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天堂與地獄(1 / 1)

禪師的寬容與慈愛,好似一種無聲的力量,在學僧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這種無聲的教誨令學僧有口難言,心服口服。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生活的啟示呢?在恒心和愛的支持下,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不能逾越的障礙!

夏季的一個傍晚,天色很好。

海澄大師到寺外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那孩子正用一隻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隻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時能把彈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海澄大師便站在他身後不遠處,看他打那瓶子,因為他還從沒有見過打彈弓這麼差的孩子。

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著。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裏,打出去,然後再接過一顆。

從那婦女的眼神中可以猜出,她是那孩子的母親。

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才打出一彈。但海澄大師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地打。

海澄大師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

“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但還是看著瓶子的方向。

他母親對海澄大師笑了一笑:“謝謝師父,不用了!”

她頓了一下,望著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海澄大師怔住了。半晌,才喃喃地說:“噢……施主,對不起!但他為什麼要這麼玩?”

“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

“呃……”海澄大師語塞了,“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海澄大師沉默了。

過了很久,那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並沒有說什麼,還是很安詳地撿著石子,微笑著,隻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海澄大師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轉點,然後再慢慢移回來。

他隻知道大致方向啊!

過了很久,夜色籠罩下來,海澄大師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便轉身向寺廟的方向走去。

走出不遠,海澄大師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的碎裂聲。

寬恕別人的錯誤往往能拯救他的靈魂。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是一個人品質的外在表現。與人交往的時候,時刻都不要忘記你的禮節與教養,因為它既可以帶你升入天堂,也可以帶你進入地獄。

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隱的禪師請教說:“真有地獄和天堂嗎?你能帶我去參觀參觀嗎?”

“你是做什麼的?”白隱禪師問。

答曰:“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士?”禪師大聲說,“哪個蠢主人會要你做他的保鏢?看你的那張臉簡直像一個討飯的乞丐!”

“你說什麼?”武士熱血上湧,伸手要抽腰間的寶劍,他哪受得了這樣的譏嘲!

禪師照樣火上澆油:“哦,你也有一把寶劍嗎?你的寶劍太鈍了,砍不下我的腦袋。”

武士勃然大怒,“唰”的一聲抽出了寒光閃閃的利劍,對準了白隱禪師的胸膛。此刻,禪師安然自若地注視著武士說道:“地獄之門由此打開!”

一瞬間武士恢複了理智,覺察到了自己的冒失無禮,連忙收起寶劍,向白隱鞠了一躬,謙卑地道歉。

白隱禪師麵帶微笑,溫和地告訴武士:“天堂之門由此敞開!”

本來緣有地,

因地種花生。

本來無有種,

花亦不曾生。

——慧可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