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悟的“懶融”(1 / 1)

唐朝貞觀時期,禪宗四祖道信禪師某天途經牛頭山,聽說有個叫法融的人在這裏修行,便入山一探究竟。法融一心修行,見人也不理不睬,人稱“懶融”。

尋訪半天,四祖終於找到了法融。法融隻把四祖當做一般遊客,仍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並不理睬四祖。四祖也不見怪,問道:“你在這裏幹什麼呢?”

法融回答:“觀心!”

四祖又問:“什麼人能觀心?所觀的心又是什麼東西?”

法融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好久無言以對。這時他才意識到麵前的人不是一般的遊客,便誠心行禮,請四祖開示。四祖傳法完畢以後又叮囑法融:“要修成一顆銅牆鐵壁一般的佛心不用特意去觀它,也不要去壓抑它,隻需隨心自在就好。”

法融就問:“師父不讓特意去觀心,如果內心起了情境,那該怎麼辦呢?”

四祖開示說:“這‘境’沒有好與壞、美與醜的差別,如果硬要說什麼美醜、好壞,就是內心不淨。隻靠天天打坐是成不了佛的。你若能麵對不同情境而心無掛礙,根本不去管它,這時你便已修成晶瑩剔透的佛心,不會再有什麼變化了。”

∵道破禪機∴

一切隨心自在就好

“要修成一顆銅牆鐵壁一般的佛心不用特意去觀它,也不要去壓抑它,隻需隨心自在就好。”修佛法如此,工作也是如此。隨心自在地工作可能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夢”,有多少人能夠跟隨自己的心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很多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放棄了自己隨心自在的夢想。其實,話說回來,如果你現在的工作讓你的心靈不自在、不隨心,你幹得好工作嗎?

曾經有個年輕的建築師一直苦於自己無法突破前輩們出色的建築設計,他隻能跟在大師後麵亦步亦趨,這使他感到十分沮喪。

於是,他暫時告別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帶上所有的積蓄準備遊覽全世界的著名建築。

當他跋山涉水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城市,遊覽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的雄偉建築,最後來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築——泰姬陵麵前時,他被這絕無僅有的建築迷住了。他的靈感頓時泉湧般傾瀉而出,之後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建築設計,成了知名度頗高的建築設計師。

暫時地放棄自己的“飯碗”,隨心自在地旅遊,反倒成就了更輝煌的事業!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現在的工作,判斷一下自己是否需要隨心自在地放鬆一下了。

美國一位年僅二十一歲的奧運會遊泳冠軍薩 桑德斯,在一次遊泳大獎賽的發獎儀式上正式宣布退役。參加儀式的來賓無不感到驚訝:她還那麼年輕!

她不是因為超齡,不是因為受傷,不是因為要結婚,不是為了任何客觀原因,她對一家報紙的記者說:“我已經不再喜歡這項運動了。”

驚人的坦誠!驚人的隨性!

當這份工作不是你的夢想之後,你能像薩 桑德斯一樣自在灑脫地放棄嗎?

工作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沒有必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和束縛,要知道工作和隨心自在並不是矛盾衝突的。

∵禪林清音∴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