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騰龍飛槍(1 / 3)

寒夜已漸漸深了,原本已昏沉的天色是真正的暗了下來。雪下了一陣子又再停止,屋外靜悄無聲,鐵皮囚車依然孤零零地放置在大院的角落。囚車的天窗不時地又見冒起一縷一縷白煙,伴著死寂的四周,顯得愈是分外詭異。

屋外冷寂幽深,屋裏頭依舊是火光燦燦。

屋裏人氣會聚起來,無論身體、心上都感覺要暖和得多。

一內一外,由一堵厚實的泥牆,截然分隔出了兩種境況,形成了再鮮明不過的對比了。

然屋裏頭雖說是人氣旺盛,比之外頭,卻一樣是寂無聲息。

各人這下是真正地無一例外,均平息靜氣了起來,豎起耳朵,聆聽這馬雲龍的說話。

隻見馬雲龍放下了手中的旱煙袋,瞧著跳躍靈動的火焰,雙目逐漸迷糊了起來。他緩緩歎出一口氣,說道:“家師是個直性子,敦厚老實啊,說得難聽一定,那簡直是拐不過彎來。當年有幸隨那幫少林頭把式高手進三清殿伺候,便目睹了那場比鬥的真相。隻可惜,嘿嘿,也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可惜,就是因為目睹了這場比鬥,於是,家師自那次以後,就再沒有回到他那自小在那兒長大,足足呆了三十幾年,早當成家園的少林寺去了。”

年輕書生聽了心下甚奇,忍不住問道:“馬鏢師你是說,令師渡元大師自那次就沒有回到少林寺去麼?莫非是被少林寺的高僧逐出門牆?唉,離開自小呆大的家園,渡元大師必定甚是難過。隻不知是犯下何事,要弄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旁聽中的一人插話道:“的確是可憐,方才馬鏢師說少林、武當事實上並沒擊敗漠北狂客,那,難道是少林寺的禿驢們將敗陣下來的責任,竟都推到一個在場伺候的後輩身上?更將他逐出寺去?”

另一人也道:“請恕在下直言,我這越聽越是覺得少林、武當這些名門大派不堪。倘真如此,少林寺這等地方不留也罷了!俗話說得好:‘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受這冤屈晦氣!”

甘肅客沉吟了卻道:“不對呀,此事料來並無可能!須知當時的渡元大師是以一個伺候小僧的身份進入三清殿,雙方的比武勝敗,如此大事,試問他又如何擔待?將罪責卸於這一人身上,豈便能將過失文飾過去,少林寺僧人不至於糊塗到這地步罷!恐怕當中,是另有別情。”

馬雲龍說道:“關爺子這話不錯,少林寺的高僧的確沒有這麼糊塗。師父沒有再回少林寺,可不是被逐出門牆,當中也確是另有別情。不過那是後話,這裏且別過不表。”

甘肅客忽道:“馬鏢師說曾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拜的是渡元大師為師。渡元大師二十幾年前便不在少林寺,但據你之前所說,你是十幾年前上山拜師,這裏麵豈不矛盾?”

馬雲龍“嘿嘿”笑道:“關爺子的腦筋還真不錯!聽出破綻來了。但先別得意,你沒聽清楚,我有說過上山拜師是上嵩山麼?不對,我上的是山東嶗山,不是河南嵩山。”說著雙手在空中比劃了幾下,又道:“在下跟先師學的這一套羅漢拳和金剛掌,便是正宗的少林入門功夫。我當年得的可是師父的親傳功夫,是源出正宗的少林武藝。所謂‘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甘肅客聞言心道:“也不知是我沒聽清楚,還是你沒講清楚。這話還當真豈有此理!”

馬雲龍瞧了瞧甘肅客的臉孔,說道:“關爺子定是心裏笑我,明明沒上過少林寺學藝,就硬認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很是無恥,是不是?”

甘肅客道:“我可沒這樣說。”

馬雲龍道:“我知道你口上是沒說,所以才估計你是心裏笑話我。我也不怕你笑話,師父是離開少林寺,但他一直沒有還俗,心裏一直都是少林弟子。須知佛家講的是‘心’,心中有佛,酒肉尚能穿腸過,心中有少林寺,為什麼離開了,就不是少林寺和尚?既然師父一直是少林寺和尚,我是他的嫡傳弟子,又沒有剃度,豈不可稱少林俗家弟子?”

年輕書生歎道:“馬鏢師這話說得不錯。且以晚輩愚見,個中還不乏禪理呢!真不愧是渡元大師的高足。”

馬雲龍嗬嗬大笑,道:“謬讚了,謬讚了!馬某人可沒有什麼慧根,而且也不想有什麼佛性,要我當和尚比要我的命還要糟糕。其實自認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我並沒感到什麼得意的。隻是學的一身少林派的功夫,那是事實,不想落個數典忘祖罪名,才說開口閉口聲稱自己是源出少林。當年師父走到了山東,決定了在嶗山落腳。雖然他老人家是沒有還俗,心裏也一直有著少林寺,但為免暴露身份,招來些不必要的麻煩,還是脫下了的僧衣,戴上了巾帽,遮蓋起光頭,並取了個俗家名字,叫‘杜萬元’。師父落腳嶗山後的日子,武功的確是荒廢了,結交卻是更廣了,人緣卻是更好了。後來,還收了幾個不成器的弟子呢。那幾個不成器的弟子,馬某人便是其一。”

馬雲龍頓了頓,道:“看,話又扯遠了。據師父所講,當日在三清殿上,首先上場的是四人修為最低的淨可大師。說是修為最低,但能夠位列‘九大武僧’,兼為達摩院長老,武功再低,也低不到哪裏去的。這淨可當時年紀已過五十,身材很是高大,性子向來頗有點暴躁,佛家戒嗔、戒癡、戒貪,嗬嗬,想來此公修為有限,是與此不無關係。卻說這淨可大師七十二絕技中,擅長的是‘如影隨形腿’、‘慈悲刀法’,以及‘破戒刀法’。其中三項絕藝當中,又以‘破戒刀法’最是厲害。”