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阿波羅”工程究竟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效益呢?月球探測是不是隻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消耗呢?應該說,“阿波羅”工程是當時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一項科技項目。由於“阿波羅計劃”的出現,導致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產生了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製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等一大批高科技的工業群體。後來這個計劃取得的技術進步又向民用轉移。應該說,“阿波羅計劃”帶動了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業的繁榮,而且帶來了非常巨大的經濟效益。據不完全統計,“阿波羅計劃”派生出了大約3000種應用技術的專利成果,包括航天航空、軍事、通信、材料、醫療衛生、計算機和其他民用等。“阿波羅計劃”當中,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獲得4~5美元的產出。所以,月球的探測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花費巨額經費的工程,同時它也對人類、對整個科學技術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更使人們獲得了很多實際的效益。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麥哲倫是葡萄牙的航海者,16世紀20年代初,他率領船隊完成了首次環繞地球的航行。
1989年5月5日,“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由美國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攜上太空。它是美國11年來發射的第一個從事星際考察的探測器,也是從航天飛機上發射的第一個擔負這種任務的探測器。
“麥哲倫號”探測器將在太空遊弋15個月,行程約13億千米,計劃1990年8月飛入金星引力圈內,最後點燃火箭發動機,進入一條周期約為3小時的繞金星軌道。
“麥哲倫號”探測器的主要使命是:了解金星的地質情況,如表麵構造、電特性等;研究火山和地殼構造以及形成金星表麵特性的原因;了解金星的物理學特性,如密度分布和金星內部的力學特性等。
“麥哲倫號”探測器上采用了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對金星進行探測,並繪製金星圖像。
1990年8月10日,“麥哲倫號”探測器順利到達金星。8月16日,探測器上的合成孔徑雷達開始對金星表麵進行探測,雖然隻獲得金星表麵的一小部分資料,但圖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認出斷層、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峽穀和隕石坑。“先驅者金星號”探測器發現金星上可能曾經有過水,“麥哲倫號”將要“看看”金星上是否有河床和海灘等。
在西方被稱作女神維納斯的金星,總被濃雲密霧包圍著,讓“麥哲倫號”
透過濃雲密霧,早日揭開金星的麵紗。
“伽利略”飛向木星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發現,在太空的億萬顆星辰中,有5顆特別明亮的星星穿行其間。這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而木星的亮度僅次於金星,名列第二。在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無論從體積或是質量上衡量,木星都是排行第一。
為揭開木星的奧秘,1989年10月18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發射了考察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
從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人們孜孜不倦,試圖揭示木星的秘密,先後發射了“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
等探測器訪問木星和它的衛星,人們逐漸揭開了被色彩斑斕的濃密雲層籠罩著的木星的奧秘,使人們對木星有了初步了解。
考察發現,木星有一個由大量的黑色碎石塊組成的寬大光環,光環的寬度達數千千米,厚度為30千米,組成光環的黑色碎石塊大小不等,大的有數百米,小的有數十米。
木星的衛星有多少?過去說法不一。經考察,迄今為止,發現木星有4顆大衛星和12顆小衛星,木星和它的衛星係統很像一個小型的太陽係。“伽利略號”將圍繞木星飛行11圈,進行曆時兩年的考察,它將依次考察木星的4個大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它攜帶的照相機比“旅行者號”上的照相機靈敏度高100倍,加上考察時它靠近木星衛星的距離比“旅行者號”
近,因此,“伽利略號”將滿載而歸。
“旅行者1號”
1989年8月25日,億萬觀眾從電視裏欣賞了“旅行者”發回的神秘太空壯景。
“旅行者”是美國行星和行星標探測係統。“旅行者1號”是1977年8月發射的,它的任務是詳細觀測木星、木星衛星、土星、土星衛星和土星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