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銅鏡裏的人生(2 / 2)

高僧正在打坐參禪,忽然感覺到眼前出現了兩朵蓮花,一朵含苞待放,沒有盛開就凋落了;一朵看似清淨的蓮上,卻沾上了一點汙泥。高僧大吃一驚,想起了那個來拜師的青年,忙派人下山去找。

然而,那個青年已經懸梁自盡了。

高僧懊悔不已,忽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燈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高僧圓寂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最先出現在他腦海裏的不是佛祖,而是他的父母。

高僧心裏長歎:看來自己也是難了塵緣,近百年的修行仍難成正果,更何況那個青年啊!人心如果真的如鏡,除了沒有瑕疵,為什麼就不能博大一些呢?誰又能把前塵過往擦得不留一絲痕跡?看來,人是多麼需要有一顆寬容和包容的心啊!

高僧圓寂了。佛祖卻寬容地留下了他,他成了佛。

生活是現實的,人們總是在對與錯的交錯中度過。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關鍵在於是否知道悔改。隻要勇於認錯,積極悔改,就不必對過去的錯誤耿耿於懷。應該學會寬容自己、寬容他人。

就在太陽還未升起前,廟前山門外凝滿露珠的春草裏,跪著一個人,他喃喃說道:“師父,請原諒我。”

他是城中最風流的浪子,十年前,卻是廟裏的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其畢生所學全數傳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但他卻在一夜間動了凡心,偷下山門,五光十色的都市迷亂了他的雙眼。從此花街柳巷,他隻管放浪形骸。

夜夜都是春,卻夜夜不是春。十年後的一個深夜,他陡然驚醒,窗外月色如水,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深懺悔,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裏。

“師父,你肯饒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嗎?”

方丈痛恨他的辜負,也深深厭惡他的放蕩,隻是搖頭:“不,你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連桌子也會開花。”

浪子失望地離開。第二天早上,當方丈踏進佛堂的時候,他一下子驚呆了:一夜之間,佛桌上開滿鮮豔的花朵,紅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

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他連忙下山尋找浪子,卻已經來不及了,心灰意懶的浪子又恢複了他原來的荒唐生活。而佛桌上開出的那些花朵,也隻開放了短短的一天。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奪。

——茶陵鬱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