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幸運大多不是因為巧合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可能與機會擦肩而過,有的人抓住了機會,而有的人對機會視而不見。
生活中,不少人總會眼紅別人掙了大錢,眼紅別人處於高職位,覺得他們是幸運兒,但是一個人成功真的是因為命運的眷顧嗎?
有這樣一個農村婦女,她隻認識自己的名字,丈夫早逝,她帶著兩個孩子艱苦地生活,她曾經擺過地攤……用“無數的艱辛”這個詞來形容這個女人一點不為過,可是6年之後,這個女人卻創出資產達13億的民營企業,她就是“老幹媽”陶華碧。
陶華碧因為家裏窮,很小的時候,她就外出打工。1989年,她用省吃儉用的錢開了一家賣涼粉和涼麵的小店,生意不錯。但是有一天,她自製的用來拌涼麵的辣椒醬用完了,而客人因聽說沒有辣椒醬了轉身就走。這件事情對她觸動很大,她感覺到客人都是衝著她的辣椒醬來的,也在此時,她看準了自製的辣椒醬的市場潛力。經過幾年的反複試製,她製作的辣椒醬風味更加獨特了。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往往又掏出錢來買一點辣椒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辣椒醬。到了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辣椒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經過細心觀察,陶華碧發現很多涼粉店竟然用的是自己的辣椒醬。雖然很氣憤,但是也讓她萌發了專門生產辣椒醬的心思。於是,1996年7月,她招聘了40個員工,辦了個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辣椒醬,名字為“老幹媽辣椒醬”。
現如今,“老幹媽”辣椒醬產銷全國,獨特的辣香豆豉讓很多人都成了它的忠實購買者。可當初“老幹媽”辣椒醬卻隻是陶華碧賣涼麵時的作料,那麼,為什麼這樣一種小小的作料卻能讓“老幹媽”一夜躥紅呢?其中一條就是善於抓住機會。
經過幾年的發展,“老幹媽”的員工已達幾千人,廠子也變成了公司,累計產值已達13億,每年納稅1.8億,名列中國私營企業50強排行榜的第5名,而當初路邊小攤上賣涼粉的陶華碧也成為了這個知名品牌的董事長。
當我們每天守著有限的工資喊自己沒有機會的時候,當我們總是抱怨錢不夠花的時候,當我們認為自己事事倒黴的時候,想想陶華碧當初的條件吧!她的轉變不在於她當初是誰,而是在於她能抓住什麼。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可能與機會擦肩而過,有的人抓住了機會,而有的人對機會視而不見。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對待機遇呢?
用心去捕捉每一次賺錢的機會。富人跟窮人在對待機遇上有很大的不同,富人會不放過每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盡力展現自己,讓自己在機會中得到突破。而窮人則隻會讓機會溜走。
二十幾歲時要學會為自己製造機遇。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這樣說:“設計機遇,就是設計人生。所以在等待機遇的時候,要知道如何策劃機遇。這就是我,雖然不靠天賜的機遇活著,但卻靠策劃機遇發達。”一個人要想賺錢,那就一定要不斷地為自己找機遇。比如,探索市場的真空地帶,發現重要商機,自己圖求發展,等等。
當我們遇到機遇就要全力以赴,這樣才能讓機會轉變為價值,逐漸走向成功。
我們不要抱怨自己沒有別人命好,殊不知,當別人正在創造屬於自己的機遇的時候,你還在電腦前聊QQ或是在電視前嗑瓜子呢?
第六節 學會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
澆水、擇菜、學唐詩都是很簡單的事情,隻要采用統籌的方法便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並且將事情做得有條不紊。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時間是一輛不會掉頭的列車,錯過了,就再也追趕不上。如果要充分、合理地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學會時間統籌是必須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提高工作效率。
那麼,具體該如何統籌時間呢?
1.明確目標,製訂計劃
時間統籌的第一項法則是設定目標、製訂計劃。目標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你的時間,因此,隻有目標明確,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省和控製時間。
在人生之路上,時間和價值是存在對應關係的。有目標,一分一秒都是成功的記錄;沒有目標,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愛默生說:“用於事業上的時間,絕不是損失。”
每天都應把目標記錄下來,並且把行動與目標相對照,養成“凡事預則立”的習慣;不要定“進度表”,要列“工作表”;事務要明確具體,重大或長期的工作要拆散開來,分成幾個小事項。
玫琳凱說:“每晚寫下次日必須辦理的6件要務,挑出當務之急,便能照表行事,而不至於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
確定每天的目標,養成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排列出來的習慣,把明天要做的事,按其重要性的大小編成號碼,第二天上午頭一件事便是做第一項工作,直至完畢;接便著做第二項,如此下去。
這樣,不僅可以將事情按計劃有序地完成,而且還可以提高辦事效率。
2.輕重緩急,主次分明
要想將生活中煩瑣的事情做得有條不紊,就要懂得篩選,懂得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列出你今天、這一周和這個月要處理的事情,在一張紙上畫出四欄,並在左上角貼上“重要而且緊急”的標簽,你應在這一欄內填入必須立即處理的工作,並依次寫下每項工作的處理日期和時間。
在右上角貼上“重要但不緊急”的標簽,並填入必須做,但不必立即處理的工作。同樣依次寫下每項工作的處理日期和時間,你應每天審查一下這一欄的工作,看會不會有工作變成“重要而且緊急”的項目。
左下角貼上“不重要但卻緊急”的標簽,在這一欄中所填寫的,都是一些必須立即處理的瑣事,諸如某人需要你的建議、有人要你馬上去買一些小東西,等等。
最後,在右下角貼上“不重要也不緊急”的標簽,你當然可以讓這一欄一直空著,反正寫在這一欄的工作,都是你可以不必在意的,本欄的目的在於告訴你事實上有許多事情都是屬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項目。
3.分配時間,提高效率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一天裏你做事最有效率的時間去做,你就能花較少的力氣,做完較多的工作。何時做事最有效率,因各人的生物鍾不同而有差異,我們要根據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充分地利用最顯效率的時間。當你麵前擺著一堆事情的時候,應先問問自己的學習習慣,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最有效?
