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類航空發展曆程(1)(2 / 3)

齊伯林飛艇

1900年,德國的弗迪南德·馮·齊伯林伯爵將兩台內燃機發動機應用在他的飛艇上。這艘飛艇也就是有名的齊伯林飛艇。另外,他還對飛艇的氣囊作了改造。他用鋁材做飛艇的骨架,用來保持氣囊的形狀不變,氣囊中也有很多分割的小氣囊。這種氣囊結構不同於以前的軟式飛艇,需要氣體的壓力才能保持形狀,人們便將這種飛艇稱為“硬式飛艇”。

飛艇的應用

早期的飛艇多用於軍事活動,但是存在體積大、速度慢的問題。現代的飛艇大都用來在特定的場合渲染氣氛,如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飛艇出現在會場上空,用來宣傳和空中攝像。近些年又出現了高空執行預警偵察的專用飛艇。

這種飛艇配有太陽能電池,能夠長期飄浮於高空執行預警和偵察任務。由於飛行高度的關係,這種比空氣輕的飛行器可以避開暴風雪和狂風,長達數年地模仿同步衛星與地麵保持相對固定的位置。

帶“翅膀”的飛行器——飛機

當看到鳥和昆蟲揮動著翅膀在空中飛翔的時候,人類也想嚐試一下。於是,人類懷揣著最初的夢想開始了對飛翔的探索。憑借著堅持到底的信念和不斷探索的精神,終於有一天人類飛上了藍天。飛機出現了,它帶著人們飛翔在更高的高空,人們似乎伸開雙臂就可以擁抱藍天。

插翅而飛

一直以來,人類從鳥揮動翅膀得到啟發,利用羽毛或其他人造物做成類似翅膀的工具,靠揮動雙臂或者其他機械的方式想要飛翔。其中最著名的有達·芬奇設計並製造的撲翼機。達·芬奇是15世紀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文藝、科學巨擘。他不僅在繪畫上有很高的造詣,在科學研究上也有著自己的突出貢獻。他設計的撲翼機有寬大的翅膀,還有一個三角形的尾羽,完全模仿鳥的樣子設計。人仰臥在機翼中部,拉動特製的手柄來控製翅膀揮動,但他的這一設計並沒有獲得成功。

最初的試驗

英國的喬治·凱利爵士發明了第一架滑翔機,但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飛機。在他之後,1874年和1884年法國的迪唐普爾和俄國的莫查依斯基,相繼推出了自己發明的飛機。雖然他們采用蒸汽機驅動,可飛機隻能作短距離的跳躍飛行,仍舊不能算是真正的飛機。

真正的飛機

萊特兄弟將真正意義上的飛機帶給了人類。1903年,他們製造的“飛行者”1號是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並且能夠載人飛行的飛機。這架飛機經過了4次試飛,不斷改進,在最後一次試飛的時候在空中停留了59秒,飛行距離達到260米。

馮如發明飛機

馮如是中國最早的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他於1908年製造出自己的第一架飛機。1909年9月21日,他在美國奧克蘭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試飛成功。後來他又對自己的飛機進行了新的調整和改良。他後期研製的飛機時速可達105千米,能夠在高度為210米的高空上飛行32千米。

首次飛越大西洋

1919年6月14日,人類駕駛著飛機首次飛越了大西洋。完成這一重要使命的是英國的阿爾科克上尉和布朗中尉。他們駕駛著“維米”式飛機,從加拿大紐芬蘭的聖約翰斯起飛,次日淩晨降落在英國境內。飛行當天天氣非常惡劣,但最終他們還是在艱難中順利完成了飛行。

垂直起降的直升機

在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時,人們需要飛機的援助。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沒有能夠供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長距離跑道。於是,人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可以垂直起降的飛機,能夠在較小的空間內直升直降。直升機的出現,實現了人類的這一美好的願望,幫助人們解決了許多實際中的困難。

直升機的發明

很早以前發明家們就已經認識到,得到升力的途徑之一是使用一種叫做水平旋翼的旋轉器械。在19世紀的歐洲,人們對旋翼飛行器或稱直升機(它們出名後的叫法)頗感興趣。路易斯·布雷格特與雅克·布雷格特兄弟倆建造了一架精心設計的直升機。它有4個聚集在飛行員周圍的水平旋翼,飛行員坐在飛機的中部。兄弟倆於1907年9月在法國杜埃試驗了自己的航空器。他們沒有去冒自由飛翔的危險,而是用繩子把飛機拴在地麵上後再啟動發動機。直升機上升了約1.5米,然後又重新降落到地麵上。

與此同時,法國人保羅·科尼也在製造一架直升機。1907年11月,他在科西厄克斯進行了第一次飛行,這次,直升機作了一次短暫的、無繩子拴著的飛行。直升機終於離開了地麵。

布雷格特兄弟倆和科尼進行了試驗,但是第一架實用的直升機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製造出來。伊戈爾·西科斯基在1939年建造了第一架真正成功的直升機VS-300。

家族的母版

1939年春,美國的伊戈爾·西科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機的全部設計工作,同年夏天製造出一架原型機。這是一架單旋翼帶尾槳式的直升機,裝有三片槳葉的旋翼,旋翼直徑約8.5米,尾部裝有兩片槳葉的尾槳。其機身為鋼管焊接結構,由V型皮帶和齒輪組成傳動裝置。這種單旋翼帶尾槳式直升機成為現在最常見的直升機類型,很自然地被尊稱為直升機家族裏的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