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微的味道與特殊文體——我讀王彬的...(1 / 2)

受前幾年一些批評家的影響,我對“遊記散文”產生了某種難以名狀的排斥心理,眼前不時會浮現出散文家們緊盯著旅遊圖的寒磣景象,神經質的“到此一遊”

便是對那些散文的概括。這當然是有道理的,因旅遊而散文,這散文肯定會太草率、太情緒、太膚淺。一句話,經過如此工序製作的散文,最令人膩味的恐怕還是為文者的涵養和格調,這種東西,也不妨說表達的是這個浮華奢靡時代人們的一種集體性浮腫心理。

8pqrstCopyright

of

薔薇書院307778.107611359

著名學者王彬先生最近出了一本《舊時明月》的散文集,老實說,起初瀏覽了一眼目錄,心裏還是生起了不少疑竇,不禁揣摩,寫過《紅樓夢敘事》《水滸的酒店》《中國文學觀念研究》《禁書.文字獄》,以及《北京街巷圖誌》《北京老宅門(圖例)》《北京微觀地理筆記》等著作的嚴謹學者,怎麼又玩起“遊記“來了?不料,一口氣讀進去,連讀至深夜,我被鎮住了,準確地說,《舊時明月》令我吃了一驚。學者、理論家散文隨筆我經常閱讀,蒙田的、盧梭的、羅蘭﹒巴特的、南帆的、孫紹振的、陳平原的,等等。或者思辨反詰;或者絮叨綿密;或者精準而纏綿;或者智性而直覺;或者幽默率真卻不失莊嚴整飭;或者閑情風致卻又人文昭著。但王彬先生的散文,似乎與前者都有某些質的區別。看起來他無處不在“記遊”,無處不寫文化,也無處不寫感悟,但實際上,他的記遊、他的文化和他的感悟,統統歸於一點,那就是精微地揭示這些元素或符號層層掩蓋下的人物的脈息。

145678盜版必究!82266.8187703317

這些脈息,有的被我們經常接受的文化慣性所遮蔽,他的小心求證,為我們挑開了明晰的裂縫;有的雖然也被我們的思索有所觸及,但因為我們耽於遊談無根的想像——不能說這不是我們讀散文的慣常思維,一些更為心靈的體悟其實被我們粗糙的觸摸打碎了。而王彬精微的搜尋卻撩撥了我們的琴弦,“原來如此”、“從來如此便對嗎”,這顯然是在創痛了我們久已麻木的神經。

q#$%^*Copyright

of

薔薇書院106195.578866729

味道與文體,這是我讀他的散文最深切的感受。醇濃的漢語言味道,與跳挪騰躍的細節處理,充分講述、感情卻又無比內斂的空白意識,使得他的散文其實已經呈現出了唯有他的體溫、他的內蘊、他的雅致才有的獨特審美魅力。而這種魅力背後肯定有著某種被凸顯的思想張力,隻是他從根本上未見得就是為了表達那種思想。也許在他看來,寫散文主要不就是為了表達看法,而是將作者的生活複述出來。當然這種複述不是簡單的抄襲生活,而從審美的角度重新認識今之人或者古之人的生活而已。

q789~!www.qwsy.com251084.996969944

比如寫白居易的《紅粉》,就主題而言,寫的是白居易心靈世界的分裂和悖論之處。在很長時間裏,白居易的詩被揄揚為極具人民性,《賣炭翁》《繚綾》是典範。但王彬發現,另一個白居易卻又那麼刻毒,他利用詩人的智慧,不厭其煩地作詩刺激同樣是弱女子的關盼盼,以至於她最終絕食而亡。這裏的“紅粉”,你就很難說是白居易,還是關盼盼?當然,這是《紅粉》的主題。寫武則天的《香光》,其思維大體上也是解構主義的,我們能於一尊大佛容顏中經常目睹武氏和悅、寬容的表情,實在是曆史開的玩笑,可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所置身的曆史。對於王彬的散文,複述主題是最不管用的方式,因為表達某個紮眼的主題壓根就不是他的本意。他的本意是探尋某個主題或思想的過程。我隻能用雅致、凝練這樣的形容詞來描述他的語言,我無法表達出的那部分感受,是什麼呢?仿佛我在聽故事,而他的講述就像揉麵團一樣,越揉越筋道,問題變得越來越樸素,樸素中又再緩緩加重人物命運的成色。這樣的語言就既具有小說的敘述性,又介於理論與隨筆之間。散步、聊天式的話語肯定與注重心理、意識、潛意識的小說語言不同,它講究敘述內容的可靠性、客觀性,然而又把“講”的韻味和“聽”的趣味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他語言節製而飽滿的一麵,他多次說過無論何種文體,都是要讀者閱讀的,既然如此,文體的趣味性便難以回避,趣味性是複雜的,但是語言的韻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語感則是作者征服讀者的重要工具;另一麵,我覺得是既有理論話語所必要的矜持,又富於隨筆的從容和淡定。他寫到的人物當然多數是值得悲憫看待的對象,可是,他首先不是讓你感到神經的緊張、精神的痛苦。在舒緩中慢慢展開命運皺褶裏的塵垢,然後馬上合上,把琢磨的餘地不是留給峻急的道德反映,而是還給長久的感情咀嚼。這樣的語言,我甚至認為,隻有人品上永遠低調,人格上永遠超邁,名利上永遠曠達的人,才能積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