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麵目的心,不會再隨外界變化而動。無論你的心跡藏得有多深,隻要存在,別人就可以探察到。隻有心無外物,才能讓人無所察覺。
臥輪禪師自認已經開悟,為此曾作了一首偈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慧能禪師聽到這首偈後,對徒弟說:“這首偈還未真正明白佛法真義。如果依據這首偈來修行,就死掉了。對境心不起,認為這是功夫好,是錯誤的。我們修道成佛是成活佛絕不是死在那裏變成金木土石,那還成什麼佛呢?那樣不能起作用不能度生,一點價值都沒有。”
於是,六祖也作了個偈子:“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怎麼長?”
徒弟請禪師開示。
六祖禪師說:“所謂有伎倆,即是有功夫,心有所住,不空蕩,著在功夫上了,這就是法執,是不行的。思想用不著斷,斷了就不能起作用了,假如斷除了思想,像一塊木頭、石頭,那還有什麼用呢?凡事一念不生,同樣也不能起作用,所以我說‘對境心數起’。譬如我們說法,也要起心,也要動念嗬!聽法也不能不起心動念。雖起心動念而不著,相等於沒有起心動念。菩提是妙明真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即使修成果地佛,也沒增加一分怎麼會有所增長呢?”
徒弟們紛紛點頭稱是。
小和尚走到慧能大師麵前,問了一個問題:“師父,為什麼東西總是很容易便弄亂了呢?”
慧能大師便問道:“徒兒,你這個‘亂’字是什麼意思?”
小和尚說道:“你知道嗎,那是指沒有擺整齊。看看我的寢室,東西都沒在一定的位置,這不叫做亂叫什麼?昨天晚上我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它重新擺整齊,可是就沒法保持很久,所以我說東西很容易便弄亂了。”
慧能大師聽完就告訴徒弟說:“什麼叫做整齊,你擺給我看看。”
於是,小和尚便開始動手整理,把屋裏的東西都歸定位,然後說道:“請看,現在它不是整齊了嗎?可是它沒法保持多久。”
慧能大師又再問徒弟:“如果我把你的床往這裏移動一兩寸,你覺得怎麼樣呢?”
小和尚回答說:“不好,這麼做兩邊就不對稱了,最好讓兩側的空餘地麵一樣多。”
隨後,慧能大師又問道:“如果我把你的臉盆從這兒移到那兒呢?”
“那又把地麵的布局弄亂了。”小和尚回答道。
“如果我把茶幾上這本書打開呢?”慧能大師繼續問道。
“那也叫做亂。”小和尚再回答道。
慧能大師這時微笑著對小和尚說道:“徒兒,不是東西很容易弄亂,而是你心裏對於亂的定義太多了,但對於整齊的定義卻隻有一個。”
每一個人對於生活的秩序感都有著不同的定義,因此假如你過於苛求生活中的事情,那麼也就會經常感到挫折和無助,從而會無端地生出太多的煩惱。
菩薩未曾染著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
不住一切諸三昧,
所有功德悉迥向。
——《華嚴經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