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學佛之人主張發菩提之心,心胸寬廣,慈悲濟世救人,以行善為根本,使眾生從生死苦海之中得以超脫。
唐代著名的智舜禪師一向在外雲遊參禪。
有一天,他在山上林間打坐,忽然看見一個獵人,打中了一隻野雞,野雞受傷逃到禪師座前,禪師以衣袖掩護著這隻虎口逃生的小生命。
不一會兒,獵人跑來向禪師索討野雞:“請將我射中的野雞還給我!”
智舜禪師帶著耐性,無限慈悲地開導著獵人:“它也是一條生命,放過它吧。”
獵人說:“你要知道,那隻野雞可以當我的一盤菜哩!”
獵人一直和智舜禪師糾纏,禪師沒有辦法,立刻拿起行腳時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貪婪的獵人,並且說:“這兩隻耳朵,夠不夠抵你的野雞,你可以拿去做一盤菜了。”
獵人大驚,終於覺悟到打獵殺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為了救護生靈,不惜割舍自己的身體,這種“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德行,正是禪師慈悲的具體表現。禪者,不是逃避社會,遠離人群,禪者的積極舍己救人的力行,從智舜禪師的割耳救野雞可見一斑啊!
有位信徒前來拜訪趙州禪師,由於沒有準備供養他的禮品,就歉意地說:“我空手而來!”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問說:“禪師!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麼啊?”
“那麼,你就帶著回去好了。”趙州禪師迅速回答。
信徒更是疑惑了,問:“我什麼都沒有,帶什麼回去啊?”
趙州禪師說:“你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趙州禪師的禪機,滿腹疑惑,不禁自言自語:“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啊?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啊?”
趙州禪師這才開示信徒:“你不缺少的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禪師!就請您明白告訴我吧!”信徒仍然疑惑不解。
趙州禪師說:“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禪性,但你並不缺禪性。要把去惡行善的心提起,要把爭名奪利的心放下:作為一個正常人,最基本的是要認識到行善是自己分內的事,止惡是自己該盡的責任,何況你是一個禪者,一個有修行的人啊。”
如果世界上隻有禪者來行善,力量就太小了,作為任何一個公民,樂善好施是每個人應該做的。
一天晚上,一位老禪師在禪院裏散步,忽然發現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這位老禪師也不聲張,他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著。一會兒,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呆若木雞地僵立在那裏,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但是,更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師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