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媽媽支招:
第一,想要男孩懂禮貌,媽媽先做好榜樣。
男孩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媽媽在家裏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禮貌行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有客人來做客的時候,媽媽應該給予熱情的招待,收到禮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和自己一起寫感謝卡等。有了你的示範,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第二,要懂得尊重男孩,不要輕易地把孩子的行為定位為沒有禮貌。
媽媽不要強迫孩子,有的媽媽以為男孩年齡小,他的行為就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但是,大部分的小男孩都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有些叛逆。
小盧是一個很調皮的男孩,媽媽感覺小盧非常沒有禮貌。有一次客人來家裏,小盧躲到自己的屋子裏去玩了,也不叫人,開始的時候媽媽就拉著孩子,一定要讓小盧向客人問好,後來,小盧大哭一場,讓媽媽和客人都非常尷尬。
後來,媽媽經過思考,意識到也許孩子不是沒有禮貌,而隻是覺得沒有必要打招呼。於是,小盧的媽媽就換了這樣的一種方法,那就是當小盧不肯打招呼的時候,媽媽就暫時放棄,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後,媽媽就告訴小盧:“打招呼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裏,也希望他們能夠熱情歡迎你呀。”聽了媽媽的話,小盧想了想自己去別人家時也的確如此,後來,家裏來客人的時候,小盧就學會了主動打招呼。
第三,對待沒有禮貌的男孩,不但要懲罰,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懲罰。
媽媽必須讓孩子知道:孩子表現得有禮貌的時候,獎勵是出於對他的良好行為的讚許;處罰是因為他沒有禮貌傷害了別人的感情。當孩子不懂得說“對不起”、“謝謝”、“請”的時候,媽媽不要隻說“你不禮貌就不讓你去玩”之類的話,因為這樣做雖然暫時有效,但卻很容易讓孩子將這些行為與自身利益聯係,以為這是和媽媽之間的交易。
所以,媽媽要注意的是不論獎勵或是懲罰,最好都能夠給孩子一個正當的理由,例如告訴孩子不說“對不起”會對別人形成更大的傷害。媽媽講這些道理的時候,要嚴肅而且誠懇,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及嚴重性,同時要讓孩感覺到這些賞罰約定不是無端的,也不是可以隨著爸媽的心情改變而改變的,如此,孩子慢慢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
細節97:男孩愛說髒話,媽媽要及時糾正
媽媽提問:孩子愛說髒話了,怎麼辦?
兒子上小學四年級了,各方麵表現都好,就是最近我發現他特愛說髒話,這讓我非常頭疼。前段時間他們學校放暑假,我就把他送到了他奶奶家,後來去接他的時候,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丫終於來了!”聽到這話,我簡直氣不打一處來,真想抽他一大嘴巴子!小小的孩子竟然不學好,淨說這些不堪入耳的話,才幾天的時間,他就開始暴粗口了,不知道是誰教的?孩子奶奶說,她發現這個情況後,也和兒子好好說了,但是他根本聽不進去。
孩子說髒話,誰勸都不聽,我該怎麼辦呢?
專家解答:孩子說髒話,媽媽應該盡早糾正
毫無疑問,每一位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成為一個滿口髒話的人。所以,媽媽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要規範他的語言習慣。當孩子很小的時候,聽見別人說了一句髒話,他可能在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的情況下就跟著學了,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這時候包括媽媽在內的其他家庭成員切忌覺得好玩而故意引逗他再說。這樣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而應該立即告訴他:“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好孩子都不學。”首先把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等孩子長大後,仍然可能會有說髒話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孩子說髒話就是有意識的行為了。也就是說孩子明知道這是一句話髒話,但出於好玩兒、發泄等目的而毫不顧忌地說了出來。這種情況下,媽媽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要嚴加訓斥,並責令孩子改正,否則就要對其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當然,在糾正孩子不文明語言的過程中,家長也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的髒話大多是受父母不文明語言的影響產生的。如果父母不糾正自己的不文明語言,那麼是很難說服孩子改正的。
為媽媽支招:
第一,避免男孩說髒話,媽媽首先不要在他麵前說髒話。
有的媽媽平時不太檢點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響,也學會了說髒話。這樣的媽媽一定要嚴於律己,注意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孩子營造一個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
對於很多小男孩來說,他們說髒話的時候,並沒有很強的是非觀,僅僅是一種情不自禁的本能。
有一次,媽媽聽到男孩小宜在寫作業的時候,不經意地罵了一句髒話,這立即引起了媽媽的重視。媽媽馬上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時候讓小宜學說髒話了呢?果然,媽媽想到有一次,她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的時候,在家裏說了那麼一句髒話。
於是,媽媽馬上和小宜進行了溝通,她很誠懇地向小宜做了自我檢討,說:“以前媽媽因為買到質量不好的東西不高興,無意說出了一句髒話,是媽媽不好,你一定不要學,今後我們誰都不說這種髒話了,好嗎?”
