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找到改進措施。
找到失敗的原因,如果是可以改變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找到至少兩種相應的改變措施,然後試著去做,並檢驗效果。例如,孩子由於粗心大意把本來會做的題做錯了,感到很難過,同時還感到不服氣,而且會因此難以原諒自己:我考得不好,不是因為我學得不好,而是我不夠細心。父母可不能與孩子同樣有這種想法,因為粗心大意也是一個很不好的毛病,它反映出孩子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學習不夠紮實。改掉粗心大意的方法很多,如臨摹、做拚圖遊戲、做數獨遊戲等。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幫助他找到適合他的改進措施。
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情緒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許多水平上的整合,與其他心理過程有廣泛的聯係。孩子心理的緊張狀態和平衡失調往往是與其情緒狀態,特別是與消極的情緒狀態聯係在一起的。如果消極情緒表現過分強烈,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受到壓抑,都會損害孩子人格的成長,引起身心機能的失調。
一個人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於觸發情緒反應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會越多地取決於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可以因為媽媽不給他一粒糖果而嚎啕大哭,也可以因為後來得到糖果而破涕為笑,這在成人眼裏是不可思議的。
情緒一旦產生,宜疏導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弗洛德充分肯定了情緒疏泄對維護心態平衡的作用。他認為,講出一切來,能減輕精神上的症狀。當孩子在遭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時,讓他能夠不受壓抑地通過語言的非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減輕他心理上的壓力。哭是孩子特別是幼兒情緒疏泄的一條重要渠道,幾乎每個孩子都采用過哭的方式。
1、疏泄自己的情緒。
在不少情況下,哭使孩子在緊張狀態中變得輕鬆了一點。有人說過,最殘忍的事莫過於不讓孩子眼眶裏的淚水往下淌。這句話並不嘩眾取寵,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隻能強行壓抑自己,其內心不良的情緒體驗會變得更加強烈,積壓的能量隻能傷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緒疏泄的一條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緒的自然流露,但絕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為用這種方式疏泄情緒往往不會引起周圍人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使人感到煩躁不安,這樣成人就會運用壓抑的方式加以堵截。讓孩子學習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疏泄自己消極情緒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合理疏泄情緒的方法應該是既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會行為規範所允許或倡導的。
2、傾訴,這是合理疏泄情緒的一種良好途徑。
要讓孩子學習在遭遇到衝突或挫折時將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訴他人,以尋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對成人有很大的依賴性,成人對孩子表現出的同情和寬慰會緩解甚至消除孩子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安。即使在孩子的傾訴並不合乎情理的情況下,也要耐心地聽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情緒的“風雨”過後,再與孩子細作理論。
3、轉移也是合理疏泄情緒的良好途徑。
要讓孩子學習遇到衝突或挫折時,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引起衝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應該盡快地擺脫這種情景,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例如,孩子為了玩具而與其他孩子發生了爭執,可讓他到室外去踢一會兒球,在劇烈的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散到其他地方。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應付各種心理壓力,疏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的。如果發現孩子經常運用壓抑、投射作用、自我懲罰、幻想等方式去解脫情緒的困擾,就應該及時糾正,教導他們以積極的應付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動的、消極的應付方式。這樣做會對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