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加納議會通過《1971年學生貸款計劃法》,決定從1971年10月開始,實施學生貸款、取消津貼計劃。所有該年度入學的大學生均需自己支付住宿費和夥食費,但可向政府借款。1972年2月成立了學生貸款計劃委員會(StudentsLoansSchemeBoard),主持管理學生貸款計劃。1971年貸款計劃法對貸款學生的資格、額度、償還、利息、管理、財政框架進行了規定。學生貸款的主要特征為它是一種補助性質的貸款,由學生畢業後償還。貸款覆蓋個人消費,包括生活費、住宿費以及購買課本和設備的費用。貸款計劃的補充措施是國家根據製定的標準發放獎學金、補助金等,其目的是保證貧困學生度過大學生活,完成學業。

1972年年1月,加納進步黨文官政府被全國拯救委員會(NationalRedemptionCouncil)軍人政府所取代,上述貸款計劃即於1972年10月被取消。1975年新政府頒布了《大學生貸款計劃政令》(UniversityStudentsCreditSchemeDecree),重新開始實施貸款計劃。據此加納大學生可以向指定的國家銀行借款用於購買書籍及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但學生貸款的拖欠償還現象極為嚴重。1986年加納修改了原來的貸款計劃,頒布了《大學學生貸款計劃修正法》(UniversityStudentsCreditSchemeAmendentLaw),責令2家公立銀行用他們自己的資金向學生提供貸款;學生貸款須由其家長或監護人擔保;貸款的償還不再等到學生獲得永久性職業才開始,而是在他們獲得“國家服務補貼”(nationalserviceallowance)時開始。1986年後實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機製,要求家庭承擔全部住宿費和其他雜費,加納從此走上高等教育繳費上學的道路。這在高等教育投資觀念上改變了把高等教育投資當作純消費性投資的看法,開始把高等教育投資當作生產性投資,注重成本和收益的關係,注重效益和效率的提高,同時采取措施全麵提高師生比,大幅削減大學中非學術人員的編製。由於市場的作用改變了加納公立高等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麵,高等教育辦學主體開始多元化,私立高等學校迅速發展起來。

1992年加納新政府頒布了《學生貸款計劃法》(StudentsLoansSchemeLaw1992)。新的貸款計劃是和獎、助學金計劃密切聯係的,從而構成了加納現行的學生資助製度。加納現行貸款計劃對償還途徑也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加納政府徹底放棄了銀行發放貸款政策,改由社會保障和國家保險信托基金(SocialSecurityandNationalInsuranceTrust,SSNIT)完全依據養老金發放、管理和回收學生貸款。加納法律規定所有就業人員都必須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計劃,以便退休後領取社會養老金。一般情況下雇員以其收入的5%,雇主或用人單位以雇員收入的12.5%繳納共計17.5%的養老保險金。學生先提出申請,社會保險和全國保險基金在確定學生有資格貸款時,即與學生簽訂主要用於償還貸款的協議。貸款必須由滿足以下3個條件的3位參保人提供擔保:無銀行債務,是SSNIT會員,至少已繳納5年的養老金並很了解被擔保人。另外,1名會員隻能為1名學生擔保。擔保人在退休或處理養老金事宜之前,必須保證擔保的債務已完全償還,否則必須代償。現行學生貸款的償還期最長為10年,學生畢業後即進入償還期,無寬限延長期限(graceperiod)。償還方式可為一次性或定額分期償還,也可用養老金償還,具體由學生自己選擇。加納養老金償還方式頗具特色,貸款人的養老金優先用於償還學生貸款,待償還完畢後才開始積累養老金。養老金繳存期限為20年。

加納養老金學生貸款不僅在理論上是世界學生貸款史上的一個新嚐試,在實踐上也是首次以養老金學生貸款這種形式在全國範圍內付諸實施的唯一一個國家。(梁愛華、沈紅:《加納養老金學生貸款及其失敗的原因》,《現代教育科學》2007年第2期。)加納公立高等教育一直實行免學費製度,學生貸款用於支付個人生活費用,包括書本費、交通費等。近年來一些私立大學也獲準發放學生貸款,貸款額度與公立高校相同。學生貸款基本上沒有資格限製,普遍可以得到。無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隻要就讀的第三級教育機構被教育部認可,全日製在校所生就都具有貸款資格;非全日製在讀學生若所就讀的學校及所學課程都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可也有資格貸款。養老金學生貸款利率等於國庫券利率,由學生和政府共同負擔。貸款利率較低,政府的暗貼很高。又由於加納生活水平較低,人民隻顧眼前的生活,企業和家庭很少繳納養老金。多種原因的存在導致學生貸款的回收很難,拖欠很多。加納養老金學生貸款使SSNIT入不敷出,嚴重透支,結果致使養老金係統近乎崩潰。為此,加納政府不得不尋求新的資金來源。因此,從2006/2007學年開始,加納高校新生的學生貸款轉由加納教育信托基金(GhanaEducationTrustFund,GETFund)發放,用教育信托基金取代養老金,避免了加納養老保障體係的坍塌。

