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東林黨(閱讀引言即可)(2 / 2)

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著許多有誌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他們不顧路途遙遠,紛來遝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裏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為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他們的反對者稱為“東林黨”。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撰寫的一副對聯,鐫刻在東林書院的大門口。

天啟年間,東林黨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由士大夫們政見不同的論爭,轉而為與閹黨(大致是魏忠賢一派勢力)的血腥鬥爭,東林黨人表現出了“一堂師友,冷風熱血,洗滌乾坤”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記得之前天啟落水,李澤熙刺殺天啟是在天啟七年,而早在天啟五年,東林黨中的楊漣、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六人殉難,時稱“六君子”。

六君子被捕入獄時,朝中大權盡掌在閹黨手中。東閣大學士顧秉謙、魏廣微均因投靠魏忠賢而居於顯職。這兩個人,一個庸劣無恥,一個陰險狡詐,天啟四年以後,魏忠賢殘害的許多忠直賢臣,都是這兩人借內閣旨意羅織陷害的。並且還有崔呈秀為兵部尚書,倪文煥為太常寺卿。以及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都是武官,都在錦衣衛鎮撫司或東廠任職。其中田爾耕曆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許顯純是錦衣衛都指揮僉事,兼掌北鎮撫司詔獄,崔應元為錦衣衛指揮,孫雲鶴為東廠理刑官,楊寰為錦衣衛東司理刑。這些人把持了錦衣衛和東廠,在魏忠賢的授意下,瘋狂地向東林黨人及朝中的正直之士進行殘害,成為直接殺害六君子的元凶和劊子手。

楊漣等六君子被殘害身死後,魏忠賢仍不肯罷休,命令打手們用利刀將他們的喉骨剔削出來,各自密封在一個小盒內,直接送給魏忠賢親驗示信。……他竟然把楊漣等人的喉骨燒化成灰,與太監們一齊爭吞下酒。流氓嘴臉,小人心態,由此可見一斑。

“東林六君子”楊漣,忠心報國,力戰“閹逆”,“為人磊落負奇節”。他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獄中絕命辭》。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笑大笑還大笑”的英雄人物,他的死狀卻是無比淒慘的:“土囊壓身,鐵釘貫耳”,屍體被領出時,竟已全部潰爛,慘不忍睹。等到收殮時,僅得破碎血衣數片,殘骨數根。

“東林六君子”中的魏大中死後,魏忠賢不許下葬,一直拖了六天才準許從牢中抬出。還有錚錚傲骨不遜於楊漣的忠毅公左光鬥,當史可法看到他“骨斷筋折、血肉俱脫”,卻依然以死相抗、誓不屈服時,由衷敬佩地歎一聲“吾師乃鐵石鑄造之肺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