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經書,民間一直有流傳,說在嘉慶年間,福建漁民在海中打魚撈起沉木黑匣一隻,啟開黑匣見古書一部,名為《金台山實錄》。細看書中所記,盡是延平郡王鄭成功反清複明的宗旨,以及他在金台山會盟四方英雄的一套秘法、暗號。以後到了道光年,又有四川永寧人郭永泰經過漁民家,重金購下《金台山實錄》,再經高人點化譯改,重起名《海底》,又作《金不換》《江湖緊要》等名。自此以後,袍哥開山立堂均照《海底》操辦,《海底》遂成秘籍,唯龍頭大爺方可珍藏觀看,餘者窺一眼即為逆天。
齊楚元講解到這裏,又說,從他解密的案例看,這一則有關《海底》的民問說法,概係外界謬傳,龍頭大爺真正藏於照壁下的《海底》經書,並非什麼秘法、暗號,而是開山立堂時,由三人秘密小組締結的一部生死契約。
契約分三卷,第一卷為“史”,記錄本堂口開山立堂的詳細經過,描寫各人的功勞大小。第二卷為“契”,係由四排、七排大爺向龍頭大爺血書立誓,誓言尊奉龍頭大爺,效忠堂口組織,絕不反水背叛,落款還要注明各人的身家己事。最後一卷為“盟”,即三人共同盟誓,當中一項主要內容,為申明堂口財產係堂口共有,任何人不得私吞。
最後三人共執一筆,抄寫《詩經》裏的《秦風·無衣》篇,共七七四十九遍:“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日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日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齊楚元解釋,之所以要抄這一篇詩,蓋因“袍哥”叫法、教義皆取自詩中“與子同袍”一句。
在這次郵件采訪中,齊楚元最後告訴魏小天,這些年,他也探查過幾座袍哥堂口,甚至進入到“咽嚕照壁”密室,但至今未找到一本《海底》經書。
齊楚元說,由於袍哥並非曆史主流,他在這方麵做研究,隻能一半靠自費,一半靠民間捐助,由於經費受限,他的學術團隊一直無法展開大規模的實地考察,因此除了目前手頭掌握的僅有幾例考察樣本,並不具備更多袍哥堂口遺址的數據,由此形成的資料也十分單薄。
齊楚元認為,如果考察樣本得以擴大,必定能在存世的照壁密室中,找到保存完好的《海底》經書,到那時候,對袍哥的研究勢必會前進一大步。
齊楚元為此在郵件往來中不斷鼓勵魏小天,叫他不妨親自去一趟桃星垣,碰一碰運氣,興許能發現《海底》。
顯然,從采訪日誌看,齊楚元的話影響了魏小天的思想,緊接其後,他就搭汽車上了西山,迫不及待要去探訪桃星垣。
就在這次探訪中,魏小天居然在桃星垣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咽嚕照壁”。
六十二
魏小天無緣見到《海底》經書。采訪日誌中雖記載他去過桃星垣,並且找到了“咽嚕照壁”,但他照齊楚元教的一套路徑進入座下密室,隻見到空室一間,並無《海底》經書。密室不見《海底》經書,齊楚元指的這一條迷津,也就成了斷頭路,無法再往下調查。
當時魏小天人還在山上,就通過電子郵件將情況告訴齊楚元,問他還有沒有別的路子,齊楚元聽說是一間空室,倍感失望,隻回複三個字:“放棄吧。”
因此,這也成了魏小天調查工作的最後一站。蕭郡算了下時間,估計魏小天應該在第二天下午返回城裏,第三天早上上班時就出了那場車禍,所以,他的采訪日誌也就截止在這個調查節點上。
如今蕭郡坐在電腦前,一遍一遍看魏小天的采訪日誌,直覺得每個字都像針刺一樣,紮得他心裏隱隱作痛。
到現在,蕭郡自己也經曆了一場大波折,雖說不如魏小天那樣丟了性命,可時下的處境心境,也憋得人像死過了一回。
他又記起佛頭那張妖邪的臉來,心裏不禁去想,這佛頭真是給人帶災,自他和魏小天沾上佛頭那一天起,好像誰都跑不開佛頭的影子,各人被鬼推著樣,非要往裏鑽,到頭來耗掉一身的元氣,哪個也沒落好下場,情形就和那中了邪魔妖怪的人拿刀戳得自己滿身血沒什麼兩樣。
情緒如此翻騰了一陣子,外麵天色已見大亮,蕭郡看了看時間,將近七點鍾了,他又努力讓自己的心情慢慢平複下來。
他伸手關了電腦,起身去衛生間,拿水龍頭的涼水抹了一把臉,頓覺又來了精神,隻是鏡子裏一雙眼睛布滿了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