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二十幾歲的人也要有放棄的膽量(1 / 3)

第一節 凡事都要求最好是對自我的折磨

誰能說人生沒有遺憾、沒有失落,如果失落之中隻伴隨著憂鬱,陽光照不到你的生活,那麼就微笑著走向生活吧,你會發現原來沿途開滿了花朵。

生活處處都要求最好,難免會讓人累倒。人生常常有缺憾,如果什麼都要求完美,就是對自我的一種折磨。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個體態婀娜、麵貌娟秀的太太,兩人恩恩愛愛,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美眷。這個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溫和,美中不足的是長了個酒糟鼻子,好像失職的藝術家,對一件原本足以稱傲於世間的藝術精品少雕刻了幾刀,顯得非常的突兀怪異。

這位丈夫對於太太的鼻子終日耿耿於懷。一日出外去經商,他行經販賣奴隸的市場,寬闊的廣場上,四周人聲沸騰,爭相吆喝出價,搶購奴隸。廣場中央站了一個身材單薄、瘦小清臒的女孩子,正以一雙汪汪的淚眼,怯生生地環顧著這群如狼似虎,決定她一生命運的男人們。

這位丈夫仔細端詳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間,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極了,這個女孩子的臉上長著一個端端正正的鼻子,他要不計一切買下她!

這位丈夫以高價買下了長著端正鼻子的女孩子,興高采烈,帶著女孩子日夜兼程趕回家門,想給心愛的妻子一個驚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頓好之後,他以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著血淋淋而溫熱的鼻子,大聲疾呼:

“太太!快出來喲!看我給你買回來的最寶貴的禮物!”

“什麼樣貴重的禮物,讓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狐疑不解地應聲走出來。

“你看!我為你買了個端正美麗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說完,突然抽出懷中鋒銳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時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趕忙用雙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貼在傷口處。但是無論丈夫如何努力,那個漂亮的鼻子始終無法黏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憐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買回來的端正而美麗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雖然醜陋但是貨真價實的酒糟鼻子,並且還受到無端的刀刃創痛。那位糊塗丈夫的愚昧無知,更叫人可憐!

故事中丈夫的行為雖然讓人覺得有些可笑,但是人們們追求完美的心理,卻與文中手拿利刀的丈夫如出一轍。有些人以為自己追求完美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其實他們才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所要追求的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

汪國真有詩雲: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我。報我以平坦嗎?我是一條歡快奔流的小河。報我以崎嶇嗎?我是一座大山挺峻巍峨……誰能說人生沒有遺憾、沒有失落,如果失落之中隻伴隨著憂鬱,陽光照不到你的生活,那麼就微笑著走向生活吧,你會發現原來沿途開滿了花朵。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曆史記載,西施的腳大,王昭君雙肩仄削,貂蟬的耳垂太小,楊貴妃還患有狐臭。所以,隻有放過自身的一些瑕疵,才能讓自己過的更舒心、更幸福。

第二節 不拒絕,很多時候更傷感情

經常對別人做出承諾,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犧牲者,有太多事要做而無法休息;若拒絕別人的請求,又會產生內疚感,所以我們總是處於進退維穀的狀態。

有時候我們為了熱情、樂於助人、講義氣等美名,就不願拒絕別人的要求,結果做到了還好,做不到的又要拚命努力去做,有時甚至不惜撒謊和欺騙,最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所以說,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永遠說“沒問題”,並不會讓你快樂,反而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到頭來因為不能實現自己諾言,反而更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

經常對別人做出承諾,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犧牲者,有太多事要做而無法休息;若拒絕別人的請求,又會產生內疚感,所以我們總是處於進退維穀的狀態。

因此,一定要告訴自己:減少對別人的承諾,不論是對朋友還是對家人。如果別人的邀請對你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甚至無聊乏味、浪費時間的,你就應該學會斷然而禮貌地拒絕。

卡耐基在《人際交往藝術》一書中告訴我們:“你可以用一些言辭上的技巧,來減少你的承諾,讓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因此,你不妨在言辭上多下工夫試試看,或許會有效果。

哈裏是一位成功的部門經理,他為人隨和並且樂於助人,這讓他贏得了極好的人緣,但同時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哈裏為人熱情,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處理社交問題很不果斷。如果有人向他發出邀請,即使他不願意去,也很難拒絕。

他打扮整齊,又要奔向另一個乏味的聚會,而不能留在家裏看自己喜歡的片子,他總會無奈地想到自己竟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有一次受到邀請的時候,他正在和孩子一塊兒讀卡通書。那個晚上他很不想離開家,可是堅決地予以回絕又好像不太禮貌,於是他撒了個小謊,說身體不太舒服,想留在家裏休息。這樣,他為自己贏得了一個輕鬆安靜的晚上。

這讓哈裏學會了如何有效地拒絕他人的方法。他把可以作為拒絕邀請的理由寫在紙上,列成清單放在電話機旁邊,在接到那些他不喜歡的邀請的時候,他就隨時會有一些合理的理由,委婉地回絕。雖然這樣導致了他社交麵的減少,但是他絲毫沒有為此感到遺憾。學會說“不”解放了哈裏的時間和生活,現在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的生活變得簡單、輕鬆、充滿樂趣。

