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找平衡(3 / 3)

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耐心、沒有恒心就很難成功。因為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需要你耐心地等待。同樣,一個人做事不堅持,就很難成功,因為他在成功到來之前就已經放棄了。一個人的毅力決定了他在麵對困難、失敗、挫折、打擊時,是倒下去還是屹立不搖。對於企業來講也是如此,一個企業不能單單靠著“一時的衝勁”,還需要能長期堅持才能做好,常常看到一些飯店剛開張時,飯菜能得到不少的顧客的認同,但等到有了起色,他們就開始懈怠了,不僅飯沒有以前好吃了,而且服務也日漸不如從前,所以原有的顧客群也漸漸對其失去信心不再光顧。所以,要成功,必須要有堅持做好一件事情的毅力。

做一件簡單的事情並不難,但能夠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做好並非易事,不僅要有恒心和毅力,而且還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隻有這樣才能夠堅持自我。惟其如此,才能夠把簡單的事情變得意義非凡,也唯有如此,才能將簡單的招式練成自己的絕招。

第八節 每次隻走一千米

你與你的目標無論有多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煩悶你。

兩組人分別沿著兩條10千米的路向同一個村子前進。第一組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的遠近。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第二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千米就有一塊裏程碑。

行進過程中第一組的人剛走了兩三千米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到達。走了一半時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邊走邊看裏程碑,每縮短一千米大家便多一些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由此看來,隻有具體、明確並有時限的目標才具有指導行動和激勵自己的價值。隻有充分了解自己在特定的時限內要完成的特定任務,才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激發自己和他人的潛能,從而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奮鬥。如果沒有明確的具體目標和時限,那麼任何人都難免精神渙散、鬆鬆垮垮,而要完成自己所製定的目標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十五歲的時候,雷因因失業而挨餓。他白天就在馬路上亂走,目的隻有一個,躲避房東討債。一天他在42號街碰到了著名歌唱家夏裏賓先生。雷因在失業前,曾經采訪過他。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夏裏賓竟然一眼就認出了他。

“很忙嗎?”他問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

“我住的旅館在第103號街,跟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

“走過去?但是,夏裏賓先生,60個路口,可不近呢!”

“胡說,”他笑著說,“隻有5個街口。是的,我說的是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遊藝場。”

這裏雖然有些所答非所問,但雷因還是順從地跟他走了。“現在,”到達射擊場時,夏裏賓先生說,“隻有11個街口了。”

不多一會兒,他們到了卡納奇劇院。

“現在,隻有5個街口就到動物園了。”

又走了12個街口,他們在夏裏賓先生的旅館停了下來。奇怪得很,雷因並不覺得怎麼疲憊。

夏裏賓給他解釋為什麼要步行:“今天的走路,你可以記在心裏。這是生活中的一個教訓。你與你的目標無論有多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煩悶你。”

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標,每次隻把精力集中在麵前的小目標上,這樣,遙不可及的目標便近在眼前了。如果我們對目標的期望太高,那麼事情發展的結果往往會同原先的期望不符合,而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沉重,所以,我們應該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當的目標。有時候,目標雖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但由於客觀條件的影響,也會招致失望情緒,這時更應注意調整期望值,減少失望情緒。

獲取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許多人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並不是因為困難大,而是因為與成大事者距離較遠,正是這種心理上的因素導致了失敗,如果把長距離分解成若幹個距離段,逐一跨越它,就會輕鬆許多。

沒有人能一步登天、一口吃成個胖子,所以夢想一舉成名,一下子成大事是不可能的。每次隻做一件事,慢慢來,積少成多,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九節 最好的不見得是最合適的

不是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可以承受的,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追求最好的,也常常因為得不到而徒生一些不快,但擁有最好的真的就開心嗎?那麼,為什麼一些人在別人看來什麼都擁有,而且都是最好的時,反而不開心呢?

有一隻城裏老鼠和一隻鄉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鄉下老鼠請城裏老鼠來家裏吃東西。城裏老鼠心裏嘀咕鄉下食物的口味是什麼樣的呢?於是立刻動身去鄉下了。鄉下老鼠看到城裏老鼠真的來了,特別高興,它把城裏老鼠引到穀倉去,那裏堆滿稻穀、地瓜,還有花生。

鄉下老鼠對城裏老鼠說:“城裏朋友,不要客氣,盡情地吃,東西多著呢!”可是城裏老鼠見到這些食物一點胃口都沒有。

鄉下老鼠還以為城裏老鼠客氣,於是抓了一把花生給城裏老鼠,說:“朋友,這些花生味道特別好,唉,你不要這樣客氣嘛!”

