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昊天帝,今日您親自蒞臨靈魂洞,不知有何貴幹?\" 雙手各自握著錫杖和智慧珠的金喬聖者發問。
龍昊天帝微微一笑道:\"地藏菩薩~!距離我上次來到這靈魂洞,已經過去了千餘載歲月。那時的我,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龍玄尊罷了。而如今,經過多年苦修,我終於修成正果,成為這天界之主。今日前來此地,乃是希望能夠突破自身現有境界,追求無上大道。\"
金喬聖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道:\"原來如此,天帝陛下若欲成就大道境界,的確需要突破六道輪回之障。當年的元仙君,便是經曆了無數次六道輪回的考驗,才最終修成六道真人之境。\"
聽到這裏,龍昊天帝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追問道:\"那麼,這六道輪回的境界究竟位於何方呢?\"
金喬聖者微笑著回答道:\"六道輪回之境,便藏於貧僧手中的這顆智慧珠之中。\"
龍昊天帝聞言,不禁露出喜色,輕聲讚歎道:“好~!!”隨即他心領神會地盤腿坐下,緊閉雙眼,調整呼吸,將全身氣息調勻。接著,他緩緩伸出雙掌,反轉過來托住虛空,隻見一股強大的帝王魂魄從其體內飛出,並迅速鑽入了金喬聖者手中的智慧珠內。
帝魂之龍昊天帝身形一閃,瞬間穿越了智慧珠的境界,且來到了一片方圓百裏、氣勢恢宏的無垠之地。他瞪大眼睛,滿臉驚愕地喃喃自語道:“這裏是……?”
“此地名為渤海歸墟~!地處暹域渤海之東。”伴隨著一陣空靈悠揚的聲音響起,金喬聖者那如同天籟般的嗓音傳入了龍昊天帝耳中繼續說道:“渤海歸墟彙聚了元古大千世界所有的水源。其中更藏有無底之謎,那便是一個深不可測的神秘洞穴。無論向內傾注多少水流,都無法令它產生絲毫變化。而六道輪回,則正隱匿於這無底洞的深邃淵藪之中。”
“甚好!多謝地藏菩薩指點迷津。”帝魂之龍昊天帝拱手致謝,接著毫不猶豫地飛身踏入渤海歸墟的深處。
許久,帝魂之龍昊天帝終於抵達了那個傳說中的六道輪回。展現在他麵前的景象令人瞠目結舌。那六道宛如一個巨大無比的漩渦狀無底黑洞,仿佛要將世間萬物吞噬殆盡。“原來這便是六道啊!”龍昊天帝凝視著眼前的奇觀異景,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與詫異。
“沒錯~!龍昊天帝,所謂生死輪回是說“舍此蘊已複趣他蘊”。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此業報有六個去處,即稱為六道。”金喬聖者微微頷首,接著說道:“所謂六道輪回,乃是根據前世今生的因緣果報,自然而然地進入不同的道。這六道分別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包括了天神道、人間道以及修羅道;而三惡道則是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輪回不斷在天道與地獄道之間的六道中循環往複,完全取決於前世的善惡行為。”“然而,在這六道之中,人間道被視為核心所在。因為人類內心的善惡觀念,可以隨心所欲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標,從而導致相應的報應結果。就如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舉動以及思維方式一樣,遵守法規並切實奉行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三條戒律及以上之人,便能夠獲得六根清淨、身心健全的人身。”
聽到這裏,龍昊天帝若有所思,然後反問:“那麼,如果一個人連五條戒律都沒有違反,又會怎樣呢?”
所謂“五戒圓備者”,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完全遵守佛教中的五項戒律。如此一來,他便會轉生到極為富貴顯赫的家庭之中,不僅擁有漫長的壽命,還能聲名遠揚、流芳百世。若進一步修習五戒,並踐行十種善行。具體而言,就是在行為上做到不殺生、不偷竊、不行淫穢之事;在言辭方麵避免惡語相向、虛妄之言、花言巧語以及搬弄是非;在意念層麵保持不貪婪、不憤怒、不愚癡。那麼此人即可往生天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天並非僅有一層,而是可以細分為三個不同的境界:欲界天、色界天和無色界天。”金喬聖者繼續解釋道:“前麵所提到的五戒與十善,隻能讓人生於欲界天;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修正觀念並靜坐禪修,證得初禪乃至四禪,則可生於色界天;進而入定到四空定,就能往生無色界天。”“盡管有人可能認為,上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已經算是修行的極致。可實際上這也僅僅隻是降服了業障和迷惑罷了,仍舊無法超脫生死輪回之苦。”“正因為如此,古人才會有“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這樣的說法。若凡人在平素的生活裏,即便行了十種善舉、布施。可要是心中懷揣著名聞利養和爭強好勝之心,那麼他就會往生到阿修羅界,處於須彌山的半山腰。”“阿修羅雖然享有天人之福澤,卻缺乏天道之德行,這都是由於其所處之地汙穢曲折造成的啊!”“倘若有人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中喪失了應有的道德戒律,心生吝嗇貪婪之念,便會墜入餓鬼道;若是心生嗔怒愚癡,則會投生於畜生道;那些犯下忤逆不孝、殺父害母等五種大逆不道以及十種罪惡之人,將會沉淪至地獄受苦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