巧妙地拒絕別人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不好正麵拒絕時,可以采取迂回的戰術,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也好,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至於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讚美,然後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於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而對你產生好感,所以對於你的拒絕也能以“可以諒解”的態度接受。

幽默也是一種好的方法。一次,錢鍾書在電話裏對想拜訪他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用下蛋的母雞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動,而且表現了錢老的和藹可親,他幽默風趣地拒絕了拜訪。

也可以通過敷衍的方法。一次莊子向監河侯借貸,監河侯敷衍他,說道:“好!再過一段時間,等我去收租,收齊了,就借你三百兩金子。”這話有幾層意思:一是我目前沒有,現在不能借給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過一段時間不是確指,到時借不借再說。莊子聽後已經很明白了,而他也不會怨恨什麼,因為監河侯並沒有說不借給他。

總之,在生活中,當我們沒有能力或者根本不想接受別人的意見時,就要學會巧妙地拒絕別人,否則不但累了自己,而且令別人也不高興。

第三節 原諒別人,其實就是解脫自己

把自己當成別人,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情感;把別人當成自己,親身去體驗別人的感受;把別人當成別人,我們無法強求別人改變,隻能去理解、體會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我們的一切理解和包容並非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大多數人一直以為,隻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隻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而實際上,不原諒別人,表麵上是令對方尷尬,其實真正倒黴的人卻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不說,甚至連覺都睡不好,沒多久就積出病來。這樣看來,報複不僅不能實現對別人的打擊,反倒摧殘了自己的身心。

有一位好萊塢的女演員,失戀後,怨恨和報複心使她的麵孔變得僵硬而多皺,於是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美容師為她美容。這位美容師深知她的心理狀態,便中肯地告訴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那麼我敢說全世界任何美容師都無法美化你的容貌。”

當你被痛苦折磨得筋疲力盡時,不妨學著寬恕,忘記怨恨,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是徒勞的。與其咒罵黑暗,不如在黑暗中燃起一支明燭。忘記怨恨能讓你告別過去的灰暗情緒,重新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有的傷了自己的麵子,有的讓自己下不了台,有的當眾給了自己難堪,有的讓別人對自己有成見,等等。如果不注意,在我們輕動仇恨之時,仇恨袋便會悄悄成長,你的心靈就會背上報複的重負而無法獲得自由。

英國作家喬治·赫伯特說:“不能寬容的人損壞了他自己必須去過的橋。”這句話的智慧在於,寬容使給予者和接受者都受益。當真正的寬容產生時,沒有瘡疤留下,沒有傷害,沒有複仇的念頭。寬容是一種醫治的力量,不僅能醫治被寬容者的缺陷,還可以發掘出寬容者身上的偉大之處,正如美國作家哈伯德所說:“寬容和受寬容的難以言喻的快樂,是連神明都會為之羨慕的極大樂事。”

有人給寬容做了一個十分美的比喻,他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

1944年冬天,蘇軍已經把德軍趕出了國門,成百萬的德國兵被俘虜。一天,一隊德國戰俘從莫斯科大街上穿過,所有的馬路都擠滿了人。他們每一個人,都和德國人有著一筆血債。

婦女們懷著滿腔仇恨,當俘虜出現時,她們把手攥成了拳頭。士兵和警察們竭盡全力阻擋著她們,生怕她們控製不住自己的衝動。

這時,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位上了年紀的猶太婦女,從懷裏掏出一個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東西。裏麵是一塊黑麵包,她把它塞到了一個疲憊不堪的、幾乎站不住的俘虜的衣袋裏。

她轉過身對那些充滿仇恨的同胞們說:“當這些人手持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時,他們是敵人。可當他們解除了武裝出現在街道上時,他們是跟所有別的人,跟‘我們’和‘自己’一樣的人。”

於是,整個氣氛改變了。婦女們從四麵八方一齊擁向俘虜,把麵包、香煙等各種東西塞給這些戰俘。

仇恨是帶有毀滅性的情感,隻會激化矛盾,釀成大禍。寬容的心卻能輕易將恨意化解,讓緊張的氣氛化成脈脈溫情。能將寬容之心給予敵對方,已經可以稱得上聖潔了,即便隻是一個貧苦的猶太老婦人,也完全擔得起“偉大”兩個字。

有智慧的人,不會將“仇人”恨之入骨。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考慮的事情自然有所差異,不管想法和你是否接近,每個角度的出發點都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們應該學會寬容:把自己當成別人,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情感;把別人當成自己,親身去體驗別人的感受;把別人當成別人,我們無法強求別人改變,隻能去理解、體會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我們的一切理解和包容並非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設身處地地包容別人,其實也是在包容我們自己。

第四節 不必為了過去犯過的錯誤譴責自己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隻管走過去,不要逗留著去采下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還會繼續開放。”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歡抓住自己的錯誤不放:沒能抓住發展的機遇,就一直怨恨自己不具慧眼;因為粗心而算錯了數據,就一直抱怨自己沒長大腦;做錯事情傷害了別人,會為沒有及時地道歉而自責很久……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但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後,隻有自我反省馬上改正,以後的路才會走得更好、更穩。但如果糾纏住後悔不放,自慚形穢,自暴自棄,就成了愚人之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