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這聖旨和賞賜,是太後皇上對咱家的厚愛,亦是警告。你是聰明人,這裏頭的名堂,不需要我再多說吧?”
如情恭敬地福了身子,“母妃說得極是,媳婦自當知道該怎麼做。”皇帝公開對她褒獎,一來靖王府確實做得好,主動退還份例良田,又主動把王府多年積蓄拿出了大半充作國庫,又主動捐米運糧支援災民,在眾多親王中作出了表率。當然,皇帝這份褒獎背後的另外幾層作用,在古代混了這麼多久,又在朝政核心裏打滾,哪會不明白?
太妃又微微地笑著,“重賞之下,必還有重罰,且等著吧,湘王,恐怕要糟大難了。”
果然應了太妃的預言,在如情收到褒獎聖旨後的第五天,便傳出湖南湘王及王妃受到皇帝申飭,稱其世代享受天恩,食朝廷奉祿,尊為親王,朕承太祖、太宗弘業十一年,於茲兢兢業業,體恤臣工,惠養百姓,維以治安天下,為務令觀。爾乃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暴戾YING亂,難出諸口。朕包容十年矣。然其惡愈張,戮辱百姓,官員。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禦敝褥,足用布靴。爾所用一切遠過於朕,伊猶以為不足,貪天之功為己有,享民脂膏肪,卻拒百姓之苦,百姓深受洪澇之苦,爾等不思援救反助紂為孽,天理難容。身為太祖子孫,當以天下親王之表率,卻徇情枉法,苟且妄為,膽大包天,擁兵自重,其行厭,其言惡……林林種種一長篇斥責,最後虢奪番王爵位,貶為庶人,湘王被圈禁皇莊,湘王近親三代被連根撥起,隻由湘王的四堂弟恭惠郡王之嫡長子承襲湘王爵位。
湘王倒此大黴,李驍並不意外,如情也不例外,卻有些驚訝於皇帝對這些番王如此深惡痛絕,卻為何沒有趕盡殺絕而表示懷疑。
李驍則毫不在意地笑道:“先重罰再給甜頭,這是皇上慣使的招數。休要見怪。”
如情仍是不大明白過來,“湖南糟此重災,湘王卻毫不理會,反助紂為孽,是該受重罰,可為何皇上還要留湘王爵位呢?”如果換作是她,肯定連根撥起,不留後竄,也可以起到震懾作用。少一個番王,國庫就少一份花銷。
李驍搖頭,“皇上自有他的考量。”
如情細細一想,也覺得皇帝此招確實乃一石三鳥之好計,而她則略顯得顧頭不顧尾,甚至眼光沒有放長遠打算。
“王爺早知會是這個結果罷?”她抬頭望著李驍,因湘王之事,各地番王深感惶恐,深怕皇帝遷怒之下把自己也給查辦,紛紛捐銀扣米,甚至把強占的土地火速地退給了老百姓,就怕皇帝抓自己的小辯子。相較其他番王的戰戰兢兢,李驍則就沉穩多了。
當然,李驍是提前就把功夫做到位,當然不愁皇帝抓自己的小辯子,所以行事做派依然從容,在外人眼中,就是李驍深沐皇恩,著實令人又羨又妒又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