城裏老鼠覺得這些東西一點都不好吃,勉強吃了一些,最後隻好對鄉下老鼠說:“我實在吃不下去,你們這裏的東西太粗糙了。這樣吧,改天你也到城裏去,我讓你嚐嚐美味可口的食物。”

鄉下老鼠也想開開眼界,且特別向往城裏食物的口味,於是沒過幾天就來到城裏老鼠的住處。城裏老鼠見到鄉下朋友果真來了,可高興了,它把鄉下老鼠引到廚房去。哇,這裏東西可豐富了,有蛋糕、汽水、蘋果、香腸、蜂蜜,還有雞、鴨、魚、肉等,看得鄉下老鼠口水直流。

它們正要享用時,一個人走進廚房,它們連忙嚇得躲進洞裏,不一會兒那個人走出廚房。哪知它們剛剛鑽出來,“喵——喵——”一隻貓突然出現,嚇得它們再度躲起來。

鄉下老鼠膽戰心驚,既怕又餓,最後,它長歎一聲:“唉!朋友,吃東西這樣擔驚受怕,實在劃不來。我們鄉下東西雖然粗糙點,倒是悠閑自在,我現在就回去,朋友,若不嫌棄,歡迎到鄉下來玩!”

鄉下的老鼠見到美味的實物時,難免會羨慕和自卑,但是卻發現擁有這些美食的代價是每天擔驚受怕。後來,它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可以承受的,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也一樣,守著自己的東西,卻總覺得別人擁有的比自己的好,於是羨慕、嫉妒、抱怨……各種各樣的情緒都產生了。終有一天,你幸運地享受到了以前讓你魂牽夢縈的“美好”,才發現別人的鞋穿在自己腳上,不一定合適。回頭看看自己的,其實也並非那麼的不堪入目。

那些看起來很好的東西,到你用的時候不見得會很好。就如談戀愛都想找漂亮、氣質好、人品好、家庭出身好的戀人,但交往了一段時間卻發現,條件好的情侶未必是自己的最佳選擇。最後能和自己走到一起的還是彼此情投意合、有共同語言、脾氣性格符合自己的。所以說,不考慮自己實際的需求,盲目追求高、大、全,結果反而是得不償失。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不要被途中的花花草草迷住了雙眼,麵對選擇時,定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所長所短,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第十節 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夠了

成才沒有公式可以套用。試圖用一個成功案例來總結成才規律,或尋找某些成才捷徑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頗的。

很多人認為成功隻是一元化,然而李開複博士告訴我們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麼,他是如何追尋多元化成功的呢?

多元化成功並不要求每個人都去刻意重複別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價和衡量自己,但它要求我們重視誠信的價值觀,擁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態度,善於用智慧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並能不斷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妥善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和溝通問題……如果從這些方麵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獲和新的提高,那麼,無論是否取得了預期的結果,這種努力本身都是最可嘉許的成功。所以說,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徑,隻有一元化的成功才會強迫人們複製他人的成功模式。

其實仔細深入思考下去就不難發現,財富、名利等外在指標往往是社會整體意識強加給個人的鏡子、標尺和參照物。在李開複的看法中,大多數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實都是在竭盡全力地模仿他人的成功,而忽視了自己的特點、潛能和興趣,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東施效顰”的鬧劇。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迫於家長或社會的壓力,將考試成績、財富、名利當做自己終生奮鬥的目標,那麼,這個人所做的多半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把這件事做好並因此而獲得成績、財富、名利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善於發現並發掘自身潛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李開複就是這樣,因為他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所以他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近乎完美;所以他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並最終得到快樂和幸福。

國內某大學教師曾對李開複說:“優秀是有標準的,我們有一個給學生打分的指標體係。”這種給人才貼標簽、分類別,給成功評等級、定指標的做法在國內教育界幾乎是根深蒂固的。從幼兒園和小學開始,老師們就習慣於將孩子簡單地劃分為“好學生”和“差學生”兩種類型,就好像他們分別是從兩個不同的模子裏倒出來的一樣。

而美國教育界的思維方式恰恰與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國家長問美國某大學的校長:“你們學校裏有多少好學生,有多少差學生?”校長誠懇地說:“我們這裏沒有差學生,隻有個性特點不同的學生。”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質,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隻要主動選擇,每個人就都有成功的機會。

成才沒有公式可以套用。試圖用一個成功案例來總結成才規律,或尋找某些成才捷徑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頗的。

曾有這樣一起事件,複旦附中高三女生湯玫捷,在校成績排在100名左右。在國內的許多老師看來,湯玫捷並不是一個特別出色的學生。

但是,湯玫捷因為自身優異的綜合素質,成為2004年唯一被哈佛提前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的中國學生。

頓時,湯玫捷的成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來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熱。那段時間湯玫捷每天都會接到不少電話,希望她出書介紹成功經驗。但湯玫捷告訴記者,她不願出書,不願把自己的經曆簡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而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點就是自信的源泉”。

的確,每個人都有條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成功,李開複就是這樣做的。正因為這樣,他才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成了一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管理者。平凡的你我也是如此,隻有做最好的自己,才會影響自己所處的世界,影響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