(五)2020計劃及女子教育

2020計劃是1992年加納憲法的一部分內容,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設想和藍圖。其目標是通過消除貧困和差別來增加更多的能得到更高收入的工作的機會,從而到2020年使加納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教育是2020計劃最關心的問題。不論是正規的或者是非正規的教育都是政府借以使人民得以發展提高的方式。2020計劃表明,正規教育係統承擔著給國民提供成功應對競爭加劇的全球經濟所必需的技術的責任。“為了達到2020計劃的目標,加納國家必須將科學和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如果國家忽視了科學技術在國家社會、經濟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就難以擺脫國內的貧困。”作為負責形成加納教育政策的行政部門,教育部(MOE)在其使命宣言中說:“要不分性別、民族、宗教和政治傾向為所有加納人提供相關的教育。”2020計劃為教育係統的四個子係統即基礎教育、中等教育、教師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製定了目標。

2020計劃更加關注女子教育。加納海岸角大學的女生宿舍寫著這樣的格言:“教育一個婦女就是教育一個國家。”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能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婦女能延緩人口增長,因為這樣能創造新的經濟機會;而就業能降低生育率,從而減少養育後代的費用。一個國家使婦女受教育能減少貧窮,提高生產,減緩人口壓力,並能夠給兒童更美好的未來。1986年加納政府開始教育改革時,女子教育就成為其關注的一個焦點。優先考慮女子教育有助於促進整個國家的進步。國家鼓勵高中和女大學生學習科學、數學和技術課程(SMT),學習該類專業的女生在升入高中和大學時比同級的男生具有優先權。1997年2月6日加納教育部成立了女子教育聯合會(GEU)。2020計劃為教育部提供了工作的框架,而女子教育聯合會則代表教育部在此框架內采取措施。

(六)高等教育體製的創新

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在現代化的國際移植中有危機,當然也有希望,而危機的消除就在於不斷地進行製度創新。加納能建立起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最先進的高等教育體係,與其不斷創新的體製是密切相關的。而在高等教育的體製創新中,政府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並且保障了大學存在的某些基本條件的滿足,如發現、保存、提煉、傳播和運用知識的首要地位的確立,學術專家權威的保證,高等教育機構的水平分化,高等教育機構內部決策權力的分散等。(Neave,G.andvanVught,F.A.(eds.)GovernmentandHigherEducationRelationshipsacrossThreeContinents:theWindsOfChange.PrintedinGreatBritainbyBPCWheatonsLtd,Exter,1994,15.)

五加納高等教育發展的問題

盡管加納在高等教育領域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但是仍然麵臨著很多的問題。(Neave,G.andvanVught,F.A.(eds.)GovernmentandHigherEducationRelationshipsacrossThreeContinents:theWindsOfChange.PrintedinGreatBritainbyBPCWheatonsLtd,Exter,1994,3035.)在高等教育入學率方麵,加納的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入學率不足3%;在資助與財政方麵,高等教育財政主要來自於政府投資,政府撥款占全部高等教育預算的比例超過90%~95%,其餘部分則來自於學費、服務、谘詢、設施出租和其他渠道;學生繳費傳統上隻是象征性的,政府為大學生提供助學金和生活補貼,政府的財政壓力過大;政府需要很多的財政投入和持續的調控才能滿足高級中學畢業生日益增加的高等教育需求。在高等教育性別構成方麵,高等教育領域和大多數學科中,性別不平等仍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公立高校中女生的比例少於男生;在自然科學學科中,女生的比例少於男生。而在高校中,女教師的比重也嚴重不足。在私立高等教育方麵,私立高等教育發展是一個新鮮事物,私立高等學校的學生數較少。盡管私立學校也開設了一些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業,聘請了一些高素質的教師,配備了先進的設施,但公眾始終認為公立高等學校比私立高等學校水平高。也有許多私立高校的質量令人擔憂。還有人才流失和智力建設問題。加納許多優秀學者和科學家離開了學校,既有流向國內其他部門的,也有流向其他非洲國家或海外的。在研究和出版方麵,加納研究基礎落後,研究基礎設施不完善。近年來,加納的研究與發展支出就顯示了下降的趨勢,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7%降至1983~1988年的0.1%~0.2%;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一趨勢已經得到改善。(P·G·阿爾特巴赫:《非洲國家高等教育麵臨的挑戰與發展前景》,別敦榮、黃愛華譯,《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在教育均衡發展方麵,高等教育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加納北部地區的發展相對於南部地區要落後得多。在教師方麵,合格教師的數量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同時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圖書、設備、教科書及教學材料則有待進一步充實,等等。

這些問題將繼續困擾加納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而問題的解決還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加納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繼續承擔著不平等的世界經濟秩序所強加的負擔,而這個舊經濟秩序使得窮國永遠還得依賴於富國。發展經濟,加強發展高等教育所需的經濟基礎是其首要任務。展望未來,加納高等教育還得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加強與發達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及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推出製度創新策略,走國際化與民族化、全球化與本土化相結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