聰明的小宜馬上明白自己學了一句不好的話,於是點點頭,也向媽媽保證再也不說那句髒話了。
第二,對於把說髒話當成習慣的男孩,媽媽要不遺餘力地幫他改正。
有的男孩,可能受他人的影響,把說髒話當成了一種習慣,麵對這樣的男孩,媽媽要耐心地幫他改正。聽到孩子說髒話後,媽媽可以采用暫時的冷漠態度不理睬他,或者用嚴厲的語調來對待他,這些嚴肅的態度都會幫助男孩明辨是非,抑製、減少他的不良行為,從而幫助他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媽媽需要給男孩改正的時間,因為不良行為一旦成了習慣,克服它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媽媽一家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另外,如果孩子說髒話的次數少了,媽媽一定要表揚他,激勵他堅持下去,時間長了他就能改掉這種壞習慣。
第三,避免男孩說髒話,媽媽還要注意對他周圍的大環境進行淨化。
孩子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難免受到各種不良言行的影響,說髒話也是如此。媽媽要想避免自己的孩子說髒話,就要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周圍不良的語言環境,讓他聽不見髒話,學不到髒話的時候,同時還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提高他自身的修養和素質。
孩子的小夥伴,是除父母之外的第二個“髒話”來源。因此,在孩子選擇身邊的小夥伴時,媽媽也要幫孩子把把關,幫助他選擇教養良好的孩子做夥伴。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孩子最容易說髒話的時候,一般是出現在自己和夥伴們吵架或起爭執的時候,這時候媽媽千萬不能劈頭蓋臉地將孩子訓斥一通,或極力袒護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對其進行說服教育,教孩子用謙讓的態度來解決小夥伴之間的糾紛。因為這種情況下,孩子的髒話是一時在氣頭上說出來的,他心裏也明白自己是不對的,等他冷靜下來,他就不會再說髒話了。
細節98:有愛心才是真正的小男子漢
媽媽提問:孩子太冷漠,缺乏愛心怎麼辦呢?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留意觀察,我發現兒子有點兒缺乏愛心。平時看到感人的電視劇他也會一臉冷漠,周圍的同學和朋友遇到了困難他也漠不關心,在大街上看到流浪狗或流浪貓他甚至會毫無憐憫之情地踢上一腳……雖然他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交往,因為他的冷漠,慢慢地在學校就被孤立了,這讓我非常著急,到底怎麼做才能培養兒子的愛心呢?
專家解答:讓愛心鍛造真正的男子漢精神
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男孩們的愛心卻降低了,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男孩好飯菜要獨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幫著穿、脫;隻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這要那,對父母卻從不關心,更不懂感恩。這種隻知索取,不知付出;隻知愛已,不知愛人的現象已經讓很多媽媽感到頭疼。
那是不是男孩的本質就是冷漠、麻木的呢?答案並非如此。很多時候,男孩表現得缺乏愛心,可能隻是認識和觀念上的錯誤。有的媽媽會有這樣的經曆,那就是小男孩因為想要被人稱讚自己的堅強和勇敢,而故意地表示自己很堅強。實際上,一部分男孩缺乏愛心的表現就是和這種意識有關,他們認為自己表現得太有愛心,會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堅強,於是,慢慢就會導致冷漠現象的產生。
另外,如果孩子出現了缺乏愛心的情況,媽媽也不要太緊張,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一味地指責男孩,或者怨天尤人。那樣做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媽媽應該先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裏,再想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從思想上扭轉男孩的觀念,讓他們變得有愛心,這樣才能鍛造真正的男子漢精神。
為媽媽支招:
第一,培養男孩關愛別人的習慣。
對於男孩的家庭教育來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培養男孩愛心的源頭,例如一些好的習慣,就能讓孩子懂得愛的重要性。
小濤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小男孩,同學們非常喜歡和他在一起玩,遇到同學有困難,他總是非常熱情地幫助別人,這和小濤的生活習慣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小濤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他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就會坐在那裏等著媽媽把飯菜端上來,但是小濤就不這樣,每到吃飯的時候,小濤會主動為家人擺好碗筷。家裏來客人的時候,客人沒有開始吃飯時,他自己也從不一個人先吃。還有,桌子上擺了水果,他會主動選最好的給父母吃,從來不自己一個人獨吃。
小濤事事都首先想著別人的好習慣,讓他成為學校裏的愛心好榜樣!
第二,媽媽不要扼殺男孩的愛心。
生活中,有許多媽媽抱怨自己對孩子疼愛有加,而孩子卻自私自利。其實,孩子沒有愛心,或許與媽媽不當的教育方式有關。
小男孩方方的性格有點冷漠,那和他的經曆有關。有一次,方方聽到老師講,媽媽上班是非常辛苦的,媽媽下班的時候,孩子應該主動為媽媽倒杯開水。可是那一天下午,當她為剛下班的媽媽倒了一杯茶時,媽媽卻著急地說:“方方,去去去,快去寫作業,別讓開水燙著。”
還有一次,他看到一隻受傷的小麻雀,於是就把小麻雀帶回家包紮,沒想到方方的媽媽一回家,看到地板生躺著一隻髒兮兮的小麻雀,就生氣地說:“怎麼把它帶回家了,小麻雀身上有好多細菌,快把它扔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