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毅終於拿出了名劍,不過他沒有拔出劍,而隻是雙手緊握劍身,舉劍擋在身前。他確信那至極的一擊必然是擊向自己的胸口,所以他提前將劍身擋在胸前。他在賭這一劍,如果輸了,他可能被一劍封喉。但如果贏了,他就有機會反敗為勝。因為敵人全麵進攻之時,必然也是防守最為薄弱之時。電光火石之間,柳枝已然觸及劍身,白毅心中一喜,隨即而來的是一陣狂猛無匹的巨力衝擊劍鞘。吳大用手握柳枝,柳枝抵住劍鞘,渾身真氣澎湃,白水混元訣應勢而出。白毅感受巨力襲來時,還是覺得想的過於簡單了。吳大用的全力一擊,身體上所露的空門當然不少,但他依然沒有能力反擊,白水混元訣的內力如同洶湧的江水,緊緊地包裹著自己。柳枝顫動如峰翅,白毅沉喝一聲,以其與劍鞘的接觸點為中心,左手一拍劍柄,名劍瞬間如急速旋轉起來。飛速旋轉的名劍如同一扇巨大的風葉,大大減輕了白水混元訣粘稠無比的吸力,白毅心中一清,反擊之招已然有數。
吳大用眼見對方怪招頻出,心中亦然微感詫異,但畢竟久曆江湖,臨陣對敵經驗還是遠勝對手。他見一擊不中,隨即沉聲納氣,白水混元訣之巨力如同潮水般狂退而去,同時柳條迅速抽回,腳步同時後撤至白毅兩丈開外。影閣閣主身形不轉,右手藏於身後,又如石鑄般的左手中,柳枝還在微微震動。他足尖輕輕點地,腳下卻沒有一絲揚塵浮起,白水混元訣內力以渾厚凝滯為上,白毅知道,對方的功力恐怕已入臻圓之境。其實一擊之下,兩相巨力衝擊,各自所受的乃是相同的勁力。隻是吳大用所用的混元訣凝滯渾然,已然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勁力,而且他所用的柳枝又是柔軟之物,所以可以通過高頻的震動來卸除勁力。白毅所用之名劍乃是至剛之物,巨力撞擊之下,勁力大部分傳入身體。如若以身體硬行相抗,那勁力無法卸除,必然衝擊五髒六腑,到時不但可能傷及肺腑,甚至會傷及功體,落下終身殘疾。高手之間內力相搏,其凶險難測,一至於斯。幸好白毅急旋名劍,以之來化解那股巨大的勁力。然而對方功力實在駭人,白毅止住選裝的名劍之時,那從觸點出生發出來的裂紋在劍身停止之際,如同生長的紋絡,頃刻間遍已遍及整個劍鞘。白毅知道,那是剩餘的勁力所催發的結果。
風從院子中吹過,帶起溫暖的濕氣與花香,然而吳大用卻忽然感到一種異樣。通過剛才的一擊,他已經了解了白毅的內功底細。白毅所修習的內功與白水混元訣大不相同。武林中所流傳的最為精深的內功心法有六種,以陰陽分界。純陽心訣有佛門的大般若心訣,純陰的有道門的照陰清水訣。陰陽雜糅的有風雷堂的乾光元流訣和五雷訣。南海古流真人的天霞訣古樸臻遠,自為一派,但其意境當取自道家的天仙流派。北川的燭陰訣陰柔狠戾,為極為陰寒的內力,但其隻能有男子修煉,其中所為之何,外人更是不得而知。白水混元訣為名劍山莊前代莊主溫伯如所創,雖然不預武林六訣之中,但其實奧妙精神之處,實則不落其下。究其性質,白水混元訣屬陰,乃近於照陰清水訣。但吳大用還是看不透白毅所用的為何種內力,雖然都是雜糅陰陽,但都不像是這所知的幾種。要知道內功修煉不同於武術招式,大凡名師宗主,到了晚年武功大成之際,所能留下一兩套武功招式,那是正常不過了。即使武功還未混元之際,有感於世間萬象而頓悟名招,也不算難事,但是內功心法則大為不同。內功心法源於身體內的陰陽二氣,人體經過修習,可以逐漸地掌控陰陽二氣,而所謂的內功心法,即使修習內力的法門。武林先賢們經過數百年的探索,才有了如今武林中六訣並雄的局麵。修行的法門之難,已然是習武之人所共識,而要獨創法門,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了。所以在一開始白毅救阿剛之時,吳大用已然注意到這一點,之所以答應他的挑戰,不隻是因為自己與他父親的交情,更多的還是武學之人對武道的癡迷。吳大用既然是武道之人,又是得窺武道高層奧義之人,自然對此有著不同尋常的興趣了。
裂紋將盡之際,白毅雙眸內精光暴漲,真氣鼓絕。似乎在回應他,名劍發出嗡嗡的劍鳴,白毅雙手握住不停顫動的名劍,心中風雲湧動。“風之銘器,一葉江湖,清流禦風訣,出。”隨著出字一出口,真力灌滿名劍,滿是裂紋的劍鞘似乎再也經不住巨力激蕩,在名劍出鞘之際,化為片片碎片,激落四方。就在名劍甫出之際,天地間風輕雲淡,小園中忽然間放佛靜若無人,隻有無盡的風盤旋在名劍周圍,急速的氣流摩擦的明亮如雪的劍身,發出奪目的光芒。“前輩,小心了。”白毅再催真力,清流禦風訣被催發到了極致,盤旋的氣流像是被內力所引,一時間竟然歸於沉寂。這時吳大用的眼睛也亮了起來,白毅的名劍顯然是引起了他強烈的興趣,名劍出鞘之時,白水混元訣也被催發到了極點。上一招內力相搏,吳大用尚未出全力,白毅也留有三分餘力,所以雙方可以全身而退。而這一次,雙方都知道勝負已然要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