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波利亞科夫計劃在太空飛行500天,即按專家們所說的“繞地球飛行8000周,行程3億千米”。飛船發射原定於1993年11月中旬,後由於技術原因推遲。1994年1月8日,在拜科努爾發射場,“聯盟TM-18”宇宙飛船把指令長阿法納西耶夫上校、隨船工程師烏薩切夫和考察宇航員、醫生波利亞科夫送往“和平號”空間站,開始了第15次太空考察。在這次飛行中,波利亞科夫將進行人類曆史上時間最長的宇宙飛行,要在空間軌道上連續工作400天以上,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波利亞科夫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計劃,在“和平號”軌道空間生活了439天,繞地球飛行了7000多周,航程達2億9000萬千米,飛行最大高度(遠地點)400千米。如果加上所有的飛行時間,波利亞科夫在太空上的總天數達到了678天16小時58分6秒,共繞地球飛行了10864圈,這又是一項絕對世界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波利亞科夫的第一次太空飛行就相當引人注目:1988年4月27日,他乘“聯盟6號”宇宙飛船上天,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了241天。
專家們開玩笑地說,在太空飛行這麼長時間,完全可以飛到火星去了。實際上,這樣的目標已經確定了,而波利亞科夫的親身實踐從生物醫學角度證明了飛往火星的可能性。波利亞科夫在飛船著陸後,不用外界的幫助,自己獨立從降落艙中走出,顯示出超人的能力。而且,在著陸第二天,他就能輕鬆地在久違了的母親大地上散步了,並無需別人幫助自己走去進行醫學檢查。在此之前,為了實現這一切,科學家和宇航員們花費了33年的時間。
俄航天專家認為,未來的火星載人飛行所需時間將不少於440天,在如此長時間的星際飛行過程中保證宇航員的健康極為重要。預計火星載人飛行中將有一名具有醫生身份的宇航員參加,以保證對參與火星飛行的多名宇航員直接進行醫療檢查並提供相關的醫療保障服務。2005年62歲的有醫生身份的波利亞科夫在慶祝1995年太空飛行完成10周年前夕向此間媒體介紹說,他打算參與未來的火星飛行,創造高齡宇航員參與太空飛行的紀錄。
航行次數最多的宇航員
駕駛航天飛機在太空翱翔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宇航員,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而且即使是那些專業的宇航員,也不一定有機會可以親身經曆一次“太空之旅”。
在美國的142名宇航員中,有1/3的宇航員從來沒有真正執行過太空任務。
已經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了8年的喬治·紮姆卡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說:
“雖然每一個在航空航天局工作的宇航員都渴望能到太空中去執行任務,但是事實上可以實現這一願望的宇航員並不多。”
在那些還沒有到過太空的宇航員中,除了一些新手之外,其他人都已經等待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1967年就被選為宇航員的斯托裏·馬斯格雷夫,在足足等待了16年之後終於有機會完成了他的遨遊太空夢。
斯托裏·馬斯格雷夫出生於波士頓,在馬薩諸塞州他父母的農場中長大。
1967年8月,馬斯格雷夫被NASA(美國航空和宇航局)選拔成為第一批宇航員——科學家中的一員,經過完整的宇航員培訓,他參與到了太空實驗室的設計與研製項目中,成為第一次太空實驗室行動的修補飛行員。馬斯格雷夫幫助設計了宇航服、生活維持係統、氣鎖、用於太空行走以及其他太空船外活動的有人駕駛機動艙。直到1983年,他才等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太空飛行。順利完成任務的馬斯格雷夫並沒有“我終於做到了”的激動感覺。在16年的等待中,馬斯格雷夫從來不必通過讓自己忙碌於工作和致力成為最優秀的人來排解焦慮。
在自傳《太空是我的事業》中,馬斯格雷夫說:“我從來沒有為不能上太空煩惱過,太空對我來說是一項事業,它不是什麼通向其他成功之路的跳板,因此我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他從1983年至1996年共完成太空飛行6次,合計53天。1983年4月7日他參加“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處女航,當地時間下午4點23分,馬斯格雷夫在他第一次航天飛行中,從打開的貨艙艙門走了出去,此時他的宇宙服拴有一根長約15米的保險絲,以免他飛離航天飛機而去。馬斯格雷夫在太空中時而伸腿舒腳,時而自由飄飛,時而凝神定氣,好不自在,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航天飛機步入太空的人。在他的第二次太空飛行任務中,他擔任了發射和再進的係統工程師,並在軌道運行中擔任飛行員。
在馬斯格雷夫太空飛行中,最富戲劇性的是第五次,在“奮進者號”航天飛機上,馬斯格雷夫承擔了修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經過為期11天的工作,哈勃望遠鏡恢複了全部功能。這次修理共需要五次太空行走,其中有三次是由馬斯格雷夫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