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我的文學編輯同行(3 / 3)

在我們年輕一代的編輯中間,僅就我所接觸到的,也正在逐漸湧現出一批詐家、詩人、學者。有許多人最初的寫作動機,隻不過是想有助於自己的編輯工作。

今年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餘小惠,就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長篇小說編輯,她就曾對我這樣說過,她當初寫《都市風流》,不過是想嚐試一下長篇小說怎麼寫,以便今後同作者討論稿子時不再那麼費勁。作為一個編輯,我的心一下子就同她貼得很近,因為我也有這種體驗:一個好編輯,如果自己也能拿起筆來,寫一些作品的話,那麼同作者們的對話就能更融洽些,覓到的好稿件也可以多些——現在的文壇就是這樣,不僅是編輯們挑選作家,作家們也同樣挑選編輯。

為此,我年輕的同行們都在努力。北京文學界年輕的編輯們,已經加入作協的就有黃國柱、劉慶邦、高紅十、江宛柳、胡健、常江、李小雨、孫雲曉、李建……出過書的就更多了,有《人民日報》伍立楊、《經濟日報》王秋和、《中國建材報》張慶和、《中國旅遊報》劉江、《人民公安報》楊錦、《空軍報》高潤祥、《中國青年報》羅強烈……外地的情況我了解得很少,但也知道不少年輕的同行們也作出了很大的成績。比較突出的是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朱鴻,剛剛30出頭,已出版了3本散文集,日益受到我國散文界的矚目。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年輕的同行們,在他們各自的編輯工作中,又全都是頂呱呱的骨幹。說起對文學的忠誠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他們一點不比老一輩和中年一代遜色。《時代》雜誌社女編輯嶽靜,懷孕8個月時,弄到了一篇好稿。她冒著7月的酷暑,硬是一字一句地將3萬字的稿子謄抄一遍,編好發排,然後才心滿意足地去休產假。《團結報》女編輯韓宗燕,結交各路豪傑,把一塊文藝副刊辦得典雅宏麗。

因此,我對文學巨廈的輝煌前景充滿著信心。建築學意義上的樓堂館所,是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居室;而文學的巨廈,則是給人類以道德、以力量、以崇高的大雅之堂,鼓舞著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一名好編輯,不是一種人生幸福麼!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編輯隊伍中也有害群之馬。

迄今為止,我一直在唱讚美歌。

其實編輯這個行業也同其他二樣,也是魚龍混雜,存在不少問題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編輯隊伍中也混雜著一些害群之馬。大體歸納起來,主要是這麼幾種人:追逐金錢的、追逐名利的、追逐地位的。

用版麵作交換,去換取一己所需,這是個老問題了。有個別人幹起來已毫無道德感可言。哪怕糟蹋他工作的報刊也在所不惜。某省有本選刊,原來辦得不錯,在全國形成了影響。孰料換上主編後,眼見著這位主編大人的文章在全國各個刊物飛起來,該刊的關係稿也就越來越多。這位主編也真夠拉得下臉來的,選了誰的文章,緊接著就寄去他自己的文章,哪怕你連退三篇,他也會再把第四篇寄去,反正他不能白選你的。

編輯中也有一些利祿之徒,這幾年也折騰得越來越不像話。我的一位朋友L,慘淡經營3年時間,同全國數百位有關專家和專業工作者合作,編輯出一本達百萬字的學科大辭典,填補了我國的一項藝術空白。書編好了,找到他昔日的朋友、某出版社編輯G。G一口答應出書,但隨即提出兩項條件:①必須擔任該書副主編。②全書編輯費的一半付給G副主編。這麼黑心的家夥,哪配當一名文學編輯?!但G自己毫不臉紅,見L沉吟不語,竟又說:“咱們是朋友,這條件對你還算優惠,換了別人還甭想這麼便宜。”他這回說的倒是實話。這幾年,他以出書為名,坑過不少作者,好幾回就這麼一點不付出勞動,輕輕巧巧地把錢裝進自己的腰包,一年裏就能撈上幾萬。

錢雖然裝進腰包裏了,但我以為G活得並不聰明。錢算什麼?沒有錢可以去寫稿子,通過自己的勞動掙來,但是朋友卻是用多少錢也買不來的!交友的真誠之心一旦失去,是再用多少錢也挽救不回來了!因此,我替G君感到悲哀。

與G君相比,編輯隊伍中還有一種人更令人替他們悲哀。他們比利祿之徒活得還要累,原因是他們老想拿文學做為幌子,作為他們攫取名譽、官銜、地位等等的進身階梯。可是世界就這麼小,官位也就這麼多,你當了官他就當不上,所以有時這種人為了自己爬上去,隻好費盡各種心機,竭盡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能事,甚至不顧良心上的不安去損害人。對這種人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何苦要這樣卑卑瑣瑣地活著呢?你當你的文學編輯,踏踏實實地為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作點切實的工作,這多麼有意義?要說出名的話,這也才能真正地為人所稱頌呀?何苦為了浮雲似的名利,在宦海中苦掙苦紮,痛苦不堪地扭曲自己,所到之處還每每被人鄙夷,何苦來呢?!當然,他這麼活著也許有他的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人各有誌,不可強求,但我總覺得這麼活著是太得不償失了,讓我選擇一千次一萬次,給我一座金山一品官位,我也絕不活得這麼可悲!

此外,文學編輯隊伍中活得悲哀的,也還有這麼一種人,他們最不願意做的就是提攜後人的工作。他們經常狹隘地想:憑什麼讓我舉起別人來呢?北京某位編輯?身為青年作家,卻專與青年作者為難,不願意有新人再踏入他已占好的領地,以免掩蓋住他的光輝。這種人其實也活得不聰明,長江後浪推前浪,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說起編輯這個職業,形形色色,酸甜苦辣,我做編輯已10年光陰,也算見礙不少,體驗更多。我想,富蘭克林的話對於我們這一行的人會有啟示的:“我們從別人的工作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們也應該樂於有機會以我們的工作為別人服務;而這種事我們應該自願地和慷慨地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