。”老農一臉興奮,把鐵鍬放了下來。黃潘也是高興極了,感歎道:“離家三十年,也就回來過幾次。都忘啦,都忘啦。”老農拉著黃潘,道:“走走走,去我家喝酒去。我殺隻大公雞!”黃潘連忙點頭答應,口中卻道:“好好好,您先回去。我隨後過來,家中祖墳不好,我請了個高人來看看。”
老農張大嘴巴,把爺爺打量個遍,睜大眼睛,點頭道:“對對對,是該看看。這間老房,經常鬧鬼。害的娃娃都不敢走夜路了。”爺爺聽到了,吃了一驚,連忙問他:“鬧鬼?”老農點著頭,回答道:“隔個麼十來天,半個月,這就鬧鬼。一到晚上,屋子裏就發出響聲,村裏的狗都在叫。村裏有不少人走夜路,都說窗口有影子,在裏麵飄,可嚇人了。”
“哦。”爺爺聽了,點下頭,黃潘卻更急了,連忙對爺爺說:“您一定要幫我看看。我十幾年沒回來,就出這事了。”爺爺沒有答他,隻是讓黃潘帶我們去墓地。黃潘和老農告別後,一群人又上了車,開了一裏路,來到一個湖邊。下車一看,湖麵說大不大,說小不少,方圓二裏。湖水清澈見底,旁邊長著蘆葦,生機勃勃。我們沿著湖邊走了一圈,約莫十幾分鍾,來到對岸。
對岸是一塊高地,雜草叢生,裏麵豎滿墓碑。好點的墓碑,修著墓塔,高二米。次點的,就用磚瓦擺了一個小磚房。最差的,就是一堆黃土。裏麵散漫著殘缺的花圈,枯萎的白花,不少墓碑前麵,插著香,可見經常有人來此掃墓。黃潘推開雜草,往山坡上走去。走了不遠,來到一塊更高的地勢。上麵插著一座墓碑,寫著“先父黃台遠之墓”。
黃潘指著墓碑,對爺爺說:“這就是祖父的墓地,當年我父親埋的。”爺爺把四周打量一番,道:“好墓地,居高臨下,北望清湖,東有日出,西有日落。敢問老者,這塊墓地,是不是先人自有的。”黃潘聽爺爺讚美,有些欣慰,回答道:“哦,不是,這片墓地本是同村一戶趙姓人家。先祖看中了,給買了下來,有什麼不對麼?”爺爺想了一會,道:“這事不急,我要查查。”說完走到墓碑前麵,打量一番,招呼黃潘過去,道:“你來看看。”黃潘走過去一看,臉色大變,半天說不出話來。
隻見墓碑後麵,長滿雜草,但細心一看,卻能發現蹊蹺。周圍不少地方泥土散亂,碑身也有不少傷痕。顯然被人動過,但不知是多久前的事了。黃潘靜下心來,問爺爺:“是不是被什麼動物刨過?”爺爺搖了搖頭,道:“哪有這麼巧的事,別人家沒被刨,就你家被動了。我沒猜錯的話,有人動過這裏。”黃潘聽了,再也撐不住,臉色一白,搖搖欲墜。古時候,動人祖墳,可處以極刑,現在年代變化,但別人家祖墳,卻是萬萬動不得。
爺爺見黃潘情況不對,連忙扶著他,走出這裏,一路上,黃潘不停歎氣:“造孽呀,造孽呀。”來到小路上後,爺爺先讓司機帶黃潘回去,好好照顧。然後就帶著我走進村莊,打聽了半天,中午時分,來到剛才老農家,也就是農七。農七正坐在家裏,屋子裏圍著不少人。隻見農七在裏麵吹噓:“那位老先生呀,長得像凶神。剛才我從鬼屋經過,一個影子在窗口邊晃。先生‘嗖’的一聲,甩出一把木劍。影子就掉了下來,走進一看,原來是隻好大的狐狸。”屋裏的百姓聽得目瞪口呆,將信將疑。我也是啞口無言,心想爺爺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
農七唾沫亂飛,還沒說完,就看見爺爺站在門口,大喜道:“看看看,老先生來了。”百姓們聽了連忙把頭轉了過來,仔細一看,爺爺還真想一個凶神。於是都跑了出來,把爺爺圍住。
“老先生呀,前二天,我家一隻狗跑丟了,您能不能幫我算算,它跑哪去了。”“大仙,今年種什麼好。您再幫我看看,什麼時候我能轉財運。”“還有還有...”幾個百姓真把爺爺當做神仙了,問東問西。爺爺沒理他們,徑直走進屋中,等他們安靜下來後。才問道:“你們村裏,是不是有戶趙姓人家。”幾個百姓聽了,臉色突然就變了,一言不發,然後都找借口告辭了。很快,屋裏就剩爺爺和我,還有農七。農七坐立難安,臉上有著不少恐慌。爺爺對他說:“你先坐下來,慢慢說,你也不想村裏一直鬧鬼吧。”
農七開始不吱聲,後來提起桌上酒壺,猛灌了幾口,壯了壯膽,才陸陸續續說出真相。農七小時候,村裏是有一戶趙姓人家,是村裏的獨姓,四十年過了,一直相安無事。這幾十年,子孫也漸漸增多,上有祖父,下有三個孫子,一個孫女。長孫叫趙雄,勤勞誠懇,剛懂事,就幫著家裏打點。再過些年,兄弟們分家,二個弟弟都是趙雄幫忙,才安家立業的。趙雄安頓好二個弟弟後,就和祖父,父親生活在一塊,守著祖上的舊房子。此時妹妹也沒出嫁,一起盤踞在老家中。
再過些年,祖父去世了,臨終前,告訴趙雄:“家中藏著不少金銀,讓他自己留著花,不要告訴二個弟弟。”祖父去世後,趙雄忙完葬禮,覺得這麼多財產,自己拿了不行。於是帶著妹妹,把二個弟弟約到一起,把財產平分了。二年內,倒也相安無事,再過一年,就出問題了。趙雄勤快,務實,很快就把家中基業整頓起來,妹妹也出嫁了。相反二個弟弟都比較散懶,這些錢,很快花幹淨了,又不願幹活,越過越拮據。
終於一天,三弟來到趙雄家門口,找他討錢,趙雄給了一點,三弟覺得不夠。就在門外大罵,說趙雄獨吞爺爺財產,偷偷蓋大房子,留著自己享福。二個弟弟,隻分到一點殘羹。趙雄聽了,又是惱怒,又是痛心。心中一急,就倒在地上,一病不起。三弟見他病了,也不饒他。約好二弟,一起過來要錢。二弟本來猶豫不決,被三弟一煽動,索性也去了。那段時間,三弟每天都在趙雄家門口罵街,二弟在旁邊看著。趙雄有一個兒子,趙亮,年方十五,年輕氣盛,拿著把鐵鍬就要幹架,都被趙雄攔住了。族裏鬧的這麼凶,外人都不敢管。遠方的妹妹得之,連夜趕了過來,一會來就大罵二個哥哥。罵他們忘恩負義,豬狗不如。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誰也勸不住了。老父親本來快入土的人了,經這一折騰,撒手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