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新聞醜聞(1)(3 / 3)

到陶莕媛送完朋友,重又回到房間時,他倆正好談完正事。

晚上蕭郡獨自一人開車回家,經過義田新區青河大道時,路邊的金控大廈主體已經拔高,成了沿路一排的最高建築。夜色慘白,街燈清冷,遠遠望去,黑乎乎的大廈就像一座巨碑,矗在水泥森林當中。

蕭郡的心空落落的,他才意識到,一場看似風生水起的新聞,輿論的板子最終打在了大而無當的信托行業身上。而呂孟莊恰恰看清了這當中的玄機,也瞅準了出手時機,他現在頂多算是壞製度的從惡者,製度之惡自當歸責於製度的製定者,他這個信托老板唯有勉力行善,以此挽回自己的聲譽。

“呂孟莊徹底化解了這場危機。”蕭郡這樣想著,不禁使勁兒踩下油門,車“轟”的一聲,像一頭發怒的公牛,在冬夜的城市裏狂奔起來。

五十五

呂孟莊如期推出了他的公益基金,因為口號是既幫助創業又幫助買房,這筆基金被命名為“民心雙助”。

基金啟動儀式有意放在青年廣場的露天百人劇場,蕭郡和市內一批記者接到了邀請。這也是自王長學舉報呂孟莊以來,孟莊集團第一次主動和媒體接近。

啟動儀式像大多數儀式那樣,按部就班在喜慶的氛圍中順利進行,了無新意,大家都在等議程進展。

到新聞發布環節時,一家媒體的女記者站起來,提了一連串咄咄逼人的問題。台上的呂孟莊竟然針鋒相對回應,態度並不像在蕭郡麵前那樣平易近人。

“請問,你如何評價你的信托生意,對於‘金融黑社會’的指摘,你有何解釋?”這是女記者問的第一個問題。

“我要提醒在座的記者朋友注意,我是一個合法商人,我的信托業務也合規守法。任何人如果不能依據法律、規範對我進行指控,什麼‘金融黑社會’,什麼‘搶公司’,都隻是憑空造輿論。”

“你公司介入的五萬畝地,事實上形成了囤地,有專家測算過,它至少推高房價90%,難道囤地也是合法的嗎?”

“囤地當然是不合法的,所以我們公司的業務一定不涉及囤地,否則很多人、很多部門可以起訴我。你們媒體想過沒有,為什麼有人偏偏不起訴,偏偏就要找媒體呢,你們媒體是否問過他一句,他是不懂法呢,還是沒有證據?”

“現在國家正在整頓信托行業,如果你們的信托生意都沒有問題,一切都是合法合規的,國家為什麼要整頓你們?”

“你忽略了一個事實,這次整頓的一個主要內容,是修改信托行業的相關管理辦法,因此國家這次是整法,也是要把信托行業整好,不是要整垮信托公司,更不是要整一批信托企業家,整企業家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那你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成立‘民心雙助’,這是不是包含你對信托工作的某種懺悔?”

“慈善是一種境界,它的動力不必一定是懺悔,如果別人一慈善,就以為他是做錯了事情去懺悔,我覺得這是陰謀論。我們的‘雙助基金’,是國內第一家民資建立的扶持有誌青年創業、置房的公益性基金,我作為發起人之一,我們的心態一直是陽光的,我們一是想幫助優秀青年成長、成功,二是想重塑社會對於信托行業的信心。不得不說,信托已經被輿論妖魔化了。”

蕭郡從旁邊聽完這一來一回,覺得呂孟莊每一句話都像衝著自己來的。他也才想到,呂孟莊必定對他的報道心存成見,此前呂孟莊兩次和他談話,也必定是壓著性子,如果換作對這位女記者,依他的反應和口才,不見得會給他留台階。

不過蕭郡也意識到,呂孟莊這一番回答繞開了最關鍵的問題,於是他站起來提問:“呂總所言,是否意味著你的信托公司將堅持過去一貫的做法和模式,繼續來和更多企業做生意?”

呂孟莊見是蕭郡提問,表情緩和了許多,他朝蕭郡點點頭,然後說:“不會,剛才我說了,全行業新一輪整頓即將開始,隨著行業法規的調整修訂,我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方法,甚至業務流程都將和新法同步調整。”

“我們更關心,你的信托公司在調整之後是否還會出現之前的情況,比如前來融資的民營企業項目全部失敗,項目土地遭遇抵債、轉讓後再被撂荒,最後這些荒地又隨地價飆長,高價倒手。”

“不會。我們隻會秉承對投資人負責的一貫理念,吸取此前的經驗和教訓,對融資企業精挑細選,我們會將不講誠信、企業治理混亂,甚至隻想做一錘子買賣的企業、老板、項目,堅決排除在信托融資大門之外,對信用良好、管理有方,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則會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