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淘汰過於“天真”的做人方式(2 / 3)

有句古話叫“不看你說的什麼,隻看你怎麼說”。同樣一個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效果。與人交流時,不要以為內心真誠便可以不拘言語,我們還要學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別人對你采用的言談舉止令你很厭惡,你想力圖擺脫,但基於當時的氣氛和情境或礙於對方的麵子不好表達時,最好就采用風趣的方式。隻要你運用得當,你的感受就會得到靈活的表達,你所處的困境也就會隨之得到輕鬆解脫,而對方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一次,著名的德國作曲家翰內斯·勃拉姆斯參加一個晚會。不曾想,晚會上他遭到一群厚臉皮女人的包圍,他邊禮貌地應付,邊想解脫的辦法。忽然他心生一計,點燃了一支粗大的雪茄。不多久,他與那群女人便被一團團淡紫色的煙霧包圍了,很快,有幾個女人忍不住咳嗽起來,而勃拉姆斯則照樣泰然地抽他的雪茄。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對勃拉姆斯說:“先生,你不該在女人麵前抽煙啊!”

“不,我想,有天使的地方不該沒有祥雲!”勃拉姆斯微笑著回答。

勃拉姆斯用風趣的語言,使自己從無奈的糾纏中解脫了出來。假若當時他黑著臉來表達自己觀點,就不一定是這個效果了。

生活中,真誠並不等於不加修飾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許在交流某事上,你的想法與旁人正好相反,你又要將此種想法堅持到底,而隻要你將這種想法表達出來,就會傷害到這些與你持相反想法之人。這時,你千萬別將你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不妨采用通俗的比喻來委婉而曲折地表達,這樣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溝通和說服效果。

總之,千萬不要以為人際交往中的真誠就等於雙方直接簡單、毫無保留地相互袒露,它所要求的是,我們要本著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於雙方的東西係上美麗的紅絲帶送給對方。

第五節 好話說過了不如不說

恭維人的話不能說過了頭,這樣對方會不自在,覺得你是虛情假意、逢場作戲,因此而不信任你。

每一個人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希望自己的真正價值被認可,尤其是希望得到同人的認可。盡管人人都喜歡受到讚揚,但讚揚必須恰如其分,好話說過了,還不如不說。

據說有一個年輕人曾經給恩格斯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稱讚恩格斯是一位無與倫比的革命導師,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甚至稱其為馬克思的再現等。恩格斯並沒有因為這封信而有絲毫的感動,反而生氣地回信說:“我不是什麼導師、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恩格斯作為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不喜歡別人在讚美他時用誇張的詞彙,又因為他和馬克思有著幾十年的友誼,他是非常尊敬馬克思的,當然會忌諱別人稱他為“馬克思的再現”。

此人本意在於表達對恩格斯的讚揚,卻達到了不好的效果。的確,有時候,讚美別人也要有個度,在事實的基礎上略有拔高就可以,如果不顧實際情況隻是一味地表揚,別人不但不會感激,反而會心生厭煩。

清朝的中堂大人李鴻章,位高權重,文武百官都想討他歡心,以便使他多多提攜自己,能升個一官半職,也好光宗耀祖。這一年,中堂大人的夫人要過五十大壽,這自然是個送禮的大好時機,壽辰未到,滿朝文武就早已開始行動了,生怕自己落在別人後麵。

合肥知縣也想送禮,因為李鴻章祖籍合肥,這可是結攀中堂大人的絕好時機。無奈小小的一個知縣囊中羞澀,禮送少了等於沒送,送多了又送不起,這下可把知縣愁壞了,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於是請師爺前來商量。

師爺看透了知縣的心思,滿不在乎地說:“這還不好辦,交給我了。保準你一兩銀子也不花,而且送的禮品讓李大人刮目相看。”

“是嗎?快說送什麼禮物?”知縣大喜過望,笑成了一朵花。

“一副壽聯即可。”

“壽聯?這,能行嗎?”

師爺看知縣還有疑慮,便安慰他:“你盡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包你從此飛黃騰達。這壽聯由我來寫,你親自送去,請中堂大人過目,不能疏忽。”

知縣滿口答應。

於是第二天,知縣帶著師爺寫好的對聯上路了。他晝夜兼程趕到北京。等到祝壽這一日,知縣報了姓名來到李鴻章麵前,朝下一跪:“卑職合肥知縣,前來給夫人祝壽!”

