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孩子正確認識時間的價值。
可以通過具體事例,讓孩子懂得惜時如金的重要意義。比如首先讓孩子認識時鍾,懂得時間與生活的關係,知道做事不能拖拉、浪費光陰,要惜時如金、爭分奪秒。同時,可以給孩子講古今中外名人惜時的名言和故事,讓孩子知道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還可以通過實踐,讓孩子知道時間的作用和價值,逐步理解“愛惜時間,就是愛惜生命”的道理。
3、指導孩子製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一般以一個學期為階段,內容包括本學期的目標、任務、措施、時間上的安排和精力上的分配。在製定計劃的時候,不能指望把每一個細節和不可控因素都考慮在內。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如果發現存在問題,要及時調整,在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要讓孩子時刻記住這樣一點:學習計劃不是教條,它應該以適合具體的學習情況和自身實際為前提。
4、教孩子有效利用黃金時間。
每個人的生物鍾都會按時起作用。同大人一樣,孩子常常會有這種感覺:在相同的時間段,心情好的時候學習效率就高,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學習效率就低;在一天當中,早晨和夜間學習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學習效率低。可見,孩子的學習往往存在一個最佳學習時機。專家認為,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天內有4段高效的記憶時間:
第一段:早上6至7點,適合記憶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內容。
第二段:上午8至10點,適合記憶大量基礎理論知識。
第三段:晚上7至9點,適合進行綜合性知識的記憶。
第四段:晚上10至11點,適合記憶精確性高、容易出錯的知識。
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學習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學習效率高。父母可以讓孩子注意觀察自己的特點,掌握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然後把重要的學習內容安排到最佳時間裏去學習。
5、讓孩子學會擠時間。
時間是由分秒積累而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怎樣教會孩子利用零星時間呢?方法很多。比如,在無所事事時不要發呆,找一本書來讀;看報紙的時候隨手記下一些資料;外出遊玩時認真觀察景物,為寫作文準備素材等等。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惜時意識,隻要有了這種意識,孩子自己都會想到一些辦法把零星的時間利用起來。
教孩子作計劃。
做事有計劃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態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計劃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做事有計劃,對孩子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而不至於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做事沒有條理的人,不僅無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無法很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如果孩子在長大成人後,依然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計劃,肯定會在成功路上遇到障礙。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呢?
1、和孩子一起作計劃。
要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做事,父母可以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製定的計劃示範給孩子,讓他們觀摩領會。把自己的家庭計劃告訴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幫著作計劃。比如,“五一”來臨了,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們來製訂一下這幾天的計劃吧。第一天去看望你的姥姥,第二、第三天去郊遊,第四天去動物園、海洋館參觀,第五天去書店購書,第六天到兒童活動中心去玩,第七天在家休息。你注意觀察和學習,把這一長假的見聞記下來,你覺得這樣安排好不好?”
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計劃提出了疑問或者孩子有了計劃的意識後,那麼,父母就可以讓孩子來安排、計劃一下了。比如,郊遊時,孩子喜歡到有動物、有果園的地方去,家長可優先安排到這樣的地方去;去公園遊玩,孩子往往會喜歡玩一些新奇刺激的活動,像碰碰車什麼的。於是,可以讓孩子將一些活動,如劃船、拍照、玩碰碰車、釣魚,按次序和時間來安排,既要照顧大家,也要考慮個人的喜好。如果孩子安排的合理,就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的不合理,就要告訴孩子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