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新聞醜聞(2)(1 / 3)

呂孟莊邊說邊站起來,雙手在麵前交叉疊放,顯得儒雅又不失謙遜:“為什麼我們願意斥巨資做‘民心雙助’這樣的基金,就是因為我們接觸過一些企業家、一些老油條,他們的做法讓人感到痛心,讓人感到失望。所以,我們這個基金就是想培養新一代企業家接班人。新一代企業家身上,不能再有吃喝嫖賭、扯皮賴債的毛病,要有現代企業家精神,要有契約精神和誠信精神。隻有這樣,隻有湧現一大批有擔當、有誌向的企業家,這個社會才有希望,信托行業也才不會被妖魔化,人們才會重新發現,信托它就是優秀民營企業的娘家,到時你們也會對信托充滿信心。”

呂孟莊說這些話時,蕭郡一直望著他的臉。呂孟莊從頭到尾神情堅定,態度堅決,每句話好像都包含強大思辨,每一個結論都顯得不容置疑。

他語調平緩,聲音散發著磁性。很顯然,他不是在被動回答記者提問,他在輸出他的理念,演講他的理想,並告訴外界,他是有擔當的人,正在做一件有擔當的事。

蕭郡畢竟年輕,起初還操心去逮呂孟莊話裏的毛病,聽著聽著,一刹那間,恍然覺得,呂孟莊的信托生意到底錯在哪裏,自己會不會被王長學利用了,輿論真的把信托妖魔化了嗎?

“民心雙助”的消息在媒體公開後,這場對準呂孟莊的又臭又長的報道越來越像是一場鬧劇。

蕭郡默默看著事情一點兒一點兒變化,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這期間,他接到過陶莕媛的一條短信,說謝謝他。他還聽到專題組同事私下議論,宋橋原本安排了報社大會,打算專門嘉獎專題組這次報道,後來看看情形變了,嘉獎的事也就擱下了。

一天,報社開會,韓淑菲敲打著別家報紙上關於“民心雙助”進展的新聞,懶洋洋地說:“他呂孟莊這是在玩弄輿論。”轉過來,韓淑菲交代蕭郡,專題組不能撤,緊盯呂孟莊不撒手,看他後麵還有什麼好戲。

蕭郡理解韓淑菲的不甘心,但又覺得她這樣安排實在牽強,心下頗不以為然。

沒想到韓淑菲說話有幾分邪氣,她前麵話音才落,過幾天,一場好戲居然真就開場了——又一條盯準呂孟莊的爆炸新聞,就像趕著應驗韓淑菲的話一樣上了街。

這回不是蕭郡他們報紙曝出來,而是市裏一家小報搶了先手。

蕭郡拿到報紙從頭到尾讀下來,心裏已明白八九分,這次新聞背後的操盤手,必定又是王長學。王長學在信托案上沒討到便宜,於是換個門路,叫媒體掀了呂孟莊的老底。

事情得從西山水庫潰壩後的恢複重建時說起。當時,呂孟莊在政府財力吃緊的情況下,主動請纓投入災後重建,並和政府達成了一係列協議。

正是按照這份協議,呂孟莊一方麵要承擔建設義務,負責青河大道、水庫整治以及移民安置在內的幾大基礎工程的籌資、建設;另一方麵,作為回報,移民搬遷完成之後,政府即刻從義田鎮上無償劃撥給他一部分土地,交由他開發。

這似乎是一宗公平交易,即使到今天,這座城裏稍微了解這一段舊事的人仍有評說,認為當初若不是呂孟莊出手,恐怕義田鎮不會發展成今天的義田新區。

但報紙這次曝出來驚天內幕,說呂孟莊從政府手裏要來的地和路,正好點了義田新區死穴,這使他控死了全區土地。

“點穴”本是開發商拿地的一門技術活,說的是拿地要看方位、地勢,有時看準了拿巧了,幾塊地到手便能控製一個片區。所以這門技術玩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境界,既考眼力,又考智商,並非一般人使得出來的。

現在通常是二流的中型開發商才舍得朝這上麵下功夫,他既想吞下一個片區搞超級大盤,好讓自己公司迅速提檔升級,又苦於資金不濟吃不下一整隻螃蟹。怎麼辦呢,這時候全靠“點穴”,隻要卡著穴位拿走幾宗關鍵地塊,餘下的地不好使用,在土地市場上就丟了賣相。賣相一丟,要麼降價,要麼流拍,遲早都是他口裏的肉了。

這回之所以說呂孟莊“點穴”,是媒體記者走訪了義田新區地盤上多一半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是過去十多年中伴隨義田新區建設逐步開發完成的,現如今,它們成了義田新區城市圈的主體。媒體這次就曝光出來,呂孟莊竟然入股參控了絕大多數項目,而且是空對空的幹股。

這家報社是照上次蕭郡的報道思路依樣畫葫蘆,把項目老板挨個兒找一遍,連有些老板移居到了別的城市,甚至離開地產行業多年,這次也被找出來質證。

出來質證的老板口徑驚人的一致,都說自己在義田新區拿地後,不是進材料出垃圾需得經過呂孟莊控製的市政路,就是拿到手的地不好使,非要掛呂孟莊的地塊一角才能開發,總之,這樣那樣的原因逼得他們一個個非找呂孟莊合作不可,這一合作,呂孟莊就要入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