李鴻章看都沒看他一眼,隨口命人給他沏茶看座,因為來他這裏的都是朝廷重臣,區區一個七品知縣,李鴻章哪能看在眼裏。

知縣連忙取出壽聯,雙手奉上。

李鴻章順手接過,打開上聯:

“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

李鴻章心想:這叫什麼句子?天下誰人不知我夫人是二月的生日,這“三月庚辰之前”豈不是廢話。於是,李鴻章又打開了下聯:

“兩宮太後以下一品夫人。”

“兩宮”指當時的慈安、慈禧,李鴻章見“兩宮”字樣,不敢怠慢,連忙跪了下來,命家人擺好香案,將此聯掛在《麻姑上壽圖》的兩邊。

這副對聯深得李鴻章的賞識,自然對合肥知縣另眼相待,稱讚有加。而這位知縣也因此官運亨通了。

一副對聯既抬高了李鴻章夫人的地位,同時又做到了不偏不倚,沒有盲目哄抬,自然深得被讚人的喜歡。

恭維人的話不能過了頭,這樣對方會不自在,覺得你是虛情假意、逢場作戲,因此而不信任你。恭維過多也不利於交談,在談話中頻頻誇對方“好聰明”、“好有能力”,對方頻頻表示客氣,往往使談話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我們平日就要把握讚美別人的度,點到為止,既讓別人心裏高興,也不會覺得你另有所圖。

第六節 過多地展示自我反而得不到承認

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有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二十幾歲的你如果常常在別人麵前過度表現,則會讓人以為你是個很“假”的人,不利於處理同事關係。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表現很好,待人熱情大方,跟同事關係不錯。但有一天,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是在公司會議室裏,當時好多人都在等著開會,其中有一位同事覺得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吉米似乎不怎麼關注,一直站在窗台邊不停地往樓下看。突然,他走過來,堅持要替同事拖地。本來地板差不多已拖幹淨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幫忙,可吉米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

剛接過拖把不一會兒,總經理推門而入,看到的是吉米在勤勤懇懇地拖地,便很欣賞地誇獎了一番。一切似乎不言而喻。

從此以後,大家再看吉米時,就覺得他為人假了許多。即使那次之後,他解釋了好多次,但以前的良好形象皆因這一個小動作一掃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所以有時候一些熱情在別人看起來卻成了故意裝出來的,這樣的熱情反而會讓別人心生反感,倒不如不表現的好。

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同事,在工作上該出力的時候全力以赴,才是聰明的表現。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出自己“關心別人”“是領導的好下屬”“雄心勃勃”,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

很多人在其談話中不論是否以自己為主題,都有突顯自己的表現。這種行為,暴露出其自我顯示欲,常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而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則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不露聲色。他們與別人交談的時候多用“我們”,而不是“我”,讓人產生了不少的親近感。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有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不恰當表現的另一個誤區就是經常在別人麵前顯示自己的優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人,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使得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但結果卻是失掉了威信。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相互之間應該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過分自負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會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讓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厭而遠之。

第七節 “看上去很好”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

聰明的人總會想方設法地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愚笨來反襯對方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對方的青睞與賞識。

有時,人們要學會適當地犯一點無傷大雅的小錯誤,“看起來很好”往往讓人認為過於完美,而蓋住了別人的光芒,進而引起別人的嫉妒。二十幾歲的時候就要懂得讓自己犯些小錯,這樣可以讓對方的虛榮心得以滿足,從而減少對自己的損害。

在好萊塢有這樣一位國際知名演員,一次,他在進影棚演出之前,一位朋友提醒他,紐扣上下扣反了。他低頭看了看,連聲向朋友道謝並趕緊扣好紐扣。可等他的朋友走開以後,他又把紐扣上下重新扣反。一個年輕人正好瞧見這一過程,便不解地問他是怎麼回事。這名演員說他扮演的是個流浪漢,扣反紐扣正好表現出他不注重形象、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一麵。年輕人更是困惑地問道:“那你為什麼不向朋友解釋或者說這是演戲的需要呢?”

這位演員坦然地笑著說:“他提醒我是把我當做真正的朋友,是出於對我的關心。假如我一定要解釋個清楚,就極有可能讓他認為我做任何事都是有準備的,有一定原因的。久而久之,誰還能指出我的缺點?在他們眼裏,我的缺點也可以被認為有個性,而這恰恰正是我要完善的地方。”

人不是上帝,都不完美,都會犯一些錯誤。為了不斷地完善自己,你必須給人批評你的機會。

安德烈耶維奇·法沃爾斯基是蘇聯現代藝術家和寫生畫家,被譽為“蘇聯人民藝術家”。他是現代木刻藝術學校的創始人,曾做過建造紀念碑的建築和劇院美術指導。法沃爾斯基作品的特點是含義深刻、形象鮮明,在木刻藝術上更是鬼斧神工,於1962年被授予列寧獎金。

然而,每當法沃爾斯基給一本書畫完插圖後,他總是在其中一幅畫的角上不倫不類地畫上一隻狗。毫無疑問,美術編輯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爾斯基卻固執己見,非要保留這隻狗。當爭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非常激烈時,法沃爾斯基就做出了讓步,把畫麵上的狗塗掉。到這個地步,一般來說,美術編輯的憤怒就煙消雲散了,絕不會再提出什麼別的要求,因為編輯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也就心滿意足了:編輯的任務無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滿意的是法沃爾斯基本人,他的巧計成功了-畫將以他所擬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沒有編輯所詛咒的那條用做誘餌的狗,那麼編輯還不定要在畫上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