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讓孩子在競爭中成為佼佼者(1)(3 / 3)

獎勵孩子的進步。

孩子有好的表現時父母要及時發現並且給予適當獎勵,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可是許多父母僅僅從物質方麵來獎勵孩子的進步,這是不可取的,獎勵孩子時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技巧。

1、應使孩子了解獎勵的原因。

獎勵孩子若能附帶使他了解獎勵的原因,不但能使他更加高興,而且能使得他的心智跟著成長。

家長從正麵獎勵的目的出發,讓孩子知道隻有自己做了好事,有了進步,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範的要求,才能得到獎勵。如此,獎勵才能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2、多多獎勵孩子的努力。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聰明的孩子不應該因他們的智力和學習成績而總是得到嘉獎,因為這樣做會使他們容易自我陶醉,而且他們會把考試得高分看得過於重要,分數稍不理想就會認為徹底失敗而放棄努力。反之,那些智力條件一般,但因學習努力,而受到誇獎的孩子,其克服困難的能力則更強,他們日後往往能夠取得更大的成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卡羅爾·德韋克和克勞迪婭·米勒對412名五年級學生進行了研究:他們比較了因智力因素好取得好成績而受到嘉獎和因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績而受到嘉獎的兩類學生,得出的結論是:表彰孩子因聰明而取得的好成績不如表彰他努力。那些因努力學習而受到過嘉獎的孩子,一旦成績不理想,他們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造成的,他們不甘心失敗和冒險,會用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好成績。

因此,家長在運用獎勵這一手段時,應該突出表彰孩子的努力,從而讓孩子從心理上、思想上受到鼓勵。

3、獎勵應與具體要求相結合。

一位媽媽說:“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我在廚房冰箱門上貼了一張紙,寫下孩子的名字。我規定孩子每讀完一本書,要在筆記本上以簡短的文字,將精彩的詞句、主人公和有趣的特殊地方記下來。每次,當他把讀完的書和寫好的筆記拿來給我時,我就在冰箱門上他的名字下畫上一條線,每兩個月算一次,如果他完成了任務,我就獎給他一樣禮物。”

利用這種方式,每個孩子都可以從中知道自己努力的成果。

4、當著孩子的麵褒獎他的良好品行。

在家裏或在關心孩子的熟人中間,當著孩子的麵褒獎他的良好品行,是一種獨特的獎勵方法。大家所談的一切會給孩子良好的影響,使他感到無比的愉快,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怎能不歡欣鼓舞呢!5、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作為獎勵。

孩子都渴望像父母那樣做家務,父母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勞動作為獎勵,例如,洗手帕、幫助媽媽為客人擺好桌子準備吃飯等等。

參與大人的事,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快樂。在幼兒園裏,孩子對同齡兒童說:“我和爸爸一起……”“我和媽媽一起……”等等時,孩子感到非常自豪。

勤奮的孩子好成才。

許多發明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事跡證明,他們的成就都是來自不懈的奮鬥。

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不認真上課,經常逃學。一天,他又沒有到學校,而是東走西逛,不知不覺來到了城外。

他忽然看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水邊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便好奇地問她這是幹什麼。老婆婆回答:“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縫衣針。”

李白一聽,嚇得吐起了舌頭,問:“這麼粗的鐵杵,要磨到何時才能成為一根縫衣針啊?”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就不可以磨成針呢?”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非常慚愧。從此,他不再逃學,發憤求學,終於成為一代傑出詩人。

有人在對微軟亞洲研究院最優秀的科學家進行調查後發現,他們80%是來自於中國中小城鎮,對於他們來說,讀書是進入大城市和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途徑。正是這種比大城市的孩子更強烈地改變命運的欲望,驅使他們更加努力地讀書。讓他們今天可以闖入首都北京,在中關村希格瑪大廈世界一流企業的研究機構中擁有自己的位置。

“天才在於勤奮”,如果沒有勤奮,即使再聰明的天分,再好的學習條件,也不可能成為有所作為的人。做家長的,一定要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讓美好的理想化作日複一日的具體行動,並在行動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目標。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勤奮精神,讓孩子意識到隻有勤奮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