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有責任感的領導才是好領導(1)(3 / 3)

“那麼,他的孩子在哪裏?他應該是一位誠實的人。”福克斯平靜地說:“他的孩子現在就站在這裏,就是我,墨西哥總統福克斯。”

福克斯接著說:“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願意像父親對我一樣對待這個國家,對待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

台下掌聲雷動。

在園子裏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裏重建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就是一個信念—對誠信的信念。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誠信是其文明程度的象征;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來說,誠信是其信譽和形象的體現;對於一個公民來說,誠信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公德水準的反映。

孔子說:“人無信不立。”這條箴言流傳千古。這說明,我們的祖先是有重視信用的傳統的。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誌:“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他堅守信用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

誠信是人性中一切優點的基礎,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能讓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還能給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守信,不喜歡撒謊的孩子。但是,許多孩子卻表現得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後天的某種需要引起的,比如為了滿足吃的需要、玩的需要,甚至是為了逃避受批評、受懲罰,這些都助長了孩子撒謊的惡習。從心理學來看,兒童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道德意識決定著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又反過來體現著道德意識。但是,由於兒童認識水平跟不上道德行為,常常會造成認識和行為的脫節。許多孩子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但由於意誌力薄弱、自製力不強而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造成他們說話不算數,答應人家的事卻又不做。

家長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誠信的習慣呢?

1、抓住誠信教育的起點期。

3至6歲是孩子誠信美德教育的起點期,因為這個時期是個性品德形成的最初階段。這個階段的誠信美德教育應以“品德教育、習慣形成、個性培養”為核心。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大,愛模仿、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如果成人重視對孩子進行適時適宜的品德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幼稚期(0至7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麼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

2、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說謊。

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說謊,當家長覺察到孩子第一次說謊時,要正確對待,千萬不要打罵、嗬斥,否則會適得其反。較穩妥的方法是仔細分析孩子說話的動機,采取正麵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的第一次說謊消滅於無形之中,讓孩子明白說謊的後果。這樣,孩子以後說謊的幾率就少了。

3、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找一個很有誠信的孩子(不論是不是生活中的)作為榜樣,讓孩子學習這種品質,強化孩子誠信的品質;另外,孩子會自然地把身邊的成人當做榜樣來模仿,這樣就要求家長要以身作則。一位外國教育家曾說過:“父親們所關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們本身應成為孩子們的榜樣,隻做一切應當做的事,避免邪惡的習慣。他們的生活本身如同一麵鏡子,通過這麵鏡子,就培養了孩子對惡言惡行的厭惡。”因此,在這方麵家長應成為一麵誠信的“鏡子”。

為了培養孩子的誠信習慣,平時家長對待孩子一定要講誠信,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受到某種行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致,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受到暗示,跟著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應了孩子假日帶他到商場去買玩具,就一定要去。如果到時忙,脫不開身,也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情況,並爭取以後補上。而且,這樣推遲或失約的事情,今後一定要注意避免發生,這樣才能取信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