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音音沒想到的是,晉王府的賞花宴,她居然也被邀請了。
晉王府特邀沈家小姐赴會。
連沈四爺看了帖子都很意外。
“咱們侄女兒何時入了晉王妃的眼?竟真是王府的帖子。京中一年也不見王府辦一回宴席,上次在別人那見到王府的帖子,還是兩年前。”
沈老夫人聽庶子這話同樣吃驚不小,她們才安頓好不久,連謝府都未曾登門拜訪過,難道是自家閨女討了份天大的人情?她們這小門小戶的也不懂規矩禮儀,可別失禮於人。想到此處,趕緊叫老四安排人手,去謝家去打聽:
“叫能說的上話的過去,最好能讓你妹妹過來一趟。”
既然收到邀請,不去,怕是於理不合。去了,又怕出了差錯,還是仔細問問才能妥當。
老夫人想了想,叫住要出門的沈四爺:
“叫上你二哥、三哥,你們三個一起去,將咱們準備好的禮品一同帶著。總不好一直等你大哥來了再登門,你們是因著你妹妹的關係去拜訪謝家二老,想來不會有人非議咱們攀附謝大人。”
“母親說的是,我這就去知會二哥三哥,收拾打點,即刻出門。”
沈四爺可以說是久居京城,對謝家這門親戚怎能不動心?
可歎他來了京城不久,妹妹便回了吳縣,沒有機緣登門,也無人引薦。
那可是戶部尚書啊,莫說是做靠山如何風光,隨便指點一二,他們京中的生意也不止眼前局麵,發展成吳縣一般,那也是指日可待。
沈老夫人看著匆匆出門的庶子,略放下心。
老四這幾年不常見,如今看來倒是不曾同家中生分,有事吩咐立刻去辦,不枉費他老大一番信任。這京中諸事,還真需要個熟悉的人帶著去辦,才不容易出錯。
看來這妾氏應當真是事出有因納進門的,而不是存心反抗她給定下的原配。合該把老四媳婦兒叫來好好問問,這些日子隻看她忙前忙後的操持,還不曾打聽那個新來的省不省心……
傍晚的時候,沈家三位老爺回府,一同到了老夫人的院子,將今日之事都一一彙報。
沈二爺笑容滿麵的開口:
“母親放心,並不是妹妹擅自做主去討了請帖。小妹說是小郡王怕芸兒初次參加京中宴會孤單,才讓府中給咱們送了帖子,為的是叫芸丫頭有個伴兒。”
還是一直在身邊的親生兒子足夠了解,沈老夫人雖然未曾交代,他就知道母親擔心什麼?就怕自家妹子剛剛回京,不知輕重的去給貴人添亂。
“那就好,那就好。”
沈二爺又開口道:
“今日拜會兩位長輩,謝老夫人道近日事多,待到這次宴會過後,邀您上門,也看看她院子裏的花,她也辦個賞花宴,隻招待親眷,叫咱們和府都去,免得她老人家孤零零的也沒個說話的。”
沈老夫人聽到這,臉上終於不再緊繃,露出笑容。
“好好好,待她們方便了,咱們再去拜會。兩位都好麼?想來他們曾在京中待過,不會不會適應。”
“二老都好,今日未曾見到謝老大人,聽說是聖上給宣進宮中了。”
“聖上榮登寶座前,謝老大人曾擔任太子太傅,老大人再次回京,少不得會進宮麵聖。這也是前些日子我不叫你們去叨擾謝家的緣故,你妹夫雖未曾走仕途,那不是不能,隻是他不想。謝家,不止在江南一代是大家,在京中,那也是久有威望的。”
沈二爺與沈四爺認同的點頭。沈三爺也一臉的沉思狀。
沈老夫人看出了老三似有話要說的樣子,開口問他:
“老三,怎麼回來一聲不吭?”
沈三爺跟自己母親也是有話直說:
“今日看妹妹在謝家處境很是不錯,雖尚書夫人看著嚴肅些,老夫人卻和煦依舊,想來近日妹妹回來的少,是因著家中事多。”
“你竟在想這個?這畢竟是京城,哪能像在吳縣,她哪日想回來,招呼都不打就直接上門了。現在她家中有婆母尊長,一堆的長輩不伺候,反倒天天來看我老婆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