雖然每個人的生物鍾不同,但大體上是有相通性的。一般來說,人體在早晨9點到11點,下午2點到5點的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這時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當然,也有人在晚上甚至深夜時頭腦是最清晰的,思路是最敏捷的,往往一些很有創意的設想就是在這個時間段迸發出來的。那麼,仔細考察一下自己的情況,在最顯成效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吧!
大家都知道華羅庚的時間統籌實驗。澆水、擇菜、學唐詩都是很簡單的事情,隻要采用統籌的方法便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並且將事情做得有條不紊。他的實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時間統籌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而且每件事都可以做得很出色。
第七節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雖然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卻一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
相信大家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說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帶了足夠的盤纏,駕上駿馬,請了駕駛技術精湛的車夫。楚國在魏國的南麵,可這個人卻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路人好意提醒他走錯方向了,他卻不聽勸阻,極力炫耀他的好車駿馬,繼續朝著錯誤的道路駛去。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是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的最佳注解。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隻會越來越遠。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首先要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
生活中並不缺乏做事“南轅北轍”的人,比如有些糊塗蟲急急忙忙地趕路,見到車就上,到終點時才發現自己坐錯了方向;有些學生英語聽力不好,但是卻煞費苦心地複習語法……這種做事不分對錯不分輕重的人到頭來所取得的結果肯定是背道而馳。做正確的事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做正確的事,能讓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走向成功的方向;做正確的事,能讓我們節省時間,保持精力……做正確的事,是正確地做事的前提和基礎。
總會看到一些人,因為決策的錯誤,最終一步步地走向失敗。所以,二十幾歲的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問自己:
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你現在正在做什麼?
你為什麼這樣做?
這是四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如果你無法回答或者你的回答連自己都無法信服的話,那你就要審視一下,你也許正朝著錯誤的方向行進!
關於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管理大師德魯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有另外一種理解:“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正確地做事”強調的是效率,其結果是讓我們更快地朝目標邁進;“做正確的事”強調的則是效能,其結果是確保我們的工作是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效率重視的是做一項工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我們有了明確的目標,確保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那麼接下來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就像是世界上出現鎖以後就必然有與之相應的鑰匙一樣,問題與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適、最高效的解決方法,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解決問題、實現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我們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為我們節省了時間,更使我們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於領先地位。
麥肯錫資深谘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曾指出:“雖然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卻一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是一條對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告誡,他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做事方法,如果我們一時還弄不清楚“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事)在哪裏,那就先停下自己手頭的活,先找出“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事)”。
成功人士就是不僅能正確做事,而且更懂得做正確之事的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也善於安排時間、控製節奏,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做正確的事而不隻是正確地做事,這是最棒的做事原則,它能保證我們時刻朝著正確的方向,向成功邁進。
第八節 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
一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有什麼心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如果一直保持這種心態,就會使得產生的這種行為變成一種習慣。
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的確,日積月累的習慣,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而長期的作用,會造就一個人與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蠍子要過河,但是自己又不會遊泳,於是請青蛙幫忙背著它過河。青蛙開始不答應,因為怕蠍子蜇自己。蠍子為了讓青蛙放心就說:“青蛙大哥,你放心,我不會的。蜇你之後,你死了我也會被淹死的。”青蛙想了想,覺得蠍子說得也對。於是,青蛙馱著蠍子一起過河。可是到了河中央,蠍子還是狠狠地蜇了青蛙一下,於是中毒的青蛙開始下沉,他懊惱地叫道:“老弟,你說話不算話。你答應不蜇我的啊。”蠍子也一臉悔恨地道歉:“青蛙大哥實在對不起啊,不過,蜇人是我的習慣性動作。”
這隻蠍子就是因為習慣,最終讓自己和青蛙都喪了命。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和人也是一樣的,習慣的力量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上表露得並不是很明顯,但是一旦遇到至關重要的大事情時習慣的力量就會顯露出來。就像蠍子因為習慣而令自己喪命一樣。當然,好的習慣會讓自己走向成功。
習慣,具體來講是通過長期的累積而形成的一種固有的做事方式。例如:一個人習慣於在周末睡懶覺,而另一個人則喜歡在周末出去走動走動,而第三個人則喜歡在周末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再比如,有人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而有人總是雷厲風行;有人在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是求助,而有人的第一反應卻是自己如何獨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