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初露】
楊玄感是個沒什麼頭腦的人,最多也就算得上是一介武夫,就武藝來講,隻怕連一介武夫他都算不上,但是他身邊有個很厲害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李密——隋末戰場上當之無愧的大腕兒,一個攪得大隋皇帝不得安生,連家都不敢回的人。
在大隋不久前的蜀漢時,有過一個李密,曾以一篇《陳情表》名垂千古,雖然此李密非彼李密,但這個李密的名氣卻實不在那位前輩之下。
小時候,為了讓我們好好學習,老師總會拿什麼懸梁刺股等等典故來教育我們要跟前輩學習,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牛角掛書”。
牛角掛書,說的就是我們眼前這位李密。
李密不是一個沒有來頭的人,他的祖父李曜,在北周時就是太保,稱魏國公,是正兒八經的公爵;父親李寬,更是官至上柱國,蒲山公,那都是顯赫當時的人物。而李寬死後,李密也就自然而然地承襲了蒲山公。
最初,因為有老爸的後門,李密便做了楊廣的侍衛,而且是左親侍,隻是後來楊廣看這小子太機靈,不放心放在身邊,於是便對宇文述說“那黑小子(估計是李密長得黑)太滑頭,讓他滾蛋”。
可宇文述是個識貨的。
他確實把李密調走了,不過說法卻與楊廣不同,宇文述對李密說的話,大概意思是,你這麼聰慧,應該好好讀書,用才華謀個官職,侍衛堆兒裏不是成就人才的地方。
於是李密大喜,借口身體有病,辭了職,千恩萬謝地打包走人了。
看看,同樣是說話,這就是藝術。
也許大家不熟悉宇文述,但是他有一個兒子可是大大的有名,看過《隋唐》的人應該都知道——宇文化及,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煬帝楊廣就是死在他手上的。
據說李密走後便奮發讀書,從此極少拋頭露麵。
如果照這樣一直讀下去,也許數年之後,大隋在朝廷裏會多出一個縣令或者宰相,然後隨著大隋朝一起顛覆在暴亂中,若是這樣,那曆史上僅僅是多了一個無為的過客,卻要少了許多精彩。
但命運畢竟沒有如此安排,轉折發生在一次偶遇。
有一次李密騎牛(偏偏就是牛)去緱山找包愷,估計是跟拜師學藝差不多的意思,而平時他又好讀書,興許是為了想看的時候方便,就把隨身的《漢書》掛在了牛角上,手裏還拿著一本《項羽傳》邊騎邊看。事情就是這麼巧,滿心愜意的李密偏偏就被當時身為越國公的楊素給撞見了(世界真是小啊),楊素這人我們說了,這是個有真本事的,一般像這種又能開國,又能輔國的人大多是愛才的,據說楊素看到這孩子之後大為驚奇,都走過去幾步了,轉身又從後麵扯住了李密的韁繩和他攀談起來,回到家就跟他兒子李玄感說了這樣一句話:人家李密的見識和風度,你小子是比不上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楊玄感開始結交李密,並且對其恭敬有加。
看看人家楊素,再想想現在的某些官員,出入警車開道,自己兒子出國留學就行了,老百姓家的孩子愛往哪兒掛書就往哪兒掛吧,國事忙著呢,哪有空**你?更牛的,甚至兒子撞死人都能囂張的說出“我爸是李剛”,差距啊!
楊玄感起兵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遠去長安把李密接到軍中,為自己出謀劃策,可見李密絕非等閑之輩。
一代梟雄嶄露頭角的時候到了。
李密這人真不是蓋的,來到軍中之後就給楊玄感出了個一擊製勝的狠招,他讓楊玄感北據幽州,斷煬帝後路。
這招太狠了,大致相當於在謀殺時從背後勒住人的脖子,一旦得手,隻要稍稍堅持片刻便能要了對方性命,可謂死手。要知道那個時候隋煬帝在親征的路上,與高麗尚未展開正式戰鬥,而上次親征的失敗也讓高麗更有了堅守的信心,加上這次所征的隊伍中多是百姓,民間早已怨聲載道,隻要在要塞堵住了隋煬帝回歸的路,截住糧草,百萬大軍就隻能在荒郊野外啃樹皮;而且,高麗一旦知道楊廣回不了家,肯定會在隋軍屁股上狠狠補上一腳,這樣一來,取得天下說是易如反掌也不為過。這一招真如李密自己所說的,乃上策。
所以說,李密是個很可怕的人,他這一招,何止是狠,簡直就是絕招,一上手就要把煬帝往死了整。
不出手則已,出手便是殺招,無情可容!
如果楊玄感照做了,那麼後來所有的故事都將改寫,也許,之後的王朝就改姓楊了。可是,他並沒有照做,因為在提出這個方案的同時,李密還給他講了另外兩個策略,一個中策,一個下策。
李密是參謀,參謀的職責就是把能想到的最全麵的方案盡數想到並且告訴將軍,然後再由將軍來決定用與不用。
李密是一個合格的參謀,但楊玄感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
李密的中策,總結起來就八個字:西入長安,控製潼關。
大家都知道,長安,就是大隋的首都,所有的達官顯貴包括楊廣的老婆孩子大大小小的事兒都在那兒牽著呢,現在楊廣親征在外,長安空虛,要奪下並不算難,而一旦拿下了長安,就算是揪住了大隋的心髒,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更重要的是,從地理位置來講,長安四周盡是要塞,易守難攻,這也是大隋和以往以及以後許多朝代都將長安定為首都的原因,也就是說,隻要能拿下長安,再守住潼關這個要塞,楊廣就算是徹底沒咒念了。用李密的話說,拿下了關中,便是“萬全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