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軍事航空器的發展(10)(1 / 2)

AH-64的最大平飛時速307千米,實用升限6250米,最大爬升率16.2米/秒,航程578千米。主要武器:機頭旋轉炮塔內裝1門30毫米鏈式反坦克炮、4個外掛點可掛8枚反坦克導彈和工具,19聯裝火箭發射器。最大起飛重量7890千克。機上還裝有目標截獲顯示係統和夜視設備,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搜索、識別與攻擊目標。它能有效摧毀中型和重型坦克,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超低空貼地飛行能力,是美國當代主戰武裝直升機。

S-70戰鬥突擊運輸直升機

S-70是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為美國陸軍研製的雙發單旋翼戰鬥突擊運輸直升機。美陸軍編號UH-60A、UH-60C,綽號“黑鷹”。1972年開始研製,第一架原型機於1974年10月首飛,1977年8月開始生產,1979年4月開始交付使用。該機的主要任務是戰鬥突擊運輸,傷員疏散、偵察、指揮及兵員補給等任務,是美國陸軍20世紀80年代直升機的主力。

“黑鷹”作為突擊運輸直升機在執行低飛作戰任務時,極易遭受地麵火力攻擊,故該機在提高生存力方麵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其機身及旋翼在製造上大量使用各類防彈材料,駕駛艙和發動機的關鍵部件均設有裝甲;兩台發動機由機身隔開,相距較遠,如有一台被擊中損壞,另一台仍可繼續工作。而“黑鷹”的抗墜毀措施尤其值得一提,它采用固定式抗墜毀起落架、機身下部的蜂窩狀填料,以及高效減震座椅等。

“黑鷹”的改進型有SH-60B“海鷹”,反潛/反艦導彈防禦型;EH-60A電子對抗型;HH-60D“夜鷹”是空軍的戰鬥支援型;EH-60B遠距離目標跟蹤係統型;SH-6F美國海軍用作戰型。

除美國之外,S-70的主要出口裝備國有希臘、日本、澳大利亞、西班牙、泰國、韓國等。

CH-46運輸直升機

CH-46“海騎士”運輸直升機首飛於1958年,正式服役於美國海軍則在1960年,擔任運輸物資、人員等任務。雖然並非是特種作戰直升機,但它卻經常執行一些特種軍事任務。

CH-46直升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最主要的軍用直升機之一,這種直升機外形有點像公共汽車,雙螺旋槳。海軍陸戰隊主要用它把部隊從艦上運到岸上,或把部隊從營地運到作戰前沿位置。而美國海軍則用這種直升機把裝備運到艦上或執行搜索與救援任務。

CH-46直升機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在整個服役期內,CH-46直升機問題多多,命運時起時落。由於事故頻繁,加上又不能棄之不用,所以美軍隻得經常進行檢查,而且海軍陸戰隊下令每架CH-46每次隻能載12人而不是原來規定的25人,所以每小時飛行的代價比以前上升了75%。

在越南戰爭期間,這種直升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CH-46初次服役是在越南戰爭時期,一開始用於從海軍艦隻上向陸上運送部隊和貨物,或者從陸上送到艦上,另外還執行了成千上萬次救護受傷陸戰隊員的任務。自從越戰以來,CH-46幾乎參加了所有美軍大型的軍事行動,包括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

CH-47運輸直升機

CH-47“支奴幹”是美國波音·伏托耳直升機公司研製的雙旋翼縱列式全天候中型運輸直升機,美國公司編號波音114/414。1956年開始研製,1961年4月28日,第一架原型機YCH-47A總裝完成。1961年9月21日,進行首次懸停飛行。該機是根據美國陸軍的全天候中型運輸直升機要求設計的,可以在惡劣的高原高溫組合條件下完成運輸任務。

“支奴幹”直升機的主要型別有:CH-47A,最初生產型,第一架於1962年8月16日交付給美國陸軍,共交付美國陸軍354架,泰國皇家空軍4架,現已停產;CH-47B,CH-47A的發展型,1967年5月10日開始交付,總共生產了108架,1968年2月交付完畢;CH-47C,CH-47B的改進型,加強了傳動係統,滿足了美國陸軍提出的新要求,即在大氣溫度35益、1220米高度條件下,外掛6800千克載荷起飛,活動半徑56千米,CH-47C於1967年10月14日首次試飛,1968年3月開始交付,1980年夏天交付完畢,共交付美國陸軍270架;CH-47D,CH-47係列的最新改進型,第一架標準原型機於1979年5月11日首次試飛,1984年2月28日首次裝備美101空降師達到初始作戰能力,能執行各種戰鬥與支援任務,包括運送部隊、火炮裝置和戰場補給。

“支奴幹”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相當廣泛,主要包括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等,我國也曾在20世紀80年代購買過6架“支